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战略管理力问题的研究一、战略致胜为企业成功之本 3
(一)战略管理时代的到来 4
(二)国内外企业战略实践 5
(三)“战略无用论”评析 9
二、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述 12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全景扫描 12
(二)会诊企业“战略病” 19
三、企业战略管理力体系 27
(一)战略管理力之寻根溯源 27
(二)战略管理力之因素分析 29
(三)战略管理力之体系框架 35
(四)战略管理力之保证措施 50
四、提高战略管理力的若干重大问题探讨 56
(一)关于企业战略方向目标的选择 56
(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体制的构建 58
(三)关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塑造 59
(四)关于企业战略决策管理者的作用 60
(五)关于企业发展中控制力和支持力的把握 63
(六)关于培育战略管理力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再造 65
(七)正确处理战略管理力体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67
五、企业战略研究机构建设 69
(一)企业战略研究机构概述 69
(二)企业战略研究机构工作 73
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一、企业管理体制及体制创新 81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81
(二)影响企业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 83
二、企业管理体制演变及发展趋势 85
(一)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 85
(二)企业管理体制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89
三、大型企业管理体制状况及“病态”会诊剖析 90
(一)沉症——机构发育迟缓 90
(二)浮症——机构发育超前 92
(三)数症——机构变化频繁 93
(四)虚症——机构功能低下 94
四、如何进行企业管理体制创新 94
(一)管理体制创新的总目标 95
(二)体制创新的两个重要支点和“四性”要求 95
(三)企业管理体制的划分依据 98
(四)管理体制运行的四个主要流程模块 99
(五)管理体制(结构或体系)的设计 101
(六)管理体制的分类法 102
五、大型企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层次定位与分权设计 103
(一)当前我国大型企业母子公司的基本特点 103
(二)母公司与上市公司关系的基本现状 108
(三)关于大型企业母子公司不同层面的基本定位 109
(四)母子公司权责关系的分层设计与具体划分 111
(五)实施母子公司规范运作的主要形式 117
六、企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条件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119
(一)管理体制创新所必备的两项支撑措施 119
(二)需要注意和处理的几个关系和问题 120
(三)关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设计人员工作方法、方式的要求 122
附案例:兖矿集团母子公司关系基本现状分析 1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研究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及误区 133
(一)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几种理解 133
(二)当前我国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误区 135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体系 136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结构 137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 137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结构 138
(三)第一层次——资源条件 141
(四)第二层次——管理能力 143
(五)第三层次——产品 147
(六)第四层次——市场表现地 148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的基本意义、关系和特点 153
(一)基本意义 153
(二)基本关系 153
(三)基本特点 155
四、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和途径 158
(一)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158
(二)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式 159
(三)利用体系结构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途径方法的例证 162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一、产权与现代产权制度的内涵 192
(一)产权的内涵 192
(二)现代产权制度的内涵 192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9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194
(二)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的根本保障 194
(三)国有企业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科学决策的基础 194
(四)调动各层面积极性的巨大推动力 195
(五)解决出资人不到位、保值增值难等诸多现实矛盾的制度基础 195
三、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历程和主要政策 196
(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 196
(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政策 199
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4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204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209
五、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 212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 212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 214
(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选择的原则 217
(四)不同规模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 218
(五)国有企业内部不同产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 219
(六)国有企业产权转让 221
六、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及应注意的若干关系 227
(一)产权制度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 227
(二)产权制革改革中应注意的若干关系 231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