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1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4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8
1.4.1 网络协议和分层 8
1.4.2 分层的原则和目标 9
1.4.3 ISO OSI参考模型 10
1.4.4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12
1.5 实体间通信与服务 14
1.5.1 层间通信与对等层间通信 14
1.5.2 服务与数据单元 15
1.5.3 服务原语 15
1.5.4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17
1.6 网络互连 18
1.7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0
习题 20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2
2.1 数据通信系统 22
2.1.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22
2.1.2 数据通信系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2
2.2 信号和数据编码 23
2.2.1 模拟与数字信号 23
2.2.2 数字-数字编码 25
2.2.3 数字-模拟编码 28
2.3 线路配置和传输方式 31
2.3.1 线路配置 31
2.3.2 传输模式 32
2.4 多路复用技术 35
2.4.1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36
2.4.2 波分多路复用 37
2.4.3 码分多路复用 38
2.5 数据交换技术 40
2.5.1 电路交换 41
2.5.2 报文交换 42
2.5.3 分组交换 42
2.5.4 快速分组交换 45
2.6 错误检测和控制 45
2.6.1 奇偶校验码 46
2.6.2 循环冗余校验码 47
2.6.3 校验和 49
习题 49
第3章 物理层 51
3.1 传输介质 51
3.1.1 双绞线 51
3.1.2 同轴电缆 52
3.1.3 光缆 53
3.1.4 无线传输介质 55
3.2 物理连接 56
3.3 EIA-232接口标准 57
3.3.1 EIA-232接口标准 57
3.3.2 空调制解调器 62
3.4 X.21接口标准 63
3.5 物理层网络互连 64
习题 66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67
4.1 线路规程 67
4.1.1 询问/确认模式 68
4.1.2 轮询/选择模式 69
4.2 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 71
4.2.1 停止等待协议 72
4.2.2 滑动窗口协议 75
4.3 HDLC通信协议 85
4.3.1 HDLC支持的站点类型、链路配置和通信方式 85
4.3.2 HDLC帧格式 86
4.3.3 监控帧的使用方式 89
4.3.4 无编号帧的种类及意义 90
4.3.5 HDLC协议通信实例 91
4.4 数据链路层网络互连 93
4.4.1 网桥 93
4.4.2 网桥路由算法 96
4.4.3 第二层交换机 102
习题 103
第5章 网络层 105
5.1 网络层的功能和服务 105
5.1.1 网络层的功能 105
5.1.2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106
5.1.3 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107
5.2 网络层互连设备 107
5.2.1 路由器 107
5.2.2 第三层交换机 109
5.2.3 网关 110
5.3 路由选择策略 111
5.3.1 路由选择的基本要求 111
5.3.2 路由选择策略 111
5.4 基本的路由算法 114
5.4.1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114
5.4.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17
5.5 基本的网关路由协议 124
5.5.1 互连网络的路由问题 124
5.5.2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OSPF) 126
5.5.3 外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BGPv4) 129
5.6 虚电路中数据包的传输 132
5.7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135
5.7.1 拥塞控制 135
5.7.2 流量控制 138
习题 141
第6章 传输层 142
6.1 传输层服务 142
6.1.1 传输层功能与服务概述 142
6.1.2 传输服务质量和服务原语 143
6.2 传输协议 145
6.2.1 传输层地址 145
6.2.2 传输层复用 146
6.2.3 可靠传输 147
6.2.4 传输层流量控制 150
6.2.5 传输层拥塞控制 152
6.2.6 传输连接 154
6.3 OSI传输协议 157
6.3.1 OSI传输协议的类型 157
6.3.2 OSI传输协议数据单元 159
习题 160
第7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 161
7.1 IEEE局域网通信协议 162
7.1.1 IEEE局域网标准 162
7.1.2 IEEE局域网参考模型 163
7.1.3 逻辑链路控制(LLC) 164
7.2 以太网 166
7.2.1 以太网访问模式 167
7.2.2 以太网MAC帧格式 170
7.2.3 以太网种类 171
7.3 无线局域网 174
7.3.1 无线局域网标准 174
7.3.2 802.11协议族MAC帧结构 175
7.3.3 CSMA/CA协议 176
7.3.4 802.11b标准 177
7.4 其他局域网技术 179
7.4.1 令牌环网 179
7.4.2 令牌总线网 184
7.4.3 FDDI 186
7.5 异步传输模式(ATM) 191
7.5.1 ATM的设计目标 191
7.5.2 ATM应用适配层 192
7.5.3 ATM层 197
7.6 帧中继 203
7.6.1 帧中继的层次结构 203
7.6.2 帧中继的操作 204
7.6.3 帧中继的实现 206
习题 206
第8章 TCP/IP协议 208
8.1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208
8.2 网际协议(IP) 210
8.2.1 IP地址 211
8.2.2 IPv4报文格式 212
8.2.3 子网编址与子网掩码 215
8.2.4 IP路由选择 217
8.3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218
8.3.1 ICMP报文格式和类型 218
8.3.2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响应 221
8.4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221
8.4.1 多播的基本概念 221
8.4.2 IGMP报文格式 224
8.4.3 IGMP协议功能 225
8.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27
8.5.1 UDP报头 227
8.5.2 UDP校验和 228
8.6 传输控制协议(TCP) 229
8.6.1 TCP提供的服务 229
8.6.2 TCP的报头格式 230
8.6.3 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232
8.7 IPv6基础 234
8.7.1 IPv6报头 235
8.7.2 IPv6扩展报头 236
8.7.3 IPv6地址 236
8.7.4 IPv6地址类型 237
习题 240
第9章 网络程序设计基础 241
9.1 传输层端口 241
9.1.1 寻址 241
9.1.2 套接字 242
9.2 面向连接编程模型 245
9.2.1 面向连接编程模型使用的主要系统调用 245
9.2.2 面向连接服务流程 247
9.2.3 面向连接服务编程实例 249
9.3 面向无连接编程模型 251
9.3.1 发送和接收数据 252
9.3.2 面向无连接服务流程 252
9.3.3 面向无连接服务编程实例 253
9.3.4 两种模型的区别 256
9.4 进程通信原语 256
9.4.1 报文传递 257
9.4.2 远程过程调用 258
9.4.3 进程通信原语的实现 261
9.4.4 RPC实例——SUN RPC 261
9.5 Inetd超级服务器 265
9.5.1 守护进程 265
9.5.2 Inetd守护进程原理 266
9.5.3 Inetd超级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267
习题 269
第10章 Internet服务 270
10.1 DNS服务 270
10.1.1 DNS的历史 271
10.1.2 DNS的工作原理 273
10.1.3 DNS与ARP的比较 278
10.2 电子邮件服务 279
10.2.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81
10.2.2 接收邮件协议 284
10.2.3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MIME) 285
10.3 FTP服务 288
10.3.1 FTP的工作原理 289
10.3.2 FTP的主要命令 290
10.3.3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 291
10.3.4 文件传输软件简介 292
10.4 Web服务 293
10.4.1 超文本 293
10.4.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94
10.4.3 Web浏览器的结构 297
10.4.4 万维网网站的软件构架 298
习题 300
第11章 网络管理 302
11.1 网络管理基础 302
11.1.1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和功能 302
11.1.2 网络管理标准 304
11.1.3 网络管理总体模型 305
11.1.4 网络管理组织模型 306
11.1.5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308
11.1.6 网络管理通信模型 309
11.1.7 抽象语法记法一 310
11.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13
11.2.1 SNMP管理模型 314
11.2.2 管理信息结构 317
11.2.3 对象标识符 318
11.2.4 管理信息库 319
11.2.5 MIB组 321
11.2.6 SNMPv2和SNMPv3 327
11.3 网络管理平台 328
11.3.1 网络管理平台介绍 328
11.3.2 网络管理平台实例 329
习题 331
第12章 网络安全 333
12.1 网络安全概述 333
12.1.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333
12.1.2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 335
12.1.3 网络安全的基本配置 338
12.2 网络攻击技术 340
12.2.1 网络扫描 340
12.2.2 网络监听 344
12.2.3 网络入侵 345
12.2.4 网络病毒 347
12.3 密码理论与技术 350
12.3.1 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350
12.3.2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 354
12.3.3 数字签名 356
12.4 防火墙技术 358
12.4.1 防火墙的分类 359
12.4.2 常见防火墙系统模型 360
12.4.3 构建防火墙的步骤 362
12.5 入侵检测系统 363
12.5.1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363
12.5.2 入侵检测的方法 364
12.5.3 入侵检测的步骤 366
习题 368
附录 常用网络缩略语 369
参考文献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