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行波管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管种 1
1.2 行波管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简介 2
1.3 行波管电子注和互作用方面的理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况 5
1.4 行波管研制工作的主要方面 13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周期永磁聚焦行波管的电子注流通率 17
2.1 引言 17
2.2 电子枪、周期永磁聚焦系统和收集极结构 17
2.3 电子光学的基本公式 23
2.4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3
2.5 阴极的微观结构和管内的实际情况 25
2.6 栅控行波管在PPM中的电子注动态流通率问题 26
2.7 有关提高PPM聚焦行波管动态流通率的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29
参考文献 32
第3章 螺旋线型行波管慢波线的散热结构 34
3.1 引言 34
3.2 具体结构 36
参考文献 41
第4章 行波管的可靠性和长寿命 42
4.1 引言 42
4.2 行波管的“早期事故”及有关防护措施 43
4.3 克服栅控脉冲行波管满负荷工作时高等级机械扫频振动条件下的打火问题 46
4.4 大功率栅控管子的栅发射问题 47
4.5 阴极近旁材料的真空蒸发问题和热子问题 48
4.6 包装问题 51
4.7 其余一些有关可靠性的问题 51
4.8 行波管的寿命问题 53
4.9 一套严格的环模检验规范 55
4.10 行波管与电源的界面问题 57
参考文献 60
第5章 行波管的超宽频带问题 61
5.1 引言 61
5.2 一些实验报道 63
5.3 一些新的研究 65
参考文献 66
第6章 行波管的幅相一致问题 67
6.1 引言 67
6.2 慢波线的尺寸公差和工艺状况的影响 67
6.3 介质杆的影响 70
6.4 电子注质量的影响 71
6.5 工作电压与相位的关系 72
6.6 新的研制动态 74
参考文献 74
第7章 提高行波管互作用效率的技术方法 75
7.1 引言 75
7.2 提高互作用效率的方法 75
参考文献 83
第8章 采用降压收集极技术提高总效率 85
8.1 引言 85
8.2 有关收集极降压的几个问题 85
8.3 收集极降压的结构设想 87
8.4 有关收集极深度降压遇到的困难 92
8.5 一些降压收集极的实际结构和参数 93
参考文献 98
第9章 行波管的非线性、失真及噪声 99
9.1 引言 99
9.2 行波管的非线性和失真 99
9.3 行波管的噪声 101
9.4 双渐变螺旋线在提高互作用效率的同时改善相位特性 103
9.5 一只S波段、宽线性、中功率脉冲行波管 104
9.6 文献中的一些研制工作报道 106
9.7 有关外线路和仪器 109
参考文献 111
第10章 提高螺旋线行波管微波输出功率的途径和限制 113
10.1 提高螺旋线行波管微波输出功率的限制 113
10.2 21世纪初实用螺旋线行波管的最高工作电压达到18.8kV 114
10.3 螺旋线行波管电压超过20kV的试验 116
参考文献 117
第11章 环杆、环圈结构行波管的一些技术问题 118
11.1 引言 118
11.2 环杆结构行波管的一些技术问题 118
11.3 环圈结构行波管的一些技术问题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12章 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些技术问题 125
12.1 引言 125
12.2 休斯结构耦合腔行波管的冷测参量 126
12.3 有关休斯结构行波管研制的一些早期资料 132
12.4 20世纪70~90年代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些试验 137
12.5 耦合腔行波管技术方面的进展 146
12.6 三叶草慢波结构行波管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13章 毫米波行波管 150
13.1 引言 150
13.2 螺旋线毫米波行波管 150
13.3 休斯结构毫米波耦合腔行波管 169
13.4 改进型慢波结构毫米波行波管 174
参考文献 183
附录A 常规千瓦级螺旋线脉冲行波管 185
附录B 常规连续波百瓦级至千瓦级螺旋线行波管 190
附录C 慢波线“切断”和一只高增益行波管 193
附录D 超宽频带行波管 196
附录E 环杆行波管 207
附录F 21世纪初有关高效率行波管和空间行波管研制情况的文献报道 211
附录G 小型化行波管 220
附录H 耦合腔行波管 227
附录I 复合管壳工艺讨论 233
附录J 符号一览表 251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