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穑要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庆才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2409X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5篇,分别阐述了中国农业的起源、古老的农业文明、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途径、农村各业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创新、服务保障等主要措施。

追源溯本篇 2

一、农业文明之初:从“农”字的演变说起 2

二、农业生产之本:我国古代农业的重大发明 5

(一)物候历法 5

(二)治水技术 10

(三)农具制造 16

(四)生物育种技术 17

三、农业立国之说:影响深远的传统农业思想 20

(一)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20

(二)强国富民的思想 21

(三)传世农书所体现的农业思想 24

四、农业大国之今:新中国农业的辉煌成就 25

(一)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26

(二)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空前提高 26

(三)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27

(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28

战略谋识篇 31

一、当代发展农业的重要思想 31

(一)在产业地位上,牢固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和社会稳定中的基础地位,并作为首要任务优先发展 31

(二)在核心任务上,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2

(三)在发展动力上,一靠深化改革,二靠科技进步 32

(四)在发展途径上,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3

(五)在发展过程上,农村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 33

(六)在增长方式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4

(七)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4

二、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 34

(一)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尤其是粮食安全 35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基础保证 36

(三)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小康生活更为宽裕 36

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构想 36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6

(二)农业发展的模式构想 40

(三)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7

四、有关“三农”问题的思考 51

(一)关于推进吉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问题 51

(二)关于在调整中提高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效益问题 55

(三)关于发展农户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58

(四)关于加快农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问题 62

(五)关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问题 68

国土地宜篇 74

一、土地及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74

(一)古代对土地类型的划分 75

(二)土脉论:古人改造土地环境的实践总结 76

(三)土宜论:古人因地制宜种植作物的理论依据 77

二、美丽富饶的国土资源 78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78

(二)肥沃的平原 78

(三)广阔的高原 79

(四)独具特色的盆地 79

(五)秀美壮丽的山林 80

(六)纵横交错的水系 80

三、特色鲜明的区域农业 81

(一)历史上农业区域的演变 81

(二)我国的区域农业特色 82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 86

四、加强土地资源的治理和管理 99

(一)土地资源的状况分析和治理保护 99

(二)严格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105

天时气象篇 109

一、古人对天时与农时的认识和应用 109

(一)对天时之“时”的本质认识 109

(二)农时理论和农时系统的内涵及应用 110

(三)古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和应用 112

二、当代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7

(一)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 117

(二)主要农作物与气象条件 121

(三)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24

耕耘力穑篇 133

一、种植业的历史 133

(一)古代农作物及其构成的变化 133

(二)古代种植业的精耕细作 134

二、种植业的发展要点 137

(一)发挥粮食大省优势,保持粮食生产能力 138

(二)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发展绿色食品生产 144

(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园艺特色产业 149

(四)努力适应自然条件,发展设施保护农业 153

三、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方法和经济路线 159

(一)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方法 160

(二)玉米、水稻、大豆产业发展的经济路线 168

治水兴利篇 173

一、生命之源和文明之本 173

(一)水是生命之源 173

(二)水是文明之本 174

二、安危所系和安澜之道 175

(一)关于“水利” 175

(二)我国历史上大的水旱灾害 176

(三)古今工程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 182

(四)新时期工程水利建设的重点 186

三、水情变化和治水方略 190

(一)水资源及其特性 190

(二)水资源危机状况 191

(三)对水情的认识 198

(四)新时期的治水方略 200

四、水利利人和取利于水 204

(一)水利利人:不断提高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04

(二)取利于水: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205

茂林毓秀篇 212

一、森林的演变历史 212

(一)演变过程 213

(二)演变的主要原因 215

(三)演变的后果 218

(四)吉林省森林的演变过程 220

二、吉林林业五十年的成就与经验 223

(一)主要成就 223

(二)基本经验 226

(三)新时期林业发展的特征及面临的形势 227

三、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229

(一)总体思路 229

(二)目标任务 232

(三)战略重点 237

碧野芳草篇 240

一、关于草原 240

二、草地现状分析 243

三、发展草业经济 246

司牧畜禽篇 255

一、古老的牧业文明 255

二、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255

(一)改革开放以来牧业发展成就 256

(二)“九五”时期的发展情况及总体评估 258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259

三、未来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环境分析 260

(一)比较优势与基础条件 260

(二)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262

(三)畜产品市场潜力与价格比较 263

(四)畜产品生产、加工成本与效益比较 265

四、吉林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 267

(一)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 267

(二)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重点 269

(三)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271

工贸货殖篇 278

一、乡镇企业: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278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及作用 278

(二)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81

(三)乡镇企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283

(四)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思考 284

二、市场化: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90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演进过程 290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292

(三)开拓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对策 296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 302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由来及实质 302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越性 304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需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306

科教固本篇 31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7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因素 317

(二)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18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20

二、农业最终靠科技进步解决问题 320

(一)保障食物安全靠科技进步 320

(二)增加农民收入靠科技进步 321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靠科技进步 322

三、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323

(一)迅猛兴起的全球农业科技革命 323

(二)吉林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和问题 325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对策 326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329

(一)农业标准化的由来与内涵 329

(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330

(三)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331

农机动力篇 335

一、农具的演进与农机的产生 335

(一)中国古代农具的历史演进 335

(二)农机的产生与使用 335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336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 336

(二)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337

三、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341

(一)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 341

(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341

(三)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342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342

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与对策 342

(一)深化改革,搞活机制 343

(二)明确主体,多元投入 343

(三)健全体系,加强服务 344

(四)加强法制,依法管理 344

生态环保篇 352

一、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 352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352

(二)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根本 352

(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 353

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353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 353

(二)吉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 354

(三)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354

三、走生态农业之路 356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356

(二)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 357

(三)发展生态农业应遵循的原则 358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 359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吉林西部“一水五地”建设 361

(一)“一水五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361

(二)“一水五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效果 362

改革创新篇 366

一、农村改革的简要回顾 366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 366

(二)农村改革的成就 369

(三)农村面临的问题 370

二、当前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 371

(一)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371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390

(三)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397

(四)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形式 404

基础保障篇 413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13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产生 413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 414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 415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416

二、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 419

三、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425

(一)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425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426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 427

附录 唐·李淳风预定地亩经阴阳捷径 429

附录之附一 许真君占农录 436

附录之附二 东方朔演年岁荒凶记 438

附录之附三 六甲子占风法 438

后记 440

参考文献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