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瑞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3678127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抛弃了传统的对策法学和法解释学方法,引入了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模式化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旨在揭示中国刑事诉讼之特性的模式概念。

第一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1

一、引言 1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4

三、刑事和解的现实利益基础 10

四、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挑战 21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未来 29

第二章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35

一、问题的提出 35

二、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 38

三、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43

四、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60

五、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64

六、私力合作模式 81

七、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 98

第三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1)——刑事第一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107

一、引言 107

二、“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110

三、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法庭调查 119

四、对案卷笔录可采性的天然“推定” 132

五、对案卷笔录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138

六、刑事证据法的存在空间 143

七、仪式化、剧场效应与庭审功能 147

八、结论 152

第四章 案卷笔录中心主义(2)——刑事第二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155

一、引言 155

二、二审程序中的“两步式构造” 157

三、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调查讯问”程序 161

四、不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推定法则 168

五、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案卷笔录 173

六、“事实复审”的神话 178

七、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运动” 181

八、进一步的评论 191

第五章 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死刑复核程序的模式与反思 197

一、问题的提出 197

二、死刑复核的六大程序要素 200

三、事实裁判的“风险转移” 223

四、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一: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 233

五、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二:非诉讼化的裁判方式 238

六、刑事司法制度的深层结构之三:秘密的行政审批机制 242

第六章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权利救济问题 247

一、引言 247

二、一个案例的引入 249

三、“会见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52

四、通过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 256

五、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260

六、侦查程序的可诉性问题 263

第七章 “客观追诉”的乌托邦——对“阅卷难”问题形成原因的另一种解释 271

一、引言 271

二、“阅卷难”问题的产生 272

三、有关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争论 279

四、司法介入的限度 284

五、检察官的客观义务? 289

第八章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295

一、引言 295

二、刑事程序法的实施机制 298

三、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 303

四、遵守程序所带来的利益损失问题 310

五、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317

六、法律程序的司法体制保障 325

七、结论 329

参考文献 333

索引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