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一、研究目标 2
二、研究内容 2
三、研究技术路线 2
四、研究方法 2
五、研究数据来源 3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4
第二章 大都市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 6
第一节 耕地生产能力利用与建设理论 6
一、作物生产潜力的概念与层次划分 6
二、影响作物生产潜力实现的因素 7
第二节 土地生态学理论 9
一、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9
二、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10
三、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 10
四、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11
五、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3
六、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 15
七、土地保护的生态价值观 18
八、土地保护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18
第三节 耕地数量变化及控制相关理论 18
第四节 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涉及的几个土地经济学基础理论 20
一、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0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1
三、地租理论 21
四、区位论 22
五、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手段 23
第三章 国外耕地数量变化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启示 25
第一节 国外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启示 25
一、工业化过程中耕地资源的消耗规律 25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耕地安全简单比较及启示 27
三、耕地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辩证关系 28
第二节 国外耕地保护政策及借鉴 31
一、日本农地政策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1
二、美国农用地保护 39
三、其他国家耕地保护 48
四、国外农地保护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49
第三节 国外耕地保护对我国大都市区域耕地保护的启示 50
第四章 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对耕地认识的分析 53
第一节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 53
一、农户投入水平变化的机理分析 53
二、农户投入水平变化的驱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58
第二节 大都市区域农户对耕地利用与保护分析 59
一、海淀区农户情况和基本农田调查分析 59
二、农户耕地利用与保护行为分析 61
三、农户行为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62
第三节 城市居民对耕地功能认识的分析 64
一、调查问卷 64
二、结果与分析 65
三、结论与建议 69
第四节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耕地功能的认识变化 69
一、我国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69
二、中央政府对耕地功能的认识 70
三、地方政府对耕地功能的认识变化 72
第五节 我国重点区域耕地数量变化规律分析 77
一、各地区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消耗 77
二、各地区土地利用政策与耕地资源消耗 79
三、各地区耕地资源消耗情况综合比较 81
第五章 大都市区域耕地数量变化规律 82
第一节 北京市耕地分布现状 82
第二节 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84
一、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总体分析 84
二、北京市各区(县)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85
第三节 北京市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89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89
二、北京市耕地减少影响因素分析 91
三、小结 95
第六章 大都市区域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大兴区) 97
第一节 研究区域及其数据分析处理介绍 97
一、研究区背景分析与数据采集 97
二、土壤质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101
第二节 大兴区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分析 105
一、土壤养分的变化 105
二、土壤养分的统计特征值及对比分析 106
三、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110
第七章 北京市域耕地保护总量规模研究 131
第一节 北京市耕地的功能定位 131
一、耕地在北京的首要功能是生态服务功能 131
二、耕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可忽视 132
三、从全国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北京仍需保护耕地的农产品生产功能 133
四、实施“城市组团”分隔的绿色隔离带功能 133
五、耕地的景观文化功能 134
六、耕地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 135
第二节 耕地保有量研究 135
一、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135
二、基于一定粮食自给率的耕地保有量测算 137
三、基于保障蔬菜供给的耕地保有量计算 141
四、基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耕地保有量测算 143
五、基于土地变化驱动力模型(DSR)的耕地保有量测算 143
六、耕地保有量测算方法分析 148
七、耕地保有量指标的确定 149
第八章 我国大都市区域耕地空间布局研究 152
第一节 北京市耕地空间布局的原则 152
一、发挥优势,保护优质耕地的原则 152
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152
三、与城市规划衔接的原则 152
四、综合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53
第二节 空间布局依据 153
一、国家和北京市出台的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153
二、地域分异规律 154
三、景观生态学理论 154
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155
第三节 基于耕地生产功能保护的空间布局 156
一、耕地生产功能保护的重点对象 156
二、基于耕地生产功能保护的布局方案 156
第四节 基于城市组团隔离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空间布局 159
一、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159
二、基于城市组团隔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耕地空间布局 160
第五节 综合耕地生产、绿色隔离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布局 163
一、耕地保护重点 163
二、耕地布局 164
第九章 我国大都市区域耕地质量建设与监测研究 169
第一节 耕地质量的划分 169
一、耕地质量的划分方法 169
二、北京市典型区(县)农用地等别序列建立 169
第二节 耕地占补平衡 177
一、耕地占补平衡的内涵 177
二、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途径探讨 178
三、北京市补充耕地质量折算系数 179
第三节 耕地质量优化设计研究 181
一、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及工程设计分析 181
二、耕地质量优化设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优化设计指导区划分 188
三、优化设计指导区补充耕地目标等别确定 189
四、优化设计指导分区优化指南 190
第四节 都市农业用地标准研究 211
一、都市农业用地的概念 211
二、都市农业用地的功能 212
第五节 都市农业用地标准(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 213
一、海淀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213
二、都市农业附属设施用地标准 216
第十章 大都市区域耕地建设与保护的机制创新 225
第一节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 225
一、产权经济学理论 225
二、土地所有权社会化与权利限制理论 225
三、区位经济理论 226
四、公共干预与管理理论 226
第二节 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设计 227
一、土地发展权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27
二、土地发展权的法权构造 227
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运行机制的构建 231
一、土地发展权的法律保障 231
二、土地发展权的技术保障 232
三、土地发展权的市场配置 232
四、土地发展权的行政配置 233
五、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实施 234
第四节 北京市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236
一、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方式和管理 236
二、完善耕地产权制度 237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保护耕地质量 239
四、科学评估耕地价值,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239
五、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之中 239
六、建立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 240
七、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的公示制度 240
八、建立耕地动态监测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 241
九、建立耕地保护日常管理机制 241
十、建立耕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激励机制 242
十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242
十二、采取综合措施,建立耕地建设与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