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自序 1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起源 1
一、哲学是什么 3
二、哲学本是“外来户” 8
三、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12
四、中西哲学 各具特色 16
五、为什么是春秋战国时代 20
第二讲 “照着讲”与“接着讲” 25
一、首先应当“照着讲” 27
二、怎样“照着讲” 30
三、冯先生的“接着讲” 34
四、“接着讲”的得与失 41
五、余论 50
第三讲 “三道”“十派”话人生 54
一、《人生哲学》题目之来历 54
二、《天人损益论》 56
三、中西比较以求同 62
四、一个新人生论 67
五、人生的无奈 76
第四讲 以“汉”为界说“两分” 84
一、“中国哲学史”的由来 85
二、“子学”与“经学” 92
三、《中国哲学史》的贡献 98
第五讲 最哲学底哲学 105
一、为什么是“最哲学底哲学” 106
二、《新理学》的方法 112
三、《新理学》的形上学 122
四、新理学的逻辑建构 128
第六讲 新理学的施政纲领——《新事论》 142
一、《新事论》的写作背景 143
二、中国到自由之路 151
三、《新事论》的现实意义 157
第七讲 人生的境界 167
一、从《人生哲学》到《新原人》 168
二、“觉解”的人生 172
三、心与心之理 174
四、境界的层次 183
五、“备受煎熬”的天地境界 192
六、“高明”“中庸”非两行 201
第八讲 新作应需代旧刊 207
一、难产的《新编》 209
二、旧邦新命系《新编》 215
三、抽象继承法 220
四、“共殊”一线贯《新编》 222
五、关于《新编》的总结 230
第九讲 “冯学”与“冯友兰现象” 243
一、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以看“冯学” 247
二、从“新理学”体系以看“冯学” 260
三、关于“冯友兰现象” 273
四、“冯友兰现象”的反思 288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