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上篇(1904~ 1949
第一章 晚清时期(1904~1911) 3
一、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 3
二、救助难胞 6
三、改名大清红十字会 9
四、创建医院、学堂,参加治病救灾 11
五、国际交往 13
第二章 民国初期(1911~1931) 15
一、定名中国红十字会 15
二、辛亥革命战事救护工作 16
三、癸丑之役救护、赈济 20
四、会务活动 24
五、救助战灾、匪灾,支援北伐 36
六、开展卫生公益事业 38
七、救助遭受自然灾害灾民 41
八、国际交往 45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49
一、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 50
整顿发展组织 增强红会实力 50
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三次征求会员工作 52
为抗日军民和战区难民开展救护和救济工作 55
赈济遭受自然灾害的民众 57
二、从“七七”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 61
淞沪抗战中的救护工作 61
总会迁重庆后的会务活动 64
组织发展变化状况 65
开展红十字周活动 67
《会务通讯》创刊及其发刊词 68
迎接并救护归侨 70
沦陷区的医疗救护和救济工作 71
救护总队的成立及其光辉业绩 71
人道主义精神的信条 74
共产党员在救护总队 76
第九大队与四次湘北会战 78
参加远征军救护工作 79
创建卫训所 80
林可胜领导抗战救护的功绩 81
三、国际交往 83
我国代表在国际红十字会第十六届大会上 83
国际援华医疗队 84
为战俘医治伤病 代办查人转信 89
参加第十七届国际红十字大会 89
第四章 “复员时期”(1945~1949) 91
一、总结抗战工作奖励有功人员 91
二、调整总会组织制定工作规划 94
三、恢复分会,接管东北和台湾赤十字社 95
四、征集会员,筹募红十字事业基金 100
五、试建红十字青少年组织 103
六、遍设红十字医院与诊疗所 106
七、赈济灾民与贫困户 109
八、开展社会服务 110
九、迎接解放 112
十、国际交住 114
下篇(1949~ 1994
第五章 改组新生时期(1949~1966) 121
一、协商改组会议的召开 123
二、地方红会组织的整顿和发展 130
三、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救护工作 132
四、大规模组织国际医防服务队 137
五、重视宣传工作 《新中国红十字》创刊 144
六、群众性现场救护 145
七、改组一周年、二周年纪念活动 148
八、积极参加群众卫生运动 155
九、国际交往 158
第六章 国内工作停顿时期(1966~1977) 181
一、国内工作 181
二、国际交往 182
第七章 国内工作恢复时期(1977~1985) 187
一、恢复国内工作 188
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0
三、组织建设初见成效 192
四、救护训练和输血工作 193
五、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197
六、加强宣传工作《中国红十字》杂志复刊 198
七、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3
八、协助政府安置印支难民 207
九、建筑友谊大厦——训练中心 209
十、王琇瑛首获南丁格尔奖章 210
十一、大规模援非募捐 212
十二、全国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16
十三、国际交往 218
第八章 发展时期(1985~1994) 223
一、组织发展和自身建设 223
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31
三、群众性卫生救护 234
四、促进公民献血向无偿献血的方向发展 242
五、赈灾救济 245
六、发展备灾事业 248
七、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250
八、社会募捐 252
九、群众性社会服务活动 254
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256
十一、宣传工作 259
十二、台湾事务工作 264
十三、1989年春夏之交的救护工作 275
十四、《九十年代工作纲要》 278
十五、立法工作 280
十六、国际交往 284
后记 295
附录一 中国红十字会大事年表(1904~1993) 297
附录二 关于国际红十字的基本知识 325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