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校史 1928-200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徽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2031787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为安徽师范大学建校80周年校庆而作,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回顾了建国前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即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学院三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中篇则分别回顾了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师范大学历经安徽大学、安海师范学院、皖南大学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下篇则叙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安徽师范大学发展的新阶段。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全面回顾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沿革。读者对象:安徽师范大学全体教职工、学生;兄弟院校;关心安徽师范大学的社会友人等。

第一章 省立安徽大学创办的基础 3

第一节 安徽高等学堂对人才的培养 3

第二节 安徽文化名人与安徽早期高等教育 6

第二章 省立安徽大学时期(1928年4月—1939年8月) 11

第一节 省立安徽大学的创办 11

第二节 省立安徽大学的发展 15

第三节 省立安徽大学的管理体系和师资队伍 36

第四节 省立安徽大学的学生生活和学生运动 46

第五节 省立安徽大学的流迁及停办 53

第三章 国立安徽大学时期(1946年4月—1949年12月) 61

第一节 安徽大学复校由“省立”改“国立” 61

第二节 国立安徽大学的发展 69

第三节 国立安徽大学由安庆迁址芜湖 77

第四章 省立安徽学院时期(1940年3月—1949年12月) 87

第一节 安徽学院的沿革和发展 87

第二节 安徽学院的行政组织和教师队伍 95

第三节 安徽学院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校园建设 100

第四节 安徽学院的派系斗争和爱国民主运动 103

第五章 安徽大学时期(1949年12月—1954年8月) 111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办学与党对学校的领导和改造 111

第二节 院系调整与安徽大学校名的变更 135

第六章 安徽师范学院与皖南大学时期(1954年8月—1966年5月) 145

第一节 安徽师范学院 145

第二节 皖南大学的命名与发展 156

第三节 合肥师范学院 164

第七章 十年“文革”与安徽师范大学正式定名(1966年6月—1976年10月) 176

第一节 “文革”爆发 学校陷于混乱 176

第二节 两校合并 首届工农兵学员进校 181

第三节 安徽师范大学定名 在困境中艰难办学 186

第八章 拨乱反正后学校的蓬勃发展(1976年10月—1988年5月) 195

第一节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恢复高考招生 195

第二节 明确办学方向 深化教学改革 201

第三节 加强科学研究 开展学术交流 205

第四节 设立硕士点 提高办学层次 210

第五节 加强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212

第六节 加强党的建设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213

第七节 加强基础建设和文体卫工作 219

第八节 对外交流与侨务工作 222

第九章 在深化改革中开拓前进(1988年5月—1998年5月) 226

第一节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26

第二节 立足师范教育 拓展办学思路 242

第三节 实施校内综合改革 增强办学活力 253

第四节 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提高学校办学实力 263

第五节 扩大合作交流 拓宽办学渠道 269

第十章 与时俱进谱写新篇章(1998年5月—2007年12月) 275

第一节 适应发展要求 实现向万人大学成功跨越 275

第二节 申博取得历史性突破 办学层次大幅提升 279

第三节 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 286

第四节 树立科学发展观 积极开展本科教学评建工作 299

第五节 教师教育“一体化”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306

第六节 加强管理体制改革 激发办学活力 313

第七节 校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21

第八节 对外合作成绩喜人 办学渠道不断拓宽 328

第九节 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 335

第十节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342

第十一节 “十一五”发展规划 346

附录一 附属学校 352

附录二 解放前历任校(院)长一览表 355

附录三 解放后历任、现任校领导一览表 356

附录四 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专业设置简况 358

附录五 安徽师范大学组织机构设置 360

附录六 1949—2007届我校全日制毕业人数统计表 362

附录七 1956年以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简明情况统计表 363

附录八 安徽师范大学运动场地一览表 364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