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形地貌 1
二、河流水系 3
三、气候 4
四、降水 4
五、日照 5
六、土壤 5
第二节 物产资源 6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8
一、人口 8
二、民族 8
第四节 行政区划 24
第五节 名胜古迹 25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31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31
一、清代以前的设置 31
二、民国时期的设置 32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设置 32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33
一、早期的革命斗争 33
二、三都的解放 35
三、保卫新政权的斗争 37
第三节 土地改革 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43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3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7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8
第五节 改革开放 50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1
二、扶贫工作的辉煌成就 53
三、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53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经济环境逐步改善 54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56
第一节 自治县的建立 56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57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7
二、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65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8
第四节 民族关系 69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3
第四章 农业 75
第一节 种植业 75
一、粮食生产 76
二、经济作物生产 77
三、生态农业建设 79
第二节 畜牧业 79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 79
二、畜牧科技发展 84
第三节 林业 87
一、森林资源 87
二、森林培育 88
三、水土保持 91
四、森林保护 92
五、森林利用 94
六、林工商公司 96
七、林场 96
第四节 水利 99
一、水资源概况 99
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发展概况 100
第五章 工业 105
第一节 采冶业 107
一、采铁业 107
二、采锑业 108
三、铅锌矿业 109
四、采汞业 110
五、采硫业 110
六、黄金矿 111
七、磷矿业开采 112
八、采煤业 112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13
一、电力工业 113
二、化工工业 115
三、建材工业 116
四、森工工业 117
五、制药工业 118
第三节 民族传统工业 119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21
第一节 公路 121
第二节 水路 128
第三节 邮政 131
一、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前的三都邮政 131
二、三都水族自治县成立后的三都邮政 132
三、三都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 134
第四节 电信 135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电信业 135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电信业 136
三、改革开放后的电信业 137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42
第一节 财政 142
第二节 税收 144
一、中央税务系统(国税) 144
二、地方税务系统(地税) 145
第三节 金融 148
第四节 保险 151
一、财产保险 151
二、人寿保险 152
第八章 贸易 153
第一节 县内贸易 154
一、国营商业 154
二、供销合作社 156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58
第三节 民族贸易 160
第九章 旅游 162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62
一、自然资源 162
二、民族文化资源 164
第二节 景区景点 165
一、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165
二、省级风景名胜区都柳江 165
三、水各卯文化风景区 166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166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67
第十章 对外开放 169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69
第二节 对外交流 171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174
第一节 教育 174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87
第三节 新闻出版 193
第四节 文化艺术 195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96
二、民族文化艺术的新发展 199
第五节 广播电视 206
第六节 体育 211
一、机构设施 211
二、群众体育 213
三、学校体育 215
四、民族体育 216
第七节 医疗卫生 218
第八节 民族民间医药 226
第九节 社会保障 227
第十节 人口和计划生育 235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238
第一节 城市建设 238
第二节 主要城镇 240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244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46
第一节 环境状况 246
一、环境质量 246
二、环境问题 24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250
一、工作机构 250
二、环境污染防治 250
三、自然资源保护 253
四、环境管理制度实施 253
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255
后记 256
修订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