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叶嘉莹 1
序&陈洪 1
绪论 1
何为常州词派 1
研究常州词派的意义与价值 3
常州词派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5
本书撰写的基本思路 7
第一章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形成 13
第一节 常州词派产生的文化动因 13
常州词人之心态 13
常州词人之学风 17
嘉道词坛之求变趋势 22
第二节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组织形态 27
第二章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35
第一节 常州派词学之创立:张惠言的词学思想 35
立意为本之内蕴要求 36
近于比兴之表现方法 40
低徊要眇之审美追求 48
指发幽隐之鉴赏原则 53
第二节 常州派词学之发展:周济的词学思想 57
“词史”说:周济对词之内蕴的拓展主张 60
“有无寄托”说与“寄托出入”说:周济的创作论 64
重视接受主体的鉴赏思想 68
“空实”说与“浑厚”说:词境思想的萌芽 73
第三章 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创作倾向 77
第一节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生机勃发的张惠言词 78
“渊雅”的儒者风范 79
幽微善感的词人心性 83
困厄与“生意”:张惠言对词境的拓展 88
第二节 年时此地看花处,到花时、一例伤神——《词选·附录》词人群婉丽典雅的词风 98
闺情题材与悱恻之思:有意复古的创作倾向 99
从和婉到凄婉:衰世之感的无意识流露 108
第三节 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直抒词人情志的创作倾向 116
第四章 文化激荡与常州词派的一统词坛 129
第一节 道咸词坛的多元格局与常州词派的暂时不显 131
浙派末流:衰而不绝 132
直切时事:良莠杂呈 137
第二节 文化反思与同光时期常州词派的再度崛起 151
传统士大夫的文化反思与词人身份的自我定位 152
词特殊美感之广泛认同与常州词派之被普遍接受 160
第五章 同光时期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与创作倾向 172
第一节 常州派词学之推衍:谭献的词学思想 172
“柔厚之旨”:新历史语境中的内蕴要求 173
从“寄托出入”到“潜气内转”、“一波三折”——在创作理论方面之继承与发展 179
“幽涩”之美与“虚浑”之境 183
“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对读者接受的再思考 187
第二节 常州派词学之深化:陈廷焯的词学思想 191
作为宗旨论的“沉郁”说 193
作为创作论的“沉郁”说 198
作为体性论的“沉郁”说 206
第三节 繁富理论下的不和谐音——同光时期常州词派的创作倾向 211
“托志帏房,眷怀君国”:陈而不新 212
或吞或吐的忧愤心绪:沉厚未足 217
第六章 常州词派影响下的清季词风 223
第一节 清季词坛的演变趋势 224
摆脱儒家政教观念的束缚,拓展词之抒情功能 227
从“非寄托不入”到“即性灵,即寄托”——清季常派词人通达的创作观 231
第二节 从甲午到庚子:清季“词史”之作的杰出成就 237
滴血的历史,悸动的灵魂 238
通往词之美感特质的不同途径 243
附录 清代中晚期词学简表 260
主要征引与参考书目 285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