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产生 4
第一节 政党由不合作到合作 5
第二节 政党由合作到合作失败 8
第三节 由抗日统一战线到多党合作制的诞生 12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12
二、多党合作制的诞生 15
三、多党合作制诞生的历史意义 18
第四节 由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到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22
一、各民主党派的活动空前活跃 22
二、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28
三、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政治分析 3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 37
第一节 制度的初步发展 37
一、最高层对民主党派的重视 37
二、各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 39
三、多党合作制度的早期发展 41
四、民主党派工作方针的提出 42
五、多党合作制度的初步发展 44
第二节 制度由曲折发展到全面破坏 45
一、9年的曲曲折折 45
二、10年的全面破坏 48
第三节 制度由全面恢复到发展完善 50
一、恢复党派组织,服务经济建设 50
二、共产党与非中共人士合作关系的发展 5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 58
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不断深入 63
五、参加行政管理,完善多党合作 6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启示 70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73
第一节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 73
一、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构成特点、时代特征和历史贡献 73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本质上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 106
三、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的变化 107
四、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特点 11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114
一、两党制 114
二、多党制 116
三、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制或两党制的区别 117
第三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度的最根本的特点 121
一、领导权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 121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122
三、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 124
四、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经受过历史的考验 125
第四节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最显著的特点 127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制度的主旋律 127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 128
第五节 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点 129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13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地位 1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13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14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151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方针和形式 15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方针 155
一、“长期共存”是基础和方向 160
二、“互相监督”是核心和关键 161
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关系体现 16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式 170
一、通过合作与协商,完善政党制度 171
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行使权力 173
三、通过参加政府工作,一道履行职权 174
四、通过人民政协组织,体现相互合作 176
五、通过参加改革实践,实现共同目标 177
六、通过新老政治交接,加强多党合作 177
结束语 180
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简介 196
蔡啸 196
蔡子民 196
陈其尤 196
陈炯明 196
成思危 197
楚图南 197
邓演达 197
丁石孙 198
董寅初 198
费孝通 198
何鲁丽 199
何香凝 199
胡厥文 199
胡愈之 200
黄鼎臣 200
黄琪翔 201
黄炎培 201
季方 202
蒋正华 202
雷洁琼 202
卢嘉锡 203
罗豪才 203
李济深 204
李沛瑶 204
马叙伦 204
屈武 205
沈钧儒 205
史良 206
苏子蘅 206
孙起孟 207
王昆仑 207
吴阶平 207
谢雪红 207
许德珩 208
许嘉璐 208
杨明轩 208
叶圣陶 209
章伯钧 209
张克辉 210
张澜 210
周谷城 210
周建人 211
周培源 211
朱学范 212
朱蕴山 2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232
中国共产党章程(节录) 233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