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理论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宏志,寇雅玲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1783896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克思经济理论新论。

上篇 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论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问题上的若干主要观点 3

1.1 “窄派”的商品价值观 3

1.1.1 “窄派”的交换观 3

1.1.2 “窄派”的商品观 4

1.1.3 “窄派”的价值观 5

1.2 “中派”的商品价值观 6

1.2.1 “中派”的交换观 6

1.2.2 “中派”的商品观 7

1.2.3 “中派”的价值观 11

1.3 “宽派”的商品价值观 11

1.3.1 “宽派”的交换观 12

1.3.2 “宽派”的商品观 12

1.3.3 “宽派”的价值观 14

1.4 “新窄派”的商品价值观 15

1.4.1 “新窄派”的交换观 15

1.4.2 “新窄派”的商品观 17

1.4.3 “新窄派”的价值观 17

1.5 对“四大学派”的若干评论 18

1.5.1 关于社会分工对商品存在的作用问题 18

1.5.2 关于交换与商品存在的关系问题 19

1.5.3 关于商品存在的范围问题 20

1.5.4 关于商品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21

1.5.5 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22

第二章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商品关系的论述 23

2.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3

2.2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一):马克思的论述 26

2.3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二):恩格斯的论述 28

2.4 社会主义与产品交换互不相容(三):列宁的论述 31

2.5 社会主义不是商品经济 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与价值、劳动券的关系 38

3.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的论述 38

3.1.1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38

3.1.2 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45

3.1.3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与价值关系的论述 48

3.1.4 剩余价值是反映社会关系的中心范畴 48

3.2 马克思对格雷“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52

3.3 马克思对蒲鲁东“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55

3.4 马克思对欧文“劳动货币”乌托邦的批判 58

3.5 马克思有关论述分析 60

第四章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有关论述辩析 62

4.1 杜林的劳动论和价值论 62

4.2 杜林的空想社会主义方案 64

4.3 杜林的经济公社是行不通的 67

4.4 杜林“金属货币”实际上是劳动券 68

4.5 对恩格斯一段名言的全新阐释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 77

5.1 对“产品经济”理论的再认识 77

5.2 对“计划经济”理论的再认识 80

5.2.1 马克思的经济运行理论 80

5.2.2 恩格斯的经济运行理论 82

5.2.3 列宁的经济运行理论 84

5.2.4 “计划经济”的确切涵义 85

5.3 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市场经济 87

5.3.1 社会主义经济的等价分配原则 87

5.3.2 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价值规律 90

5.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 91

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95

5.4.1 一般术语约定 95

5.4.2 商品问题 96

5.4.3 货币问题 98

5.4.4 资本问题 99

5.4.5 市场经济问题 100

5.5 股份公司的几个理论问题 102

5.5.1 股份公司的组织特征 102

5.5.2 股份公司财产关系的传统观点 103

5.5.3 所有权理论和产权理论的比较 104

5.5.4 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结构 106

5.5.5 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 107

中篇 马克思价值理论新论 113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辨析 113

6.1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 113

6.2 运输业劳动创造价值 115

6.3 马克思服务价值论 118

6.4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规定 121

6.5 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 126

第七章 几种流行的价值理论批判 133

7.1 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 133

7.2 斯拉法价值理论批判 137

7.2.1 为维持生存的生产 137

7.2.2 具有剩余的生产 139

7.2.3 结论 141

7.3 斯梯德曼价值理论批判 142

7.4 广义价值论批判 148

7.4.1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两部门模型 148

7.4.2 广义价值决定理论的N部门模型 158

7.4.3 不是结束的结束语 164

7.5 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批判 164

7.5.1 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和价值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165

7.5.2 蔡继明教授的推理过程及其逻辑错误 167

7.5.3 结论 171

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 172

8.1 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希法亭对庞巴维克的反批判 173

8.2 鲍特凯维茨对马克思转形理论的研究 174

8.3 温特尼茨、米克和塞顿模型 176

8.3.1 温特尼茨模型 176

8.3.2 米克模型 177

8.3.3 塞顿模型 178

8.4 萨缪尔森关于转形问题的研究 179

8.4.1 《工资和利息》 179

8.4.2 《马克思的“价值”向竞争“价格”的“转化”》 182

8.4.3 《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 186

8.5 森岛通夫对马克思转形问题的解说 188

第九章 中国经济学家关于马克思转形问题的研究 193

9.1 丁堡骏模型 193

9.2 朱奎模型 196

9.3 白暴力模型 199

9.4 王志国模型 204

9.5 张忠任模型 208

9.5.1 错误的模型设置 209

9.5.2 错误的数学证明 212

附录:张忠任转形问题研究再批判 214

第十章 “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222

10.1 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个原因 223

10.2 “简单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224

10.2.1 周转相同、一次转移 225

10.2.2 周转不同、多次转移 226

10.3 解决“复杂转形问题”的理论基础 227

10.4 “复杂转形问题”的彻底解决 231

10.4.1 周转相同、一次转移 231

10.4.2 周转不同、多次转移 232

10.5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 233

下篇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新论 239

第十一章 马克思对前人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239

11.1 马克思对亚·斯密以前经济学家生产劳动理论的批评 239

11.1.1 重商主义的生产劳动理论 239

11.1.2 重农学派的生产劳动理论 240

11.2 马克思对亚·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评论 242

11.2.1 亚·斯密的生产劳动理论 242

11.2.2 马克思在1857-1858年对亚·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见解 247

11.2.3 马克思在1861-1863年对亚·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看法 251

11.3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家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 261

11.3.1 热尔门·加尔涅 261

11.3.2 施托尔希 263

11.3.3 纳骚·西尼耳 264

11.3.4 佩·罗西 265

第十二章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 266

12.1 马克思在1863-1865年中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论述 266

12.1.1 马克思在第26卷第一册附录中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论述 266

12.1.2 马克思在第49卷中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论述 271

12.2 马克思在1867年《资本论》中有关生产劳动论述的辩析 276

12.2.1 马克思有所谓的“一般生产劳动”范畴吗? 276

12.2.2 生产劳动概念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283

12.2.3 马克思对商业劳动性质的两种不同判断 286

12.3 马克思的服务理论 289

12.4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总结 290

12.4.1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体系 290

12.4.2 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 291

12.4.3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三个“无关论”定理 292

第十三章 马克思的生产领域划分理论 293

13.1 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划分 293

13.2 物质生产领域的内部划分 297

13.3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内部划分 298

13.4 三次产业划分理论 299

第十四章 国内外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争论和简评 302

14.1 “宽派”的生产劳动观 302

14.1.1 “宽派”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观 303

14.1.2 “宽派”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观 305

14.1.3 “宽派”的国民经济统计观 307

14.2 “窄派”的生产劳动观 307

14.2.1 “窄派”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观 308

14.2.2 “窄派”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观 310

14.2.3 “窄派”的国民经济统计观 311

14.3 “中派”的生产劳动观 313

14.4 生产劳动问题上的其他主要观点 315

14.4.1 何炼成先生的生产劳动理论 315

14.4.2 陆立军先生的生产劳动理论 317

14.4.3 白暴力先生的生产劳动理论 321

14.4.4 李铁映先生的生产劳动理论 324

14.5 当代西方学者的生产劳动理论 325

参考文献 328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