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三重奏说(代序) 1
一、中国文学的文化背景 3
孔子与六艺 3
孔子与《论语》 18
孔子与“乐教”、“诗教”之关系 26
陈元父子的经学贡献 43
杨孚《异物志》之史学意义 50
牟子其人其书 56
慧能的佛学成就 69
刘轲其人其学 77
白玉蟾和《蟾仙解老》 84
学人张诩 96
陈建及其《学蔀通辨》 101
张萱及其《疑耀》 115
《疑耀》著作权之“张”冠“李”戴 121
炎黄文化与岭南文化论略 126
二、中国文学作家论说 139
杜甫诗歌成就及其原因 139
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 149
中西小说概念演变历程 161
蒲松龄论纲 175
平井雅尾的《聊斋研究》 200
新发现赠曹楝亭诗一首 205
新发现赠曹楝亭诗考辨 208
《红楼梦》的现实主义 220
《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237
《红楼梦》中的时空观念 245
清代山水诗概述 257
论定庵诗的时代性 306
林昌彝与《射鹰楼诗话》 321
入粤诗人佛隐和尚生平考述 330
潘飞声的《说剑堂集》 345
从《说剑堂集题词》看丘潘交谊 355
黄懋谦佚诗本事考 361
郭则寿及其《卧虎阁诗》 365
中国早期一部文学史书 372
区域文化研究之丰收——介绍《福建文学发展史》 378
三、中国文学作品评析 385
《山海经》的经典神话 385
英雄悲剧乐章《垓下歌》 393
李白的《望天门山》 400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04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410
李清照《醉花阴》解读 415
陆游《书愤》句释 419
辛弃疾《南乡子》讲解 426
元杂剧《王粲登楼》赏析 430
方孝孺《吊茂陵文》 441
汪中《经旧院吊马守贞文》 445
《阅微草堂笔记》文章精品分析 448
近代诗歌与近代史事 460
橡茧入诗说爱民 484
李慈铭的文人心态 490
张之洞的忧患意识 496
四、中国古代文艺思想 503
中国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乐记》 503
刘汉政权与楚骚文化——兼论辞赋源流 530
汉代诗经学析论 544
论《毛诗序》 560
汉代辞赋理论 587
《文心雕龙》的文学观念 621
《论语意原》之“闻《韶》”别解 637
中国小说序跋的辩护立场 648
黎遂球的诗学和易学 662
屈大均文艺思想述评 671
劳孝舆及其《春秋诗话》 687
五、中国近代文艺思想 701
中国文艺理论的古代辉煌和近代衰飒 701
中国近代文艺概述 715
论中国近代诗歌 728
论龚自珍作诗和戒诗 741
曾国藩与桐城派文章学 754
陈石遗与同光体诗论 763
近代教育转变与近代文艺思想 771
梁启超的文艺理论述评 785
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799
论王国维的关汉卿研究 828
黄节《诗学》研究 843
论黄节《蒹葭楼诗》 856
周树人的历史观 877
《摩罗诗力说》析论 884
清末民初两部文学批评著作之得失 906
民国初年的文章学和文范 914
六、中国现代文艺思想 931
美学的革命和革命的美学 931
论马克思“美的规律”的概念涵义 945
论神话与艺术之异同 959
论文学创作过程的主观和客观 972
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980
论文学典型 995
论文学借鉴 1009
鲁迅和鲁迅的道路 1020
鲁迅的美学思想 1031
鲁迅小说与五四精神 1072
少年鲁迅的民族艺术熏陶 1084
鲁迅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1091
关于鲁迅与传统的思考 1104
论杨晦的文艺理论建树 1113
七、当代文艺理论学科建设 1139
论新文化建设的唯物史观 1139
1981:文学理论提纲 1149
论我国文艺理论教材的历史发展 1184
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历史的思索 1200
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 1214
关于文学比较研究学科的基本认识 1232
中西文化对照过程的出发点 1248
中国文艺理论教育史绪论 1253
文艺学正名说 1267
文学史剥离说 1275
文章学设科说 1291
汉文四科说——中国百年汉文研究之检讨 1303
关于文艺学概念含义问题的讨论 1310
《台湾学者中国文学批评论文选》编后记 1322
评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 1333
后记:人生六合与文学研究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