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灾害管理的基本概念 1
灾害的定义 1
灾害的构成要素 2
减灾 5
灾害管理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7
中国灾害管理体系 9
两个实例 11
灾害与环境和发展 14
灾害与环境 14
孕灾自然环境及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14
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8
灾害与发展的联系 26
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 34
灾害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34
灾害对社会的影响 37
中国主要自然和人为灾害 44
中国承灾体特征 44
自然地理条件 44
人口、资源条件 44
中国自然灾害概况 45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 47
大气水圈灾害 47
地震、地质灾害 59
生物灾害 62
森林和草原火灾 63
中国主要人为灾害 64
城市化与灾害 65
防灾与备灾 68
易损性与风险评估 68
易损性分析 68
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方法 70
减灾规划 74
减灾规划的类型 74
减灾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76
防灾与备灾行动 84
防灾与备灾的主要任务 85
防灾与备灾中的关键问题 88
紧急救援与救灾救济 92
查灾报灾规范 92
查灾报灾的意义 92
查灾报灾的原则 92
查灾报灾的技术标准 92
查灾报灾的管理标准 96
对灾害的响应 98
对灾害响应的主要特点 98
对灾害响应工作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99
有效响应的要求 99
各种与响应行动有关的力量 101
响应行动的延续——从响应行动到恢复和发展 102
响应阶段中的人 102
灾害救援救济 103
灾害救援救济的重要性 103
灾民救援救济组织管理的主要形式 103
灾民救援救济的主要特征 104
灾民救援救济的主要内容 105
医疗卫生工作 107
救援救济物资分配的审计监督 109
恢复重建 110
灾后评估 110
灾后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10
灾后评估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110
恢复行动 112
基础设施的恢复 112
恢复生产 113
灾后治安管理与社会组织的恢复 113
重建计划 114
制定重建计划的基础 114
制定重建计划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15
组织管理 116
国际援助 119
防灾、减灾公众意识 120
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 120
通过社会宣传普及 120
利用学校广大教师普及 122
掌握知识普及工作规律 123
基础教育 124
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124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体系 125
信息传送 126
信息传送的作用和意义 126
信息传送与减灾意识 126
信息传送与减灾行动 127
信息传送体系的建立 128
组织与培训 129
政府官员的培训 129
减灾专业人员培训 130
专业救灾抢险队伍的培训 130
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救灾培训 130
民众救灾队伍的培训 130
灾害监测预警 132
预警的意义 132
灾害预警的要素和准确度 135
灾害预警的信息传播及响应 140
中国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现状 142
气象监测、预报与警报 143
洪水灾害观测与预警 145
海洋灾害观测、预报与警报 146
地震观测、预报与警报 147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149
农林生物灾害监测预警 149
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预报与警报 149
中国灾害监测预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50
灾害评估 151
对灾害评估的需求 151
灾害评估的内容 151
灾害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56
减灾辅助决策方案 166
政府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 175
中国政府的灾害管理体制 175
政府的灾害管理政策 176
对灾害管理政策的说明 176
国家灾害管理政策的要素 177
中国防灾、减灾及救灾工作的发展 180
现行的灾害分级管理体制 180
灾害分级管理体制的形成 180
灾害分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82
中央、省和地(市或县)级政府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 183
国际减灾十年与中国减灾行动 185
国际减灾十年 185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简介 185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宗旨、目标及进展 186
世界减灾大会 187
横滨声明 189
中国减灾行动 191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191
中国减灾规划 193
中国减灾行动 196
地方减灾行动 199
附录:中国和国际综合减灾有关机构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