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泥料 6
茶文化的兴盛 8
紫砂壶的兴起 10
紫砂矿原料 12
成品紫砂泥色泽 14
圆器 16
球形壶 16
半球形壶 20
圆柱形壶 24
方器 27
六方形壶 27
四方形壶 30
八方形壶 33
自然形器——竹节壶 34
自然竹节形壶 34
自然形与几何形结合壶 36
自然竹节形变异壶 36
竹片组合壶 38
筋纹器 39
圆条式筋纹器 39
葵花式筋纹器 40
菱花式筋纹器 42
盉形筋纹器 42
其他筋纹器 42
新形器 43
雕塑 46
印花 48
贴花 50
镂雕 51
浮雕 52
剔红 53
包漆描金 54
陶刻 55
绞胎 56
泥绘 57
珐琅彩 59
粉彩 59
炉钧釉 60
包锡 62
镶嵌工艺 64
金银丝镶嵌 64
螺钿镶嵌 64
泥料镶嵌 64
胎中加砂 64
磨光 65
紫砂壶制作常用工具 66
款识种类 68
落款的位置 68
历代款识 69
时大彬壶款与赝品 69
“康熙御制”壶款 72
“陈鸣远”款 72
“荆溪华凤翔制”款 73
惠孟臣壶款及仿品 74
“大清乾隆年制”款 75
乾隆朝壶款 76
“曼生铭”、“彭年”、“阿曼陀室”款 78
ARY·DE·MILDE奔马款 80
符生邓奎监造款 80
浙宁玉成窑造款 81
威海卫同庆顺造款 81
“己酉南洋劝业会纪念品”、“光裕”款 82
清末外销泰国壶款 82
“陈鼎和陶器厂”款 83
“金鼎商标”、“跂陶”、“桂林”款 84
“铁画轩制”款 85
程寿珍壶款 85
民国壶款 8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壶款 87
明代紫砂壶 88
金沙寺僧 89
供春 89
四大名家 90
李养心 91
时大彬 93
徐士衡 94
李仲芳 95
陈信卿 95
陈仲美 96
沈君用 97
陈和之 98
陈子畦 98
沈子澈*9 9
陈用卿 100
徐次京 101
惠孟臣 101
清代紫砂壶 102
许龙文 102
王友兰 103
华凤翔 103
陈汉文 104
陈鸣远 104
惠逸公 108
邵德馨 108
陈觐侯 108
陈荫千 109
殷尚 109
邵元祥 110
邵旭茂 110
杨友兰 111
邵基祖 111
王南林 111
邵玉亭 113
范章恩 113
潘虔荣 113
杨履乾 114
陈曼生 114
曼生壶三十八式 116
朱坚 120
杨彭年 121
邵二泉 122
邵大亨 122
邵友兰 123
蒋德林 124
何心舟 124
冯彩霞 125
吴月亭 125
邵景南 126
潘志茂 126
瞿子冶 126
邓奎 127
申锡 129
邵权衡 130
邵友廷 130
邵云甫 131
王东石 131
黄玉麟 132
金士恒 134
赵松亭 134
壶痴 135
民国紫砂壶 136
程寿珍 136
李宝珍 138
汪宝根 138
陈光明 139
俞国良 140
范大生 142
储铭 142
范庄农家 143
范静安 144
陈少亭 144
胡耀庭 144
戴国宝 145
吴汉文 145
冯桂林 146
蒋彦亭 148
邵全章 149
范锦甫 149
现当代紫砂壶 150
吴云根 150
裴石民 151
任淦庭 152
王寅春 152
朱可心 154
顾景舟 155
蒋蓉 156
徐汉棠 157
徐秀棠 158
李昌鸿 159
吕尧臣 160
周桂珍 161
汪寅仙 162
鲍志强 163
“文革壶”的鉴赏 164
紫砂陶的门类 171
紫砂壶的鉴别 172
胎质与火候 173
形制与风格 177
制作工艺 178
款识与铭刻 180
紫砂壶的选购 182
泥质 182
造型 183
款识 183
功能 184
装饰 185
成型工艺 185
紫砂壶的保养 186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紫砂器情况表 188
紫砂壶拍卖行情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