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考必备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良树,杨素本册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811131871
  • 页数:5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高考数学能力要求,高考数学应试策略,专题过关,数学思想方法四部分,共25章。

第一部分 高考数学能力要求 1

第一章 思维能力 1

一 演绎推理 1

二 合情推理 3

三 直觉思维 4

四 数学语言 5

第二章 运算能力 6

一 运算的熟练性 6

二 运算的合理性 7

三 运算的简捷性 8

第三章 空间想象能力 10

第四章 实践能力 14

第五章 创新意识 17

第二部分 高考数学应策略 19

第一章 高考数学复习策略 19

一 第一轮复习策略 19

二 第二、第三轮复习策略 22

三 高考冲刺前复习策略 24

第二章 高考数学应试诀窍 24

一 考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4

二 考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三 掌握窍门,增加得分 25

第三部分 专题过关 28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28

第一节 集合 28

一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求解方法 28

二 集合有关概念和运算的求解方法 29

三 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运算问题的求解方法 31

四 与等式、方程有关的集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32

五 与几何有关的集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33

六 怎样求集合子集的个数 34

七 高考命题切入点 35

第二节 简易逻辑 35

一 怎样判断命题的形式 36

二 怎样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36

三 怎样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37

四 反证法的应用 37

五 怎样判断和证明有关充要条件问题 38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40

第二章 函数 40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40

一 映射问题的求解策略 41

二 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值的求解技巧 41

三 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技巧 42

四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43

五 函数值域的求解技巧 44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48

第二节 函数的性质 48

一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49

二 函数奇偶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50

三 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方法 51

四 函数单调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52

五 高考命题切入点 55

第三节 反函数 56

一 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值得注意的问题 56

二 判断反函数是否存在的方法 58

三 怎样巧用反函数的性质解题 59

四 高考命题切入点 62

第四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62

一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运算技巧 62

二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 63

三 指数方程的解法 65

四 对数方程的解法 66

五 指数、对数综合问题的求解技巧 67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68

第五节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 69

一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策略 69

二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70

三 二次不等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技巧 72

四 二次函数与方程问题的求解技巧 73

五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问题的求解技巧 75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76

第六节 图形问题 77

一 函数图像问题的解法 77

二 图表问题的解法 84

三 高考命题切入点 86

第七节 分段函数 86

一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86

二 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86

三 分段函数的图像及应用 87

四 抽象函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87

五 高考命题切入点 88

第八节 函数应用问题 89

一 文字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89

二 表格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91

三 高考命题切入点 93

第三章 数列 94

一 数列的有关概念问题的求解技巧 94

二 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的求解技巧 94

三 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的求解技巧 95

四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96

五 递推数列的求解策略 97

六 由数列的前n项的和求其通项或研究其性质 99

七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101

八 数列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 103

九 数列应用问题的求解策略 105

十 高考命题切入点 107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09

第一节 三角函数的性质 109

一 求最小正周期的常用方法 109

二 含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周期的求法 111

三 最小正周期的逆向应用 112

四 较复杂的三角函数周期的求解技巧 113

五 判断三角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方法 113

六 如何求解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问题 116

七 高考命题切入点 117

第二节 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117

一 可化为y=Asin(ωx+?)+B型的最值问题的求法 117

二 正弦、余弦齐次式的最值问题的求法 119

三 可化为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三角最值的求解技巧 119

四 如何求解含分式的三角函数式的最值 121

五 三角最值的逆向应用 123

六 较复杂的三角函数式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124

七 高考命题切入点 126

第三节 三角函数的求值 126

一 给角求值 126

二 给值求值 129

三 给值求角 136

四 给值求和 137

五 高考命题切入点 137

第四节 三角不等式 138

一 比较三角函数式大小的常用方法 138

二 如何巧解给定区间的三角不等式选择题 139

三 选择题中“三角不等式的一般性问题”的求解技巧 140

四 怎样判定三角函数式的符号 141

五 高考命题切入点 141

第五章 平面向量 142

第一节 向量及其运算 142

一 怎样求解向量的有关概念问题 142

二 向量运算及数乘运算的求解方法 143

三 三点共线问题的证明方法 145

四 求解平行问题的常用技巧 146

第二节 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 147

一 向量的数量积的求法 147

二 如何求向量的长度 148

三 如何求两向量的夹角 149

四 垂直问题的求解方法 150

五 向量的数量积的逆向应用 152

第三节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153

一 用向量方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技巧 153

二 如何求解向量与函数结合的综合问题 156

三 如何求解向量与三角结合的综合问题 158

四 向量与方程、不等式结合的综合问题的解法 161

五 如何求解向量与数列结合的综合问题 162

六 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的综合问题的求解技巧 163

七 向量的实际应用案例 166

第四节 解斜三角形 167

一 怎样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与角 167

二 如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170

三 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 172

四 三角形中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 175

五 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的求解策略 178

第五节 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 180

一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的运用技巧 180

二 怎样利用平移公式解题 181

第六节 高考命题切入点 183

第六章 不等式 189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 189

一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技巧 189

二 均值不等式的灵活运用 191

三 如何确定含参不等式的参数取值范围 193

四 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195

五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197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207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208

一 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208

二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209

三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09

四 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211

五 含参不等式的解法 211

六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14

七 高考命题切入点 214

第三节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216

一 不等式的主要应用 216

二 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216

三 高考命题切入点 220

第七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222

第一节 直线及位置关系 222

一 求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常用方法 222

二 证明三点共线的五种方法 224

三 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225

四 怎样解答有关直线方程问题 226

五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与斜率有关的问题 229

六 怎样求两直线所成的角 230

七 距离公式的应用 231

第二节 线性规划及其实际应用 231

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问题 231

二 怎样求约束条件下二元函数的最值 233

三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问题 236

第三节 直线与圆 238

一 求圆的方程的常用方法 238

二 与圆的切线有关问题的求法 240

三 怎样判断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41

四 怎样求解直线与圆相交的有关问题 243

五 圆中有关最值的求解策略 244

第四节 曲线与方程 245

一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46

二 解析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48

第五节 对称问题 249

一 求解对称问题的常用技巧 249

二 怎样求解与对称有关的实际问题 250

第六节 高考命题切入点 252

第八章 圆锥曲线 255

第一节 圆锥曲线的基本问题 255

一 求解与准线、焦点有关问题的策略 255

二 与离心率有关的问题的求法 256

三 与渐近线有关的问题的求法 259

四 与焦点有关的问题的求法及几点注意 261

五 求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技巧 262

六 由圆锥曲线的方程判断形状或研究性质 263

七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 265

八 怎样求解与圆锥曲线弦长、距离有关的问题 266

第二节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268

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 268

二 与弦长有关问题的求解技巧 269

三 中点弦问题的求解策略及注意事项 272

四 垂直问题的求解策略 274

五 怎样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275

六 对称问题的求解策略 279

第三节 轨迹问题 280

一 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 280

二 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281

三 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282

四 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283

五 求轨迹方程的参数法 284

六 求轨迹方程的交轨法 285

第四节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287

一 用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求解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287

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288

三 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289

四 定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291

五 存在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293

六 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的综合问题 295

七 解析几何与数列结合的综合问题 297

八 开放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298

九 解析几何应用问题 299

第五节 高考命题切入点 301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310

第一节 平面与空间直线 310

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常用方法 310

二 求解平面基本性质的有关问题的策略 313

三 怎样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314

四 直线与平面的证明问题 315

第二节 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 316

一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问题的求解策略 316

二 怎样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18

三 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320

第三节 平面与平面平行与垂直 320

一 两个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320

二 二面角的求法 322

三 怎样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垂直 324

四 空间距离的求法 325

第四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8

一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328

二 空间向量共面问题的证明方法 329

三 数量积及其简单应用 330

第五节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32

一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332

二 平行、垂直问题的坐标求法 334

三 空间向量坐标运算的简单应用 335

第六节 空间角 336

一 用向量法求角 336

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37

三 二面角的求法 339

四 无棱二面角的求法 341

第七节 空间距离 343

一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 343

二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求法 344

三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 344

四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 345

五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 346

第八节 柱、锥、简单多面体 347

一 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问题的解法 347

二 长方体对角线长的求法 348

三 怎样求解与截面有关的问题 349

四 多面体体积的求法 350

五 欧拉公式的应用 352

第九节 球 353

一 球与多面体相结合的问题 353

二 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求法 354

三 球面距离的求法 355

四 球的截面问题的求法 356

第十节 高考命题切入点 358

第十章 排列组合 369

一 分步计数原理与分类计数原理的应用 369

二 怎样求解排列与组合问题 370

三 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问题的求解策略 372

四 与几何有关的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策略 375

五 排列数、组合数及逆向应用问题 376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377

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 382

一 怎样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382

二 期望与方差的求解策略 385

三 抽样方法的实际应用 389

四 怎样对总体分布进行估计 390

五 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的应用 392

六 高考命题切入点 394

第十二章 极限 400

一 怎样用数学归纳法求解有关问题 400

二 数列极限的求解方法 402

三 函数极限的求解方法 406

四 函数连续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408

五 高考命题切入点 409

第十三章 导数 410

一 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410

二 函数的求导策略 412

三 怎样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14

四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策略 416

五 如何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419

六 导数的综合应用 419

七 高考命题切入点 422

第十四章 复数 424

一 复数概念与运算问题的求解方法 424

二 复数的几何意义 426

三 高考命题切入点 427

第四部分 数学思想方法 429

第一章 高考常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429

第一节 函数与方程思想 429

一 函数思想 429

二 方程思想 434

三 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 435

第二节 数形结合思想 439

一 数形结合思想可求解以下几种问题 439

二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需注意的问题 440

第三节 分类讨论思想 445

一 对问题的变量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445

二 对条件是分类给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448

三 对求解过程不便统一表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449

四 关于图形的位置、类型的分类问题 452

五 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方法 453

第四节 转化与化归思想 455

一 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455

二 一般与特殊的转化 457

三 正与反的转化 459

四 等与不等的转化 460

五 常量与变量的转化 460

六 数与形的转化 460

第二章 几种其他的数学思想 462

第一节 补集思想 462

第二节 对称思想 463

第三节 整体思想 465

第四节 极端思想 466

第三章 常用的数学方法 468

第一节 配方法 468

第二节 待定系数法 470

第三节 换元法 475

一 三角换元 476

二 代数换元 477

第四节 判别式法 479

第五节 反证法 483

第六节 数学归纳法 484

第七节 导数法 488

第八节 向量法 491

第四章 几种其他的数学方法 496

第一节 定义法 496

一 利用函数的有关定义解题 496

二 用定义法解三角题 497

三 椭圆定义的应用 497

四 双曲线方程的应用 498

五 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499

六 圆的定义的应用 500

第二节 赋值法 501

第三节 分离参数法 502

第四节 消去法 503

第五节 定比分点法 503

第六节 比较法 504

第七节 分析法 507

第八节 综合法 507

第九节 放缩法 509

一 添舍放缩 510

二 借助重要不等式放缩 510

三 分式放缩 511

第十节 裂项相消法 513

第十一节 错位相减法 513

第十二节 倒序相加法 515

第十三节 转化求和法 516

第十四节 等积法 516

第十五节 补形法 517

第十六节 展平法 518

第十七节 分割法 519

第十八节 射影法 519

第十九节 相邻问题捆绑法 520

第二十节 相间问题插空法 520

第二十一节 多元问题分类法 521

第二十二节 “特殊”问题优先法 521

第二十三节 元素相同隔板法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