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高等土力学的发展 1
1.1.1 概述 1
1.1.2 20世纪土力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1
1.2 高等土力学的四大支柱 5
1.2.1 概述 5
1.2.2 理论土力学是土力学发展的龙头 5
1.2.3 试验土力学是土力学发展的基础 6
1.2.4 应用土力学是土力学发展的动力 7
1.2.5 计算土力学是土力学发展的经脉 8
1.3 高等土力学的基本框架体系 9
1.3.1 概述 9
1.3.2 高等土力学的基本框架体系 10
1.4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土的物质结构理论 14
2.1 概述 14
2.1.1 物质结构的变化是土性变化的内在依据 14
2.1.2 物质结构的状态是自然历史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14
2.1.3 物质结构组分的物质特性与相互作用是土性考察的主要对象 15
2.1.4 物质结构的总体特性是评价、利用与改造土的基础 15
2.2 土中固相的物质结构特性 16
2.2.1 固相的物质成分 16
2.2.2 固相的结构特征 19
2.2.3 固相的相对含量 21
2.2.4 固相的运动形式 22
2.3 土中液相的物质结构特性 22
2.3.1 液相的物质成分 22
2.3.2 液相的结构特征 23
2.3.3 液相的相对含量 25
2.3.4 液相的运动形式 26
2.4 土中气相的物质结构特性 30
2.4.1 气相的物质成分 30
2.4.2 气相的结构特征 30
2.4.3 气相的相对含量 31
2.4.4 气相的运动形式 32
2.5 土中固、液、气各相物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 34
2.5.1 结构性理论 34
2.5.2 双电层理论 36
2.5.3 收缩膜理论 41
2.6 结论 43
参考文献 45
第3章 土的应力、应变理论 46
3.1 概述 46
3.2 土的应力理论 48
3.2.1 土的应力状态 48
3.2.2 土的应力历史 61
3.2.3 土的应力路径 63
3.2.4 土的应力水平 67
3.2.5 土的应力类型 71
3.3 土的应变理论 77
3.3.1 应变张量 77
3.3.2 应变球张量与应变偏张量 78
3.3.3 主应变 78
3.3.4 应变的不变量 78
3.3.5 八面体面上的应变 79
3.3.6 π平面上的应变 79
3.3.7 广义剪应变(应变强度) 79
3.3.8 应变Lode角与应变Lode参数 79
3.3.9 各类应变之间的关系 80
3.4 结论 80
参考文献 81
第4章 土的强度理论 82
4.1 概述 82
4.2 土的强度准则 84
4.2.1 Mises准则与广义Mises准则 86
4.2.2 Tresca准则与广义Tresca准则 87
4.2.3 Mohr-Coulomb准则 87
4.2.4 Zienkiewicz-Pande准则 88
4.2.5 Lade-Duncan准则 89
4.2.6 松冈-中井(SMP)准则 90
4.2.7 俞茂宏双剪准则 93
4.2.8 各强度准则之间的关系 93
4.3 土的强度参数 98
4.3.1 粒度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99
4.3.2 密度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0
4.3.3 湿度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0
4.3.4 结构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1
4.3.5 应力条件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2
4.3.6 测试方法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3
4.3.7 试样扰动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4
4.3.8 环境条件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4
4.3.9 时间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5
4.3.10 其他条件对土强度参数的影响 105
4.4 结论 106
参考文献 108
第5章 土的变形、本构理论 109
5.1 概述 109
5.1.1 土的变形特性 109
5.1.2 土变形特性力学模拟的途径 111
5.2 非线性弹性模型 111
5.2.1 概述 111
5.2.2 E-μ型模型 113
5.2.3 K-G型模型 116
5.3 土的弹塑性模型 121
5.3.1 概述 121
5.3.2 弹塑性模型通析 122
5.3.3 土的弹塑性模型举例 130
5.4 结构性模型 161
5.5 结论 163
参考文献 165
第6章 土的渗透理论 167
6.1 概述 167
6.1.1 土的渗透梯度与渗透系数 167
6.1.2 土的渗透性函数 168
6.1.3 土的渗透稳定性参数 169
6.2 两相土中水的渗透问题 169
6.2.1 Darcy定理的应用范围 170
6.2.2 土中水渗透的主要影响因素 170
6.2.3 土渗透系数的测试精度 171
6.2.4 土中的渗透力与渗透力的动力复活效应 172
6.3 三相土中水和气的渗透问题 172
6.3.1 土中孔隙水的渗透性函数 172
6.3.2 土中孔隙气的渗透性函数 175
6.3.3 土中气的过水扩散与水的化学扩散 175
6.4 渗水系数和渗气系数的测定 176
6.4.1 渗水系数的测定 176
6.4.2 渗气系数的测定 177
6.4.3 渗水系数和渗气系数的联合测定 178
6.5 结论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7章 土的固结、流变理论 180
7.1 土的固结理论 180
7.1.1 概述 180
7.1.2 饱和土的固结理论 180
7.1.3 非饱和土的固结理论 183
7.2 土的流变理论 185
7.2.1 概述 185
7.2.2 流变的基本力学特性与模拟理论 185
7.3 土的流变特性试验 190
7.3.1 土流变特性的试验方法 190
7.3.2 土流变的特性曲线与变化规律 192
7.4 线性流变模型理论的本构方程 196
7.4.1 线性流变的力学元件模型 196
7.4.2 线性流变的蠕变方程与松弛方程 199
7.4.3 线性流变模型的规律与扩展 201
7.5 非线性流变的本构方程 203
7.5.1 考虑应力影响的非线性本构方程 203
7.5.2 考虑应力和时间影响的非线性本构方程 204
7.6 工程中的流变问题 204
7.6.1 箱基的长期沉降分析 205
7.6.2 基坑支护变形的分析 207
7.6.3 土坡的稳定分析 208
7.7 结论 209
参考文献 210
第8章 土的强化理论 212
8.1 概述 212
8.2 土密实强化的理论 212
8.2.1 原土增密的理论 213
8.2.2 填土压实的理论 213
8.3 土干硬强化的理论 215
8.3.1 抽汲减湿的理论 215
8.3.2 电动减湿的理论 215
8.3.3 石灰减湿的理论 216
8.3.4 离子交换减湿的理论 216
8.3.5 增温减湿的理论 216
8.4 土胶固强化的理论 217
8.4.1 胶材强化的理论 217
8.4.2 化学强化的理论 218
8.4.3 冻结强化的理论 219
8.5 土加筋强化的理论 219
8.5.1 概述 219
8.5.2 线纤状加筋体的工作理论 220
8.5.3 层面状加筋体的工作理论 220
8.5.4 立体状加筋体的工作理论 220
8.6 结论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9章 土体的渗流问题 223
9.1 概述 223
9.2 饱和土体中的稳态渗流 224
9.2.1 饱和土体稳态渗流的基本方程 224
9.2.2 饱和土体稳态渗流的流网与作图 226
9.3 饱和土体中水的瞬态渗流 229
9.3.1 概述 229
9.3.2 地基一维竖向压缩、但三向渗流时饱和土体的瞬态渗流 229
9.3.3 水头变化时饱和土体的瞬态渗流 232
9.4 非饱和土体中水和气的稳态渗流 233
9.4.1 概述 233
9.4.2 非饱和土体中水的稳态渗流 234
9.4.3 非饱和土体中气的稳态渗流 236
9.5 非饱和土体中的瞬态渗流 236
9.6 土体渗流基本方程的求解 237
9.6.1 概述 237
9.6.2 非饱和土边坡的暴雨入渗问题 239
9.7 结论 240
参考文献 241
第10章 土体的固结问题 242
10.1 概述 242
10.2 饱和土体的固结理论 242
10.2.1 Terzaghi固结理论体系 242
10.2.2 Biot固结理论体系 247
10.3 非饱和土体的固结理论 252
10.4 饱和土体的大变形固结理论 255
10.4.1 概述 255
10.4.2 大变形问题的位移、应变与应力 256
10.4.3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 259
10.4.4 大变形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 263
10.5 结论 266
参考文献 266
第11章 土体的松散介质极限平衡问题 268
11.1 概述 268
11.1.1 极限平衡状态 268
11.1.2 极限平衡问题 268
11.1.3 极限平衡方程 269
11.2 极限平衡理论的基本方程 271
11.2.1 极限平衡的静力方程与应力场的特征线 271
11.2.2 极限平衡的运动方程与速度场的特征线 275
11.3 极限平衡理论的边值问题 276
11.3.1 极限平衡理论基本方程的差分公式 276
11.3.2 边值问题的类型与滑线网络 277
11.4 极限平衡边值问题的工程应用 279
11.4.1 概述 279
11.4.2 边值问题的工程应用举例 281
11. 5 结论 288
参考文献 290
第12章 土体的楔体极限平衡问题 291
12.1 概述 291
12.2 楔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土坡稳定性分析 292
12.2.1 概述 292
12.2.2 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297
12.2.3 楔体极限平衡理论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比较 322
12.3 土体楔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地基承载力分析 324
12.3.1 概述 324
12.3.2 基本条件下地基极限荷载问题的理论解答 326
12.3.3 复杂条件下地基极限荷载问题的实用方法 329
12.3.4 各计算公式中承载力因数的比较 347
12.4 土体楔体极限平衡理论的挡墙土压力分析 351
12.4.1 概述 351
12.4.2 基本条件下挡墙土压力的理论解答 352
12.4.3 复杂条件下挡墙土压力的实用算法 355
12.4.4 各种挡墙上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对比 360
12.5 结论 361
参考文献 363
第13章 土体的极限分析问题 365
13.1 概述 365
13.1.1 可静荷载与可动荷载,静力场与机动场 365
13.1.2 虚功率方程,极限荷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366
13.1.3 极限分析理论的基本思路 367
13.1.4 上、下限定理的进一步推论 367
13.2 虚功率方程与极限荷载 368
13.2.1 虚功率方程 368
13.2.2 极限荷载 374
13.3 可静解(下限解)与可动解(上限解)的求解方法 378
13.3.1 下限解与下限定理 379
13.3.2 上限解与上限定理 381
13.3.3 下限解与上限解的确定方法 383
13.4 结论 395
参考文献 396
第14章 土体的抗震问题 397
14.1 概述 397
14.2 土的动力特性 397
14.2.1 土的动孔压特性 397
14.2.2 土的动强度特性 401
14.2.3 土的振动液化特性 402
14.2.4 土的动本构特性 416
14.3 土体的动力反应分析 422
14.3.1 动力作用下土体应力应变反应的真实过程 422
14.3.2 土体动力反应过程分析实用方法的多样性 423
14.3.3 土体动力反应过程分析方法的讨论 425
14.3.4 土体动力反应过程模拟与分析的合理思路与方法 428
14.4 结论 430
参考文献 433
第15章 土体的数值分析问题 434
15.1 概述 434
15.2 土体动力固结理论的耦合微分方程组 435
15.2.1 土体动力固结的基本方程组 435
15.2.2 土体动力固结的耦合微分方程组 436
15.3 土体动力固结方程的有限元解法 439
15.3.1 加权残数法 439
15.3.2 空间域的离散 440
15.3.3 时间域的离散 447
15.3.4 有限元的等效刚度矩阵与等效结点荷载 449
15.4 动力固结方程有限元解法的单元分析 453
15.4.1 三维四面体常应变单元 453
15.4.2 三维六面体等参元 457
15.4.3 数值积分 462
15.5 土体动力固结的有限元分析 464
15.5.1 土体动力固结有限元分析的要求与方法 464
15.5.2 土体动力固结有限元分析的程序 468
15.6 结论 474
参考文献 478
第16章 土体的加固处理问题 479
16.1 概述 479
16.2 土体的土质加固处理 480
16.2.1 密实加固 481
16.2.2 减湿加固 483
16.2.3 胶结加固 484
16.2.4 置换加固 487
16.3 土体的复合加固处理 488
16.3.1 桩式复合加固 488
16.3.2 筋式复合加固 488
16.3.3 多元复合加固 489
16.4 土体的支护加固处理 490
16.4.1 支挡加固 490
16.4.2 防护加固 492
16.5 结论 493
参考文献 495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