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3
研究工作大事记 5
致谢 7
An Introduction to “Cyclic Sequences, Ev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ino-Korean Plate” 9
目录 25
第一章 原理和方法 3
第一节 天文周期沉积地质学导论 3
第二节 旋回层序的研究方法和等时性编图原则 21
第二章 研究成果总结:中朝板块层序地层、事件和演化总结 42
第一节 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42
第二节 中朝板块构造事件及古地理演化 44
第三节 中朝板块及我国东部地区旋回层序、事件及其与天文周期的耦合关系:探讨有关大气圈、水圈及沉积圈的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重大地质成矿事件 49
第三章 长城纪层序地层、构造古地理及其形成演化 61
第一节 燕辽区长城系沉积相及沉积层序分析 62
第二节 长城纪早期旋回层序地层 63
第三节 长城纪晚期巨旋回层序(MPSSⅡ)地层和火山沉积及构造事件 69
第四节 高于庄超旋回层序组(GSS5至GSS8)及瘤状碳酸盐事件 75
第五节 长城纪沉积古地理及燕山拗拉谷构造演化 80
第四章 燕山地区蓟县纪旋回层序和古地理古构造演化 89
第一节 燕山地区杨庄-雾迷山巨旋回层序(MPSSⅡ)的岩相和高频旋回层序地层的划分依据 89
第二节 燕山地区蓟县纪杨庄-雾迷山巨旋回的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及其与太阳系穿越银道面周期的耦合关系 100
第三节 燕山地区关于杨庄-雾迷山巨旋回层序中红层海泡石矿床及其成因意义 104
第四节 燕山地区蓟县纪洪水庄-铁岭巨旋回层序(MPSSⅡ)及其在中元古代燕辽拗拉谷演化中的地位 106
第五章 新元古代旋回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古地理及臼齿碳酸盐事件 108
第一节 关于华 北及吉辽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地层及层序地层初步划分对比 108
第二节 青白口纪旋回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110
第三节 北华纪旋回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115
第四节 关于元古宙MT碳酸盐沉积事件和意义 129
第六章 早古生代旋回层序及地层格架总论 157
第一节 早寒武世-早奥陶世超旋回层序组(PSSO+PSSⅠ)的综合特征 157
第二节 华北寒武纪-奥陶纪超旋回与北美寒武纪超旋回Grand Cycles等的比较 161
第三节 中奥陶世-晚奥陶世超旋回层序(PSSⅡ)的综合特征 163
第四节 中朝板块早古生代沉积旋回地球化学研究 166
第五节 应用碳氧同位素分析寒武纪古海洋环境 174
第六节 关于早古生代中朝板块及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演化 175
第七章 早寒武世旋回层序地层及沉积古地理 177
第一节 关于早寒武世地层单位及层序地层划分 177
第二节 早寒武世旋回层序?S1(辛集组,水洞组或雨台山组)沉积特征和其古地理 179
第三节 早寒武世?S2旋回层序(图7.5和图7.6)和沉积古地理 183
第四节 早寒武世?S3旋回层序(馒头组)(图7.7)及沉积古地理(彩图8) 188
第五节 碳酸盐台地低水位盐溶蒸发岩新类型——华北地台早寒武世?S2旋回层序中的(大林子组)假晶盐盘、干旱气候事件及潜水位渗流构造的发现 193
第六节 早寒武世层序中的石膏矿床及烃源岩 198
第八章 中朝板块中寒武世高频旋回层序动力学:米兰柯维奇事件及鲕滩碳酸盐台地等时性沉积古地理编图 202
第一节 毛庄期旋回层序(?S4)及沉积古地理 202
第二节 中寒武世徐庄期-张夏期旋回层序地层(?S5、?S6和?S7、?S8)划分对比及海平面变化 206
第三节 米兰柯维奇事件:地球轨道场控制成因的中朝板块中寒武世高频鲕滩旋回和沉积学研究 221
第四节 中朝板块中寒武世等时性古地理编图研究及说明 223
第五节 按米兰柯维奇周期进行等时性定量沉积学研究:鲕滩沉积体系形成演化史的动力学 229
第九章 晚寒武世旋回层序、长山最大海泛事件及其洲际对比意义 233
第一节 中朝板块晚寒武世旋回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233
第二节 海绿石质凝缩层——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关键:寒武系最大海泛凝缩沉积事件 238
第三节 长山期最大海泛事件及其洲际对比意义 249
第十章 晚寒武世的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生物丘、风暴沉积及三山子白云岩 261
第一节 生物丘沉积体系及海平面变化周期的控制作用 261
第二节 晚寒武世碳酸盐风暴沉积事件 265
第三节 晚寒武世风暴事件等时性对比、古地理编图及古大陆复原 274
第四节 巨大的穿时性三山子白云岩带及其在层序地层中的分布和成因:克拉通盆地超旋回海泛隆升动力学 280
第十一章 中朝板块奥陶纪旋回层序地层、构造古地理及古大陆复原 283
第一节 中朝板块西南缘奥陶纪旋回层序地层 283
第二节 贺兰山地区奥陶纪旋回层序地层特征 299
第三节 华北中东部地区早、中奥陶世旋回层序特征及层序对比 304
第四节 鄂尔多斯中部覆盖区奥陶纪旋回层序地层 311
第五节 中朝板块中晚奥陶世的古地理、古构造及周缘大地构造的讨论 328
第十二章 石炭-二叠纪旋回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333
第一节 按日地系统周期观的石炭-二叠纪地层对比概况 333
第二节 中朝板块西缘石炭纪旋回层序地层(超旋回层序PSS V)及海平面变化 333
第三节 中朝板块东部地区晚石炭世旋回层序和海平面变化 338
第四节 中朝板块中东部地区的晚石炭世旋回层序(图12*1底部)和海平面变化 339
第五节 中朝板块早二叠世旋回层序划分对比及海平面变化 340
第十三章 中朝板块石炭-二叠纪地质事件和大地构造演化 347
第一节 晚石炭世沉积古地理、铝土矿及古岩溶事件 347
第二节 米兰柯维奇事件及其对聚煤作用的影响 358
第三节 石炭-二叠纪盆地格架-古构造演化:中朝板块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沉积大地构造相图及欧亚超大陸的拼合 360
第十四章 中国东部(华北、东北)地区中-新生代超旋回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旋回层序特征 371
第一节 中-新生代超旋回及其构造背景 371
第二节 侏罗纪层序地层及其形成演化 375
第三节 白垩纪层序地层、黑色页岩油源岩和全球性缺氧事件 381
第十五章 辽河油田早第三纪裂谷盆地旋回层序划分和对比 385
第一节 覆盖区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划分的综合技术方法 385
第二节 沙河街组沉积体系、沉积相 389
第三节 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 412
第十六章 辽河油田沙河街期等时性沉积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 419
第一节 概述 419
第二节 SⅢ1旋回时期等时性岩相古地理编图彩图37[EFG-1]和彩图38[EFG-2] 420
第三节 SⅢ2旋回时期岩相古地理彩图39[EFG-3]和彩图40[EFG-4] 423
第四节 SⅢ3旋回期岩相古地理彩图41[EFG-5]和彩图42[EFG-6] 427
第五节 SⅢ4旋回期沉积古地理彩图43[EFG-7]和彩图44[EFG-8] 430
第十七章 沙河街期同生断裂构造体系及其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 434
第一节 沙河街期同生沉积伸展构造转换带及构造样式 434
第二节 古水流、物源传输系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的构造控制 437
第三节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和模式的简要讨论 443
第十八章 第四纪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周期相关的几种微层序的等时性对比研究 447
第一节 近代滨岸贝壳堤超微层序 448
第二节 与气候周期相关的几种微层序类型 452
二、黄土沉积微层序 452
三、风成砂沉积微层序 454
结束语 456
参考文献 457
内部参考文献 469
本书使用符号和代码说明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