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1
清代 11
民国时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5
第一篇 军事地理第一章 自然地理 26
第一节 地理 26
一、地理位置 26
二、行政区划 26
三、地形特点 32
四、主要山脉、河流 33
第二节 气候 35
一、四季特征 35
二、日照、温度 36
三、气象 37
第三节 溶洞 39
一、龙洞 39
二、白岩洞 39
第四节 环境灾害 39
一、自然灾害 39
二、人为灾害 43
三、工业灾害 44
第二章 人文地理 44
第一节 人口 44
一、数量 44
二、结构 47
三、分布与密度 49
第二节 经济资源 49
一、工业 49
二、农业 50
三、商贸 51
第三节 战略资源储备 52
第三章 交通 53
第一节 古道 53
一、东大道 53
二、西大道 53
三、北大道 53
四、南大道 54
第二节 公路 54
一、省道 54
二、县道 54
三、乡道 55
四、专用道 55
五、村道 55
六、街道公路 56
第三节 铁路 61
第四节 水运 61
第四章 通信 62
第一节 邮政 62
第二节 电信 62
一、联通 63
二、移动 64
第五章 医疗 64
第一节 技术条件 64
一、县立卫生院 65
二、县人民医院 65
三、县中医院 66
四、县第二人民医院 67
五、中心(区)卫生院 67
六、乡镇卫生院 67
第二节 地方病 68
一、碘缺乏病 68
二、疟疾 68
三、麻风 69
四、性病 69
五、隐翅虫皮肤病 69
六、肺结核 69
第六章 军事要塞 69
第一节 城池 69
第二节 较场 70
第三节 关隘 70
一、窦山关 70
二、大垭口 70
三、凉风垭 70
四、玉皇关 70
五、梅子口 71
六、龙洞峡 71
第四节 山寨 71
一、佛城寨 71
二、方城寨 71
第五节 机场 72
第六节 碉堡 72
第七节 古战场 72
一、李靖垭 72
二、淙城 73
三、白羊坪 73
四、玉皇观 73
五、峨城山 73
六、十八湾 73
七、郝家梁 73
八、广福场 73
九、八庙场 73
十、黄河堰 73
十一、涂家坝 74
十二、联珠峡 74
十三、浆池坝 74
十四、甘棠铺 74
十五、龙王塘 74
十六、黄茅坪 74
十七、琉璃沟 74
十八、严家场 74
十九、任市铺 74
第八节 铺舍 74
第二篇 军事机构第一章 清代军事机构 76
第一节 县弁署 76
第二节 县汛署 76
第三节 县城防局 76
第二章 民国时期军事(兵役)机构 76
第一节 县政府兵役科 76
第二节 县政府军事科 77
第三节 县兵役监察委员会 77
第四节 县兵役协会 77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事(兵役)机构 78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武装科 78
第二节 县人武部(兵役局) 78
一、建制沿革 78
二、主要职责 81
三、内设机构 83
四、基层人民武装部 86
第三节 县委武装委员会 89
一、机构 89
二、工作职责 90
第三篇 驻军 93
第一章 清代、民国时期驻军 93
第一节 清代驻军 93
第二节 民国驻军 9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驻军 94
第一节 驻县部队 94
第二节 164野战医院 95
第四篇 地方武装第一章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96
第一节 团练 96
第二节 民团 96
第三节 警察 97
一、政务警察 97
二、保安警察 97
第四节 保安队 98
第五节 壮丁 98
第六节 自卫队员 98
第七节 国民兵 99
第八节 反共救国军第7师 99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地方武装 99
第一节 治安大队 99
第二节 警卫营 100
第三节 武警县中队 100
一、机构沿革 100
二、内务执勤 100
第四节 武警县消防大队 101
一、组织机构 101
二、工作 102
第五篇 民兵 104
第一章 民兵工作 10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04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108
第三节 军事训练 111
一、民兵军训 111
二、学生军训 114
第四节 武器装备管理 115
第二章 战备执勤 117
第一节 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117
第二节 抢险救灾 119
第三节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121
第六篇 兵役 123
第一章 兵役制度 123
第一节 募兵制 123
第二节 征兵制 12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12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124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125
第六节 兵役登记 125
第二章 征兵 12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征兵 128
一、机构 128
二、程序 129
三、征集兵员 12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征兵 130
一、征兵机构 130
二、征集程序 130
三、征集兵员 131
第七篇 国防动员 防空第一章 国防动员 1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34
一、县国动委 134
二、内设机构 134
第二节 主要职责 135
一、县国动委职责 135
二、内设机构职责 135
第三节 国防教育 137
第二章 防空 1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防空工作 140
一、防空队、哨 140
二、防护团 1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人民防空 141
一、反空投指挥部 141
二、战备人防工作领导小组 142
三、人防工作 142
第八篇 县驻军建设第一章 民国时期驻军建设 143
第一节 军事(兵役)科建设 143
第二节 军队建设 14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县人民武装部建设 145
第一节 政治工作 145
一、党的领导 145
二、政治教育 151
三、干部管理 153
四、精神文明建设 153
第二节 战备训练 154
第三节 行政管理 154
第四节 装备管理 157
一、被装管理 157
二、营房、物资、电话管理 158
三、车辆管理 158
第五节 后勤保障 159
一、财务管理 159
二、薪金津贴 160
第九篇 战事纪略第一章 宋、明、清代战事 162
第一节 宋代战事 162
第二节 明代战事 162
第三节 清代战事 162
第二章 民国时期战事 164
第一节 辛亥革命新宁战事 164
第二节 护国之役开江“倒袁”战事 164
第三节 军阀争夺防区战事 164
第三章 建立人民政权战事 165
第一节 广福游击队游击战事 165
第二节 红军在开江反六路围剿战事 166
第三节 解放开江战事 167
第十篇 拥政爱民第一章 拥政爱民 169
第一节 清剿土匪 169
第二节 保卫土地改革运动 170
第三节 帮助地方实现农业合作化 170
第四节 参加社会主义教育 170
第五节 投入襄渝铁路建设 171
第六节 “三个一”先导工程 171
第二章 协助做好安置工作 172
第一节 优抚 172
一、民国时期的优抚工作 17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重视优抚工作 172
第二节 安置 175
一、退伍军人安置 175
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179
三、军队离退伍干部安置 181
第十一篇 军事人物第一章 传略 182
第二章 英模、功臣名录 195
第三章 烈士、因公牺牲人员名录 219
第一节 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烈士 219
第二节 抗美援朝烈士 223
第三节 康巴平叛烈士 231
第四节 经济建设时期烈士 231
第五节 因公牺牲人员名录 231
第六节 抗日阵亡人员名录 234
附录 238
一、先进单位、个人一览表 238
(一)先进单位一览表 238
(二)先进个人一览表 246
二、副团职(含)以上军事干部一览表 252
三、国民党军队师长(旅长)以上人物表 255
四、县人武部1986~2005年副团职以上领导简介 255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