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本理论 1
1.1 新闻 1
1.1.1 新闻的起源 1
1.1.2 新闻的定义 2
1.1.3 新闻的真实性 4
1.2 新闻传播 5
1.2.1 新闻传播的基本因素 5
1.2.2 新闻的倾向性 7
1.2.3 新闻价值 9
1.2.4 新闻敏感 11
1.2.5 事实和受众在传播中的决定作用 12
1.3 新闻事业 13
1.3.1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3
1.3.2 新闻事业的性质 16
1.3.3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8
第2章 新闻观 22
2.1 从自由主义到发展传播学 23
2.1.1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23
2.1.2 社会责任理论 24
2.1.3 客观主义新闻理论 25
2.1.4 发展传播学 26
2.2 从无产阶级新闻观到社会主义新闻观 27
2.2.1 无产阶级新闻观 28
2.2.2 社会主义新闻观 29
2.2.3 中国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 29
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0
2.3.1 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31
2.3.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1
2.3.3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2
2.3.4 坚持正确的导向 33
2.3.5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4
2.3.6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5
2.3.7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 36
2.3.8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7
2.3.9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37
2.3.10 坚持政治家办媒体 37
第3章 采访 39
3.1 采访是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 40
3.2 新闻线索从何而来 41
3.3 如何采访 44
3.3.1 明确采访的目的 44
3.3.2 搜集新闻背景材料,熟悉了解被采访对象,做好采访准备 45
3.3.3 拟定采访提纲 46
3.3.4 围绕采访目的,紧紧抓住重点 47
3.3.5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采访方法 47
3.3.6 寻找接近点,拉近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48
3.3.7 提问不可操之过急,要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49
3.3.8 抓住关键,抓住特色,穷追到底 50
3.3.9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者变换角度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深入采访 51
3.4 几种不同的采访方式 51
3.4.1 以采访过程划分,采访可以分为五种 51
3.4.2 以采访内容划分,采访也可分为五种 52
3.4.3 以采访试图形成的成果划分,采访可以分成四种 53
3.4.4 关于“暗访”(隐性采访) 53
第4章 消息 55
4.1 什么是消息 55
4.2 消息的主要特征 58
4.2.1 消息的结构 58
4.2.2 消息的特征 60
4.3 好的消息的几条标志 61
4.3.1 消息首先必须做到“新” 61
4.3.2 消息同时必须做到“活” 63
4.3.3 消息必须做到“短” 64
4.4 怎么写好消息 65
4.4.1 首先要善于选取新的不同寻常的角度提炼主题 65
4.4.2 关键要写好导语 67
4.4.3 常见的几种导语形式 67
4.5 消息写作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72
4.5.1 巧妙使用背景材料 72
4.5.2 消息主体必须清楚明白 73
4.5.3 消息结尾要自然 74
4.5.4 特别注意几种消息的写作 75
第5章 通讯 78
5.1 通讯的特点 79
5.2 什么新闻素材可以写成通讯 80
5.3 通讯写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83
5.3.1 关注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特殊人物,努力捕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83
5.3.2 紧扣时代脉博,反映重大主题 84
5.3.3 结构巧妙,引人入胜 85
5.3.4 在叙述中大量使用描写的手法,比如,人物的描写,事件的描写,场景的描写,心理的描写,各个细节的描写等 86
5.3.5 适时加入议论,以增加通讯的深刻性 87
5.4 几种通讯的不同写法 88
5.4.1 人物通讯 88
5.4.2 事件通讯 88
5.4.3 工作通讯 89
第6章 广播电视报道 90
6.1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 91
6.1.1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缩小了媒介与接受者的距离 91
6.1.2 有现场感,直观性强,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 91
6.1.3 扩大了传播面,增强了传播的功能 91
6.2 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 92
6.2.1 节目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听众和观众的要求 92
6.2.2 缺少高专业水准的采编人员 93
6.2.3 技术设备赶不上发展的需要 93
6.3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 93
6.3.1 广播电视采访的一般个性特征 94
6.3.2 广播电视采访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 94
6.3.3 广播电视采访提问应目的明确,直截了当,一语中的 95
6.3.4 广播电视要求记者新闻敏感性更强,具有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能随时摄取稍纵即逝的声像新闻 95
6.3.5 现场摄录应把握的原则 96
6.4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原则 97
6.4.1 简明易懂是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首要原则 97
6.4.2 少用不易听懂的书面语言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要以听众、观众习惯的方式使用语言文字 98
6.4.3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要有其符合逻辑的完整性 99
6.5 广播电视新闻剪辑制作原则 99
6.5.1 主次分明原则 100
6.5.2 同题集纳原则 100
6.5.3 多品种有效重复原则 100
第7章 新媒体新闻 101
7.1 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媒体 102
7.2 网络新闻的特点 103
7.2.2 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105
7.2.3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105
7.3 网络新闻的分类 105
7.3.1 复制新闻 105
7.3.2 原创新闻 106
7.4 网络原创新闻的写作 107
7.4.1 原创新闻的一般写作原则 107
7.4.2 即时滚动式写作 108
7.4.3 超文本写作 108
7.4.4 互动式写作 109
7.5 “自媒体”报道 109
7.5.1 博客 110
7.5.2 播客 111
7.5.3 维客 111
7.5.4 手机 112
7.5.5 “自媒体”报道原则 112
7.5.6 “自媒体”管理 113
第8章 新闻评论 115
8.1 新闻评论及其功能 116
8.1.1 何谓新闻评论 116
8.1.2 新闻评论的特点 116
8.1.3 新闻评论的功能 118
8.2 新闻评论的分类及各类新闻评论的特征 119
8.2.1 新闻评论分七类 119
8.2.2 各类新闻评论的特征 119
8.3 写作新闻评论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120
8.3.1 必须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21
8.3.2 论述要集中 122
8.3.3 论述层次清晰,切忌逻辑混乱和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122
8.3.4 文风要活泼 123
8.4 新闻评论中的特殊品种——杂文 124
8.4.1 什么是杂文 124
8.4.2 怎样写杂文 126
第9章 分类与专业报道 128
9.1 时政新闻报道 129
9.1.1 时政新闻不能千篇一律 129
9.1.2 学会跟党政部门打交道 130
9.1.3 报道与否应由新闻价值决定 130
9.1.4 会议报道应到现场 130
9.1.5 如何写好会议报道 131
9.2 商业报道 132
9.2.1 发达国家活跃的商业报道 133
9.2.2 我国商业报道处境尴尬 133
9.2.3 我国商业报道大有可为 134
9.2.4 商业记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134
9.3 科技报道 135
9.3.1 科技报道已成欧美媒体重头戏 136
9.3.2 美国媒体报道天气的启示 137
9.3.3 我国科技报道已经有良好开端 138
9.4 环境报道 139
9.4.1 欧美重视环境报道 139
9.4.2 我国环境报道日渐增多 139
9.4.3 环境报道应该引人入胜 140
9.4.4 我国环境报道任重道远 141
第10章 深度报道 142
10.1 深度报道主要表现在内容上 143
10.1 什么是深度报道 144
10.1.2 深度报道的深度表现特征 144
10.2 深度报道的写作 145
10.2.1 着眼于社会现实和宏观背景,选择和开掘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重大主题,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报道 145
10.2.2 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解剖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给人们以警示和启迪 146
10.2.3 揭示一种新的理念,透视一种新的重大新闻事实,宣示一种新的思想 147
10.3 深度报道的几种主要形式 148
10.3.1 通讯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 148
10.3.2 专访 149
10.3.3 特写 150
10.3.4 调查报告 153
10.3.5 电视深度报道 155
第11章 专刊与栏目 156
11.1 从纸质媒体的副刊到各类专刊 157
11.2 从纸质媒体的专刊到电子媒体的栏目 158
11.3 专刊与栏目的分类 160
11.3.1 新闻性的专刊与栏目 160
11.3.2 生活类的专刊与栏目 160
11.3.3 社会性专刊与栏目 161
11.3.4 学术性专刊与栏目 161
11.3.5 综艺性的专刊与栏目 161
11.3.6 文艺性副刊与文艺栏目 162
11.3.7 休闲性专刊与栏目 162
11.3.8 娱乐性的专刊与栏目 162
11.4 设计专刊与栏目的原则 163
11.4.1 市场细分原则 163
11.4.2 时代特色原则 163
11.4.3 个性原则 163
11.4.4 创新原则 164
11.4.5 趣味性原则 164
11.4.6 超前原则 165
11.4.7 淘汰原则 165
11.5 正确处理专刊与专刊、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关系 165
11.5.1 专刊之间、栏目之间分工要明确 165
11.5.2 树立自己的品牌 166
11.5.3 质量优先,数量适当 166
11.5.4 设置专刊、栏目与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站的宗旨一致 166
第12章 叙述艺术 167
12.1 新闻叙述的实质:表达与交流 168
12.1.1 表达是叙述能力的重要体现 168
12.1.2 交流是叙述的目的 169
12.1.3 在交流中寻求最佳表达方式 170
12.1.4 新闻叙述的主体因素 172
12.2 新闻作品的构思 173
12.2.1 新闻作品构思的依据 174
12.2.2 主题的提炼和确定 175
12.2.3 选择合适的新闻体裁 177
12.2.4 叙述艺术的多样性 180
12.2.5 叙述风格 181
12.3 新闻叙述三原则 182
12.3.1 真实 182
12.3.2 简洁 184
12.3.3 生动 186
12.4 教授新闻叙述的三位老师 189
12.4.1 热爱:新闻叙述的启蒙老师 189
12.4.2 实践:新闻叙述的高级教授 191
12.4.3 阅读:新闻叙述的终身教授 194
第13章 编辑 198
13.1 媒体内部机构的不同职能 199
13.2 编辑的分类 199
13.2.1 总编辑 200
13.2.2 副总编辑 200
13.2.3 专业编辑部门主编 200
13.2.4 专业编辑 201
13.2.5 技术编辑 201
13.2.6 校对是重要的编辑人员 202
13.2.7 编辑的另外两种分类法 202
13.3 编辑的职责 202
13.3.1 策划与组织报道 202
13.3.2 首先要防止危害性效果的产生 203
13.3.3 准确核实新闻事实 203
13.3.4 把及时、新意、重要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普通标准 204
13.3.5 配置稿件与组织栏目 207
13.3.6 制作标题 207
13.4 编辑怎样制定报道计划 208
13.4.1 策划与设计总体报道计划 209
13.4.2 策划与设计中长期报道计划 209
13.4.3 策划与制定一个时期内各项报道计划 210
13.5 组织版面和栏目 210
13.5.1 什么叫版面与栏目 210
13.5.2 组织版面和栏目的编排思想以什么为依据 210
13.5.3 怎样决定报纸、杂志的版面空间 211
13.5.4 如何划分版面的区位与栏数 212
13.5.5 报纸版面编排的几种手段 212
13.5.6 编辑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213
13.5.7 平面媒体版面组织设计的流程 214
13.6 编辑的知识素养 214
13.6.1 首先应该有清醒的头脑 215
13.6.2 具备广博的文史哲方面的基础知识 215
13.6.3 编辑应当是一个杂家,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 215
13.6.4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216
13.6.5 严守传播纪律,遵守职业道德 216
第14章 法律 217
14.1 我国与媒体相关的法律 218
1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8
1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19
1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19
1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20
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20
1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21
1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21
1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21
14.2 知识产权保护 222
14.2.1 著作权 222
14.2.2 著作权归属 223
14.2.3 著作权保护 224
14.2.4 作品的保护期 224
14.2.5 著作权许可使用 224
14.2.6 著作权转让 226
14.2.7 媒体的权利与义务 226
14.3 我国与媒体相关的法规 226
14.3.1 《出版管理条例》 226
14.3.2 《印刷管理条例》 227
14.3.3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27
14.3.4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228
1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228
14.3.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229
14.4 新闻侵权的预防与应对 230
14.4.1 新闻侵权 230
14.4.2 新闻侵权的原因与表现 230
14.4.3 新闻侵权的预防 231
14.4.4 新闻侵权的应对 232
第15章 媒体管理 234
15.1 我国媒体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235
15.1.1 登记制与审批制 235
15.1.2 我国建立媒体机构实行审批制 235
15.1.3 我国建立媒体机构的条件 236
15.1.4 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236
15.2 预防与追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37
15.2.1 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传播方向 237
15.2.2 政府明令禁止传播的内容 237
15.2.3 政府对媒体传播内容的原则要求 238
15.2.4 政府对敏感信息传播的特殊规定 238
15.3 违法违规的处罚 240
15.3.1 一般性违规的行政处理 240
15.3.2 违法侵权诉讼 241
第16章 原则与道德 242
16.1 媒体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 243
16.2 我国媒体必须遵守的报道原则 244
16.2.1 自觉与执政党中央保持一致 244
16.2.2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报道活动 244
16.2.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5
16.2.4 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246
16.2.5 促进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47
16.2.6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247
16.2.7 冷静、客观、适度报道突发事件 248
16.3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249
16.3.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50
16.3.2 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 251
16.3.3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251
16.3.4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252
16.3.5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52
16.3.6 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 253
16.3.7 尊重民族多元文化,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254
第17章 全能传播者 255
17.1 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 256
17.2 新时代必须树立新观念 256
17.2.1 信息观念 257
17.2.2 服务观念 258
17.2.3 产业观念 259
17.2.4 公民即媒介观念 261
17.2.5 技术观念 261
17.3 做一个全能传播者 262
17.3.1 具备清醒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 262
17.3.2 具备敏锐理解和识别信息的能力 263
17.3.3 具有超强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264
17.3.4 具有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能力 266
17.3.5 具有21世纪的认知能力 268
17.3.6 具备强壮的体魄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268
参考书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