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与气候环境变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官周平,郑淑霞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30178017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水分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植物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是揭示全球变化下植物对环境适应性机制的有效途径,开展植被水分生态与气候环境关系研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植物表征气候变化敏感的气孔特征参数、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值为突破口,从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近100年黄土高原典型植物的叶片气孔特征、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变规律,黄土高原主要植物的光合特性、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养分组成的空间变异等方面论述了黄土高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与气候环境演变。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 3

黄土高原自然概况及气候变化 4

黄土高原植被与古气候关系 6

植物气孔特征和δ13C分析 7

参考文献 11

陆生植物气孔参数与Ca变化 14

植物气孔参数对Ca升高的响应 14

利用植物气孔参数重建Ca 17

研究展望 19

参考文献 20

陆生植物δ13C与全球变化 24

δ13C与气候环境变化 25

δ13 C与Ca变化 25

δ13 C与温度、降水变化 27

δ13 C与海拔变化 30

δ13C与植物WUE 31

不同时间尺度上植物δ13C与WUE的关系 31

不同生活型植物δ13C与WUE的关系 33

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δ13C与WUE的关系 34

问题与展望 36

参考文献 37

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 42

树轮宽度分析 42

树轮宽度在重建温度、降水变化中的应用 42

温度、降水变化对树轮宽度的影响 45

树轮密度分析 47

树轮稳定性同位素分析 49

树轮稳定性同位素在气候要素重建中的应用 50

温度、降水变化对树轮稳定性同位素的影响 53

问题与展望 54

参考文献 54

典型植物气孔密度变化规律 61

材料与方法 61

材料的选取 61

临时装片的制备 62

气孔密度和形态特征的观测 62

结果与分析 63

不同植物叶下表皮特征的种间差异 63

典型植物不同年代气孔特征比较 64

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密度变化 65

不同植物叶片气孔密度的种间差异及演变规律 65

讨论 66

参考文献 68

典型植物叶片气孔特征 70

叶片气孔特征变化 70

叶片气孔特征的种间差异及演变规律 71

叶片气孔性状的相关分析 72

讨论 73

参考文献 74

辽东栎叶片气孔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异 75

气孔特征参数的变化范围 75

气孔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异 78

气孔长度 78

气孔宽度 79

气孔面积 79

气孔密度 80

小结 80

参考文献 81

典型植物δ13C变化研究 85

植物叶片δ13 C的变化范围 86

不同年代植物叶片δ13 C的变化 86

不同植物叶片δ13C的变化趋势 87

讨论 88

参考文献 91

辽东栎叶片气孔密度与δ13 C的时空变异 93

气孔密度和δ13 C的变化范围 94

不同植被类型区域不同年代气孔密度与δ13 C差异比较 94

同一植被类型区域不同年代气孔密度与δ13 C差异比较 96

同一年代不同植被类型区域气孔密度与δ13 C差异比较 96

气孔密度差异比较 97

叶片δ13C值差异比较 97

讨论 98

参考文献 100

典型阔叶树种叶片δ13 C与光合特征参数的关系 102

材料与方法 102

研究地自然概况 102

植物材料 103

叶片Pn的测定 103

ΦPSⅡ的测定 103

叶片Nmass的测定 104

叶片δ13 C的测定 104

植物叶片δ13C、 Pn 、 ФPSⅡ对Nmass的响应 104

植物叶片δ13C、 ΦPSⅡ与PNUE的关系 106

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Nmass、δ13C的差异分析 106

参考文献 108

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结构性状的空间分布 113

材料与方法 114

研究区域确定 114

植物类型确定及样品采集 116

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116

气象资料 117

数据分析 117

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结构性状的空间分布 118

不同生活型、功能型植物之间光合特性与叶片结构性状比较 119

植物光合特性与叶片结构性状之间的关系 122

植物光合特性及叶片结构性状与气候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 124

讨论 125

参考文献 128

植物叶片δ13 C的空间分布 131

材料与方法 132

结果与分析 133

C3植物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 133

C3植物叶片δ13C的空间分布 133

黄土高原与宁陕县C3植物叶片δ13C的比较 135

不同生活型植物δ13C的比较 136

植物δ13C与气候地理因子的关系 137

讨论 139

参考文献 142

植物叶片养分组成的空间分布 150

材料与方法 151

结果与分析 151

植物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 151

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片养分组成比较 153

植物叶片C、 N、 P、 K之间的关系 156

植物叶片养分与气候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 156

讨论 158

参考文献 162

油松与刺槐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结构性状的关系 164

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和结构性状参数的方差分析 165

油松和刺槐叶片Pn、 PNUE、 WUE比较 165

油松和刺槐叶片LMA、 Nmass 、 Chl比较 167

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和结构性状参数的相关分析 168

LMA、 Nmass和Chl之间的相关性 168

Pn、WUE、 PNUE与LMA、 Nmass、Chl的关系 168

讨论 169

参考文献 171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Nmass、 LMA的关系 174

材料与方法 175

不同地区同一功能型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Nmass和LMA的比较 176

同一地区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Nmass和LMA的比较 178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征参数、Nmass、LMA之间的相关分析 180

Pmass、 PNUE、 ФsⅡ与Nmass、 LMA之间的相关性 180

Pmax、 PNUE、 ФPsⅡ之间的相关性 181

Nmass与LMA之间的相关性 181

讨论 182

参考文献 185

优势植物的δ 13C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87

材料与方法 187

结果与分析 188

9种C3植物δ13 C的变化范围 188

7个样点之间9种C3植物的δ 13C比较 188

7个样点及9种C3植物之间的δ 13 C比较 189

9种C3植物δ13C的变化趋势 193

9种C3植物δ13C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195

讨论 195

参考文献 198

主要阔叶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200

材料与方法 200

植物材料 200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01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01

结果与分析 202

不同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分析 202

不同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比较 203

不同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203

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 204

讨论 207

参考文献 209

土壤水分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 213

土壤水分生态条件 213

自然降水 213

大气蒸散 213

土壤性状 213

土壤水分的变化特点 214

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214

土壤剖面的水分变化 214

区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 215

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215

植被生产力的调控途径 217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217

强化降水的入渗与保持 217

根据土壤水资源确定适宜的生物量 218

构建复合结构,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218

利用坡面径流,发展径流林业 218

参考文献 219

坡面水肥条件与植被建设 220

土地资源状况 220

植被资源现状 222

坡面水分的分布特点 223

坡度的影响 223

坡面位置的影响 223

坡向的影响 224

坡面养分的分布特点 224

坡度的影响 224

坡位的影响 224

坡向的影响 225

坡面植被建设布局的依据 225

坡面植被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226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226

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 227

坡面植被建设的模式 227

参考文献 228

水分环境演变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229

水分环境的演变过程 229

植被恢复过程中要重视适地选择植物种 230

植被恢复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用水 232

参考文献 233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整治的思考 234

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难点 234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基本口粮自给 234

降低人口增长率 234

提高植被建设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态经济效益 235

增加资金投入强度 235

生态环境重塑的基本原则 235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235

远近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236

开发与整治相结合 236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36

对生态环境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237

依靠基本农田,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突破口 238

开源节流,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238

控制水土流失,降低入黄泥沙 239

科学规划,发挥植被保持水土的生态效应 239

适宜的植被覆盖率 240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适宜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模式 240

参考文献 241

索引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