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经子解题 3
自序 3
论读经之法 4
一、诗 11
二、书 17
三、附论逸周书 22
四、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27
五、易 38
六、春秋 42
七、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7
论读子之法 50
八、老子 60
九、庄子 63
十、列子 67
十一、荀子 69
十二、晏子春秋 73
十三、墨子 74
十四、公孙龙子 79
十五、管子 80
十六、韩非子 86
十七、商君书 90
十八、尹文子 92
十九、慎子 93
二十、邓析子 94
二十一、吕氏春秋 94
二十二、尸子 102
二十三、鹖冠子 104
二十四、淮南子 106
第二辑 理学纲要 113
序 113
篇一 绪论 114
篇二 理学之源 115
篇三 理学源流派别 129
篇四 濂溪之学 136
篇五 康节之学 144
篇六 横渠之学 155
篇七 明道伊川之学 163
篇八 晦庵之学 174
篇九 象山之学 187
篇十 浙学 195
篇十一 宋儒术数之学 205
篇十二 阳明之学 213
篇十三 王门诸子 224
篇十四 有明诸儒 235
篇十五 总论 240
第三辑 史学与史籍 255
史籍与史学 255
一、史学定义 255
二、史籍溯源 256
三、史学缘起 258
四、史部大略(上) 261
五、史部大略(下) 264
六、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266
七、史材 271
八、论搜辑 273
九、论考证 275
十、论论史事之法 277
十一、史学演进趋势 280
中国史籍读法 283
弁言 283
一、史学之用安在 283
二、中国有史学么 285
三、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287
四、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289
五、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295
六、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306
七、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