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蠡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忠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65721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因明源于印度,是印度中古逻辑的主体。它与中国名辩学、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经典的三大逻辑体系。因明传入中国后又分为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很长时间来因明几乎成为绝学。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曾发出抢救因明绝学的呼吁,与会专家提出“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是当前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这份材料很快得到了陈云同志的批示。就在今年季羡林老先生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因明再不抓就完蛋了!”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在因明研究方面共发表了二百余篇文章和出版了二十余本著作,但我国对因明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书首先试图厘清因明的学科性质、功用、价值等,对百年来的争议提出新的看法,判别正误,总结得失;其次,把因明放在比较逻辑的视野中进行具体的研究,试图在已有比较逻辑学成果之上更向前推进一步,实现从宏观比较向微观比较转变,通过因明与中西逻辑的比较研究,找出因明自己的特色;再次,从语用逻辑的角度,发掘因明的现代价值。本书对学习和研究逻辑学、佛教史、论辩学、认识论、藏学、敦煌学等都大有裨益。

序一&巫白慧 1

序二&黄心川 2

序三&沈剑英 4

第一章正名 3

一、正名的必要性 3

二、“因明”含义分析 4

三、从“因明”一词的渊源看其合理性 6

四、从佛家教义看“因明” 6

五、“因明”一词的约定俗成性 8

六、“因明”的逻辑性质 10

七、因明在印度的顺承 16

八、大英百科全书“印度逻辑”词条的献疑 19

第二章对因明有关概念的新认识 28

一、如何正确理解“四句否定” 28

二、关于“同品”、“异品”的理解 33

三、“有非有”、“非有非无”不是反对关系的合取 42

第三章对因明“支”的蠡测 44

一、“喻”在陈那新因明中的作用 44

二、《因明大疏蠡测》的蠡测 54

第四章对因明论式的理解 59

一、十支论式 59

二、七支论式 61

三、五支论式 63

四、三支论式 65

五、二支论式 78

第五章对因明规则的探索 81

一、九句因 81

二、因三相 84

三、因明的“合离”与现代逻辑的“分离规则” 99

四、过论的划分 104

第六章玄奘在中国因明发展中的作用 115

一、玄奘心路历程中的几座高峰 115

二、玄奘增加“因明”与“定”字的意义 121

三、玄奘演绎逻辑的倾向性 125

四、“玄奘学派” 132

第七章因明与中西逻辑的相同点 138

一、从名称看相同点 138

二、从起源看相同点 140

三、从时间看相同点 143

四、名辩三物、因明三支与相信逻辑 145

五、“合离”、“有之必然”与“分离规则” 148

六、现比二量、亲闻说三知与笛卡尔的双重途径 150

七、“离”、“止”与排除归纳法 157

第八章“否定”问题的比较研究 160

一、因明中的“否定” 160

二、墨家逻辑中的“否定” 163

三、西方逻辑中的“否定” 168

四、三者异同 175

第九章推理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 176

一、因明“比量”的发展过程 176

二、墨家逻辑“说”的发展过程 178

三、西方逻辑推理的发展过程 195

四、三者异同 201

第十章三支论式、侔式推论、三段论比较研究 202

一、三者的异中之同 202

二、三者的同中之异 203

第十一章“谬误”的比较研究 217

一、因明的“过” 217

二、墨家逻辑的“悖” 225

三、西方逻辑的“谬误” 230

四、“谬误”比较 231

第十二章逻辑规律的比较研究 238

一、同一律 238

二、矛盾律 240

三、排中律 243

四、古代悖论 245

第十三章因明的运用 254

一、违他顺自与辩论推理 254

二、因明与法律推理 258

三、因明与认证 263

第十四章因明的语用研究 271

一、烟、火与指引指号 271

二、应成论式中的语用学思想 273

三、从语用逻辑看藏汉因明 280

四、因明有用性的语用学分析 292

附录一因明述评及会议综述 297

附录二因明论著索引 322

附录三梵、藏、汉文因明著作表 373

参考文献 377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