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制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一兵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1047696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明堂制度萌芽于上古社会的晚期,成熟于西周初年,消亡于明代末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礼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本书细致地解析并诠释了名堂制度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功能,扼要地勾勒出明堂制度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脉络,并解释了其制度产生的主要动因,初步解答了诸如明堂的定义及功能、明堂礼的地位、大体上廓清了明堂制度与总体祭祀制度、郊祭制度、宗庙制度等其它礼制的关联,讨论了古代礼制史和礼制建筑史研究中与明堂礼有关的一部分重大问题,还简要探讨并描述了明堂性质的演变过程;指出明堂所表现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其本质则是维护人间与神界最为紧密的关系。

引言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逻辑结构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礼制、宫室制度与明堂制度 1

一、礼制与宫室制度 3

二、宫室制度与明堂制度 6

三、明常制度研究的意义 8

第二节 本文的逻辑结构 9

第一章 前人研究综论及前人重要论著述评 11

第一节 二千年来聚讼不休 11

第二节 近现代的研究 13

第三节 前人重要论著述评 15

一、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述评 16

二、惠栋《明堂大道录》述评 21

三、蔡邕《明堂论》述评 25

四、聂崇义《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宫室图集注》述评 26

第二章 明堂名义考 27

第一节 “明堂”名义考 33

一、“明堂”的定义 33

二、史前所谓“明堂”的名义 36

三、“明堂”文字解 45

(一)概述 45

(二)释“明”字与祭“日”、祭“月” 47

(三)释“堂” 53

四、方明与明堂礼 58

五、“明堂”礼制的前身与“明堂”礼制建筑的前身 59

第二节 “辟雍”名义考 62

一、“辟雍”的定义 64

二、“辟雍”文字解 69

三、“辟雍”起源考 78

四、“辟雍”形制考 83

(一)辟雍的位置 83

(二)辟雍的形制 85

五、“辟雍”功能考 91

六、临雍为礼 99

七、明堂是辟雍的一部分 100

八、辟雍与庠、序、校 100

九、辟雍与大射礼的变化 103

十、辟雍职官 103

十一、明堂与辟雍的关系 105

(一)明堂与辟雍的异同 107

(二)明堂与辟雍的时空对比 108

(三)小结 111

第三节 “合宫”名义考 111

第四节 “世室、大室、太室、太庙、清庙”名义考 116

一、问题的提出 116

二、夏后氏世室考 117

(一)“世室”的定义 117

(二)“世室”时代考 117

(三)“世室”性质及功能 118

(四)“世室”得名的缘由 125

(五)“世室”形制考 125

三、说大室、太室 127

(一)“大室”、“太室”的定义 127

(二)“大室”、“太室”的时代 128

(三)“大室”、“太室”性质 128

(四)“大室”、“太室”功能说 132

(五)“大室”、“太室”得名的缘由 133

(六)“大室”、“太室”形制考 133

四、“太庙”名义考 137

五、“清庙”名义考 139

第五节 “阳馆”名义考 143

第六节 “衢室”名义考 146

第七节 “重屋”名义考 151

一、“重屋”的定义 152

二、“重屋”文字解 153

三、“重屋”得名的原由 153

四、“重屋”的形制 155

五、“重屋”的功能 159

六、“重屋”的时代 161

七、小结 162

第八节 “总章”名义考 162

一、“总章”性质与功能 162

(一)“总章”是明堂的一部分 163

(二)“总章”是明堂的代名词 163

(三)“总章”是了解民意的机构 164

(四)“总章”是行政机构 165

(五)“总章”是五行的象征之一 165

(六)“总章”是大学 165

(七)“总章”是乐曲、乐官 166

(八)史有“总章礼”之说 166

(九)“总章”是年号 166

(十)“总章”有职官 167

二、“总章礼”产生的时代 167

三、“总章”得名的缘由 168

四、“总章”也有别名 168

五、“总章”形制 169

第九节 “路寝”名义考 171

一、“路寝”的定义及性质 171

二、“路寝”的时代 175

三、“路寝”功能说 176

四、“路寝”位置 182

五、“路寝”形制 183

六、“路寝”得名的缘由 185

第十节 “广宗”、“玄堂”、“青阳”、“明廷”、“法宫”、“天府”、“灵府”、“五府”名义考 186

一、“广宗”名义考 186

二、“玄堂”、“青阳”名义考 189

三、“明廷”名义考 190

四、“法宫”名义考 192

五、“五府”名义考 193

六、“天府”名义考 194

七、“灵府”名义考 195

第三章 明堂功能考 197

第一节 关于“明堂”性质与功能的关系 197

一、“明堂”的性质与功能 197

二、“明堂”功能的时代特征 199

第二节 明堂祭祀功能考 204

一、概说 204

二、祭天神 207

(一)早期至上神 207

(二)最早的大神——“帝” 209

(三)“天”字义在早期的演变 218

(四)天、帝之间的关系 222

(五)自然神与祖先神的分离始于商代以前 224

(六)帝尧以后的天神崇拜 228

(七)商朝“明堂制度”中的天神神格以自然神为主 231

(八)对“天神至上神”与“祖先神”的自觉 233

(九)为什么在明堂有时只祭天神至上神 238

三、宗庙、祭祖之所 242

( )明堂与宗庙不同 243

(二)明堂与宗庙相同 247

(三)明堂祭祖晚出且不能独立举行 250

四、祭天配祖之所 251

五、晚出功能说 262

第三节 明堂施政考 263

一、概说 263

二、明堂布政 267

三、明堂朝礼考 279

(一)功能的确立——由祭祀到施政 280

(二)明堂之朝 283

(三)明堂之“朝”的形制变化 284

(四)朝觐拜谒的对象及地点 285

(五)“堂”与“庙”与“朝” 288

(六)“朝礼”与“盟会” 289

(七)明堂“朝礼”的时代变迁 291

(八)“明堂”是天子朝诸侯的殿堂 299

四、明堂颁朔考 299

(一)“告朔礼”的性质、内容 300

(二)“告朔礼”的名目 301

(三)“告朔礼”的地点 302

(四)“告朔礼”的程序 303

第四节 “居寝”功能考 305

第五节 明堂功能考小结 305

第四章 明堂起源考 306

第一节 礼制的起源 306

第二节 礼制建筑的起源 312

第三节 明堂礼的来源:名目的来源、功能的来源 317

一、名目的来源 317

二、功能的来源 317

第四节 明堂礼的前身:所谓的“大房子”、合宫等 317

一、明堂的前身 318

二、明堂制度的创立 323

(一)明堂产生于远古,所谓“自古有之” 323

(二)明堂产生于神农之世 324

(三)明堂产生于黄帝时代 326

(四)明堂产生于唐尧之时 327

(五)明堂产生于虞舜之时 328

(六)明堂产生于夏代 328

(七)明堂产生于殷代 329

(八)明堂产生于周代明堂制度确立于周代 330

三、逻辑通道——“大房子”与明堂的对比 330

第五章 明堂形制考 334

第一节 形制的来源 334

第二节 历代明堂图考 337

一、明堂佚图考 337

二、明堂类型考 344

(一)九宫式 344

(二)殿屋式 354

(三)堂房组合式 357

(四)九宫扩展式 357

(五)立面图 357

(六)明堂位置图 358

三、与明堂有关的礼制建筑图考 359

第三节 形制的演变史 363

一、先秦至南北朝明堂形制考 365

二、唐代明堂形制考 393

(一)唐代明堂形制的渊源 395

(二)明堂与乾元殿的关系 396

三、宋以后明堂形制考 424

第四节 形制与象征意义 429

第六章 明堂礼仪程序考 441

第一节 历代明堂祭祀仪式简述 441

一、引言 441

二、夏、商及以前明堂祭祀仪式 441

(一)古史传说时代的前明堂祭祀仪式 441

1.神农明堂的祭祀仪式 441

2.黄帝明堂的祭祀仪式 442

3.尧明堂的祭祀仪式 443

4.舜明堂的祭祀仪式 443

(二)夏代明堂祭祀仪式 444

(三)商代明堂祭祀仪式 445

三、周代明堂祭祀仪式 446

四、两汉南北朝明堂祭祀仪式 448

(一)两汉、三国 448

(二)两晋、南朝 451

(三)北朝、隋 454

五、唐宋明堂祭祀仪式 455

六、明清“明堂”祭祀仪式 459

第二节 明堂祭祀礼仪与郊祀礼仪之关系 463

第三节 明堂祭祀仪式中的职官、仪仗、法器、舆服 474

一、明堂职官 474

二、仪仗 485

三、法器、法物 487

四、舆服 488

(一)车驾的异同 488

(二)礼服的异同 489

结论 491

引用文献目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