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篇 城乡环境第一章 自然环境 3
第一节 地情 3
第二节 气象 6
第三节 植被覆盖 9
第四节 水资源 14
第五节 矿产 24
第六节 环境质量 28
第二章 社会环境 35
第一节 行政区划 35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与环境 36
第三节 工业布局与环境 40
第四节 农牧业与环境 43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与环境 47
第六节 城市兴起与环境 50
第七节 能源结构与环境 55
第八节 旅游与环境 57
第三章 环境变迁 58
第一节 远古时期 58
第二节 纪年时期 60
第三节 历史上几个重要环境问题 6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66
第二篇 环境保护第一章 自然生态环境发展 75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 75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 81
第三节 动物资源 89
第四节 生态平衡 95
第五节 水土保持 97
第六节 土壤盐碱化 101
第七节 遏制沙漠化 104
第八节 滑坡 106
第九节 开矿与环境 110
第十节 爱鸟节与爱鸟周 111
第十一节 风景名胜区与市树、市花 113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117
第一节 大气污染与防治 117
第二节 水污染与防治 126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 138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149
第五节 噪声污染与防治 153
第六节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172
第七节 乡镇企业污染与防治 177
第八节 酸雨危害与防治 186
第三章 环境保护工业 190
第一节 地位 190
第二节 发展 190
第四章 环境科学技术 193
第一节 环境科学研究 193
第二节 环境监测 199
第三节 环境科研成果应用 229
第三篇 环保管理措施与办法第一章 基本建设 241
第一节 项目与投资 241
第二节 1975—1984年基本建设情况 242
第三节 1985—1989年基本建设情况 243
第二章 计划统计 24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48
第二节 环境统计 262
第三章 经费器材 277
第一节 财务经费 277
第二节 器材供应 278
第四章 经济管理 281
第一节 排污收费 281
第二节 综合利用 291
第三节 经济制裁 292
第五章 污染源调查与治理 294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294
第二节 限期治理 304
第六章 环境评价 310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 310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312
第七章 执行“三同时” 334
第一节 “三同时”制度 334
第二节 “三同时”实施 335
第八章 环境法制与标准管理 339
第一节 法制管理 339
第二节 标准管理 351
第三节 环保议案提案 353
第九章 群众监督 359
第一节 来信来访 359
第二节 污染纠纷处理 362
第十章 重大污染事故与处理 365
第四篇 对外交流第一章 对外接待 373
第二章 出国考察 378
第三章 学术交流 380
第五篇 宣传教育第一章 世界环境日活动 383
第二章 报刊广播宣传 388
第一节 报刊 388
第二节 广播电视 389
第三节 出版环保书籍、内部刊物 389
第四节 中国环境报陕西记者站 394
第三章 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 397
第一节 环境教育 397
第二节 人才培养 401
第六篇 管理机构第一章 行政机构 40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05
第二节 处室设置 407
第三节 领导配备及人员状况 409
第二章 事业(企业)机构 411
第一节 监测机构 411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13
第三节 排污监理机构 414
第四节 仪器供应机构 414
第三章 地市环境保护机构 41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15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科研机构 422
第三节 排污监理机构 425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27
第一节 环保工业协会 427
第二节 环境科学学会 431
大事记 439
附录 467
编后记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