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 3
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舒国滢 译) 3
二、经验层面:背景与争议 17
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意义及其在二战后德国司法中的运用&柯岚 17
拉德布鲁赫公式:认知抑或信仰?&[德]霍斯特·德莱尔(吴香香 译) 37
朗·富勒、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与“实证主义者”命题&[美]斯坦利·鲍尔森(王志勇 译) 59
三、规范-分析层面:法概念、法律推理与合法性 103
法哲学视野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德]伯阳·舒马赫(雷磊 译) 103
拉德布鲁赫公式——参与者视角抑或观察者视角?&[日]足立英彦(陈辉 译) 132
再访拉德布鲁赫公式&雷磊 142
拉德布鲁赫公式与概念分析&[美]布莱恩·比克斯(王进 译) 176
为拉德布鲁赫公式辩护&[德]罗伯特·阿列克西(林海 译 张卓明 校) 190
合法性政策与合法性理论——从《香蕉》到拉德布鲁赫公式&[意]乔瓦尼·萨尔托尔(宋旭光 译) 221
四、适用层面:“告密者案”与“柏林墙射手案” 253
反思告密者案:拉德布鲁赫和哈特之争&[荷]托马斯·梅尔腾斯(陶旭 译) 253
再论告密者案&[加]大卫·戴岑豪斯(王进 宋旭光 译) 277
法哲学视野中的告密者难题&柯岚 316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与柏林墙射手案&[德]霍斯特·德莱尔(杨贝 译) 343
“拉德布鲁赫公式”与柏林墙射手案&[德]扬·西克曼(陈辉 译 雷磊 校) 383
柏林墙射手案:论法、道德与可罚性之关系&[德]罗伯特·阿列克西(雷磊 译) 410
附录 其他相关文献列表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