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上) 1
半步桥诗话 3
自序 3
一、诗之源 6
二、“杭育”派 7
三、民歌与诗 9
四、《诗经》和《诗序》 13
五、我国古代诗坛的南北高峰 15
六、源与流 19
七、诗体 21
八、诗的古今正变之论 25
九、范文澜论诗 27
十、丽辞·律诗·律句 30
十一、科举与诗赋取士 33
十二、所谓诗词界限 36
十三、苏辛词 40
十四、钱钟书论诗体 43
十五、诗的音乐“基因” 46
十六、五言、七言体(上) 50
十七、五言、七言体(中) 55
十八、五言、七言体(下) 60
十九、句读、语节与节奏 63
二十、押韵 65
二十一、情景和意境 67
二十二、郁达夫论诗 70
二十三、境·取境·真善美 73
后记 79
诗话(下) 81
鲁迅《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83
巴山夜雨哭荒煤 92
“朝霞起处君何在?千里王孙去不回!”——怀诗人邓拓 95
诗人曹天风与周恩来 105
“孤烟”与“长河” 113
挽歌·挽联·自挽 118
联话 127
蓟门联话 129
一、楔子 129
二、对联和骈文 129
三、联语与汉语 134
四、对联的起源 136
五、对联的特征:对 138
六、对联的娱乐性 139
七、言对与事对 142
八、正对与反对 145
九、对称·对比·对偶·对立 146
十、对联形式种种 152
十一、王禹偁、王安石制对 157
十二、集句对 161
十三、苏东坡 163
十四、朱元璋好作对 167
十五、建文帝下落 169
十六、顶真格 173
十七、解缙功力过人 174
十八、制对天才徐渭 176
十九、乱世佳对如史笔 180
二十、纪晓岚——制对奇才 184
二十一、阮元与孙髯 188
二十二、板桥联语情怀 195
二十三、林则徐:“无欲则刚” 201
二十四、曾国藩好作挽联 204
二十五、太平天国重视对联 207
二十六、张之洞因联受挫 210
二十七、气雄万夫的谭嗣同 213
二十八、孙中山精通联艺 217
二十九、从对联中看袁世凯 222
三十、对联的国际影响 226
后记 231
书话 235
品石斋书话 237
“不知有汉”,白石治印之魂 253
汉字“外圆内方”辨 266
说匾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