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美术教育 1
第一节 原始时期的美术教育 1
第二节 夏商周及先秦时期的美术教育 4
一 夏商周的美术教育 4
二 先秦时期的美育思想 7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美术教育 11
一 历代有关美术的文教政策 11
二 美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12
1 画工与“百代画圣” 13
2 画学、书学与皇家画院 17
3 文人士大夫画家 27
4 美术教育方式 28
三 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34
1 重视人品和修养 34
2 美育观点的嬗变与基本画理 34
3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古代美术创作方法) 41
4 画法 51
5 借自然美进行美育与山水花鸟画 52
四 美术教材 56
五 美术教育的方法 58
六 美术教育体系 61
七 美术教育家 64
顾恺之 68
谢赫 68
吴道子 68
荆浩 68
黄筌 68
赵佶 68
郭熙 68
赵孟頫 68
第二章 近代美术教育 68
第一节 清末 近代美术教育的启蒙时期 68
一 西方美术和美术教育模式的传入 69
二 向西方学习 74
三 废科举 兴学校 76
1 成立中小学 开设美术课 76
2 南京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的创办 77
四 周湘的背景画传习所 79
五 师传和家传 80
六 画报——社会美育的一种形式 82
第二节 民国初年 近代美术教育的雏型时期 83
一 美育列入教育宗旨 83
1 中小学美术教育 84
2 师范图画手工科 85
3 社会美育 87
二 第一个美术专门学校的创建 87
1 创建前后的师资条件 87
2 上海美专的创办 88
三 美术教育家 94
李瑞清 100
李叔同 100
周湘 100
肖俊贤 100
吴昌硕 100
陈衡恪 10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美术教育 100
第一节 五四运动开始 现代美术教育逐步形成时期 100
一 五四时期概况 100
二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101
三 美术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美育 104
1 公立美术学校 104
2 私立美术学校 121
3 中等美术学校 127
4 北京大学及普通高等学校 128
四 新学制的建立改进与中小学美术教育 129
五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131
六 其他方式的教与学 136
1 学者办学 136
2 画会办学 137
3 师资传授 139
4 自学成才 141
七 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全国美展等 142
八 美术教育家 144
高剑父 153
李毅士 153
林风眠 153
黄宾虹 153
张聿光 153
吕凤子 153
姜书丹 153
陈抱一 153
陈之佛 153
丰子恺 153
第二节 解放区革命美术教育事业的创建 153
一 李大钊和毛泽东同志的教育主张和实践 153
二 苏区的美术教育 155
三 延安鲁艺的创办 156
四 各解放区兴办的鲁艺及其他文艺学校 162
五 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 165
第四章 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创建 168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美术教育 168
一 调整与改造 168
二 提出正规化的要求和向苏联学习 174
1 把民族美术作为业务教学的基本内容之 175
2 向苏联美术和美术教育学习 177
3 版画系科的设立和工艺美术的加强 179
三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81
四 群众美术蓬勃发展 185
五 美术教育家 187
徐悲鸿 202
刘海粟 202
颜文樑 202
潘天寿 202
齐白石 202
董希文 202
王式廓 202
傅抱石 202
江丰 202
李桦 202
六 十年浩劫 沉痛教训 2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美术教育 205
一 二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文教思想及方针政策 205
1 美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206
2 文艺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 208
3 美术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 208
二 高等美术院校 212
1 扩大教学规模 212
2 设置新兴学科调整原有学科和专业 214
3 深入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216
4 加强教学管理 规范教学秩序 218
5 加强研究生工作 219
6 教学方法的改进 220
7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225
8 美术创作设计和学术研究 226
9 加强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230
三 设有美术专业的高校和普通高校 232
1 高等师范学校的美术院系 232
2 艺术学院 234
3 普通高校中的美育 236
四 民办高校和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237
五 中小学美术教育 239
六 社会美育 241
七 家庭美育和幼儿教育 244
八 美术教育家 250
吴作人 262
刘开渠 262
蒋兆和 262
李可染 262
胡一川 262
关山月 262
罗工柳 262
古元 262
彦涵 262
刘文西 262
注释 262
主要参考书目 265
附录 267
编后记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