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非线性科学思维与后现代性哲学 1
第一节 时代科学与哲学 1
第二节 非线性科学的崛起及其关于自然的新描述 7
第三节 后现代祛魔与非线性思维 25
第二章 非线性思维的语言孕育空间与解构性话语分析 33
第一节 思维产生于语言孕育态的自我运动 33
第二节 非线性思维的语言孕育空间 38
第三节 语符体系的意义 45
第四节 意指关系对非线性思维的意义 50
第五节 修辞体系、符号表征与非线性思维 56
第三章 意义表征:对本质主义的反叛 65
第一节 非线性科学对本质主义的挑战 65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非本质性 74
第三节 复杂性的关联思想意蕴 77
第四节 走向真理此在的多样解释 82
第四章 整体协同及其对中心主义的跨越 85
第一节 非线性思维的基点:整体协同的现实世界 85
第二节 中心主义是一种灾难 95
第三节 整体协同思维的话语规则 102
第五章 对称破缺的历时性叙事方式 109
第一节 叙事与非线性思维 109
第二节 对称破缺作为历时性叙事的起点 115
第三节 逻辑起点的否定与系统记忆 120
第四节 历时性叙事方式与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再生 127
第六章 多重选择、秩序与语言驯服 131
第一节 秩序本性与语言表征 131
第二节 多重选择、选择进化及其秩序建构 137
第三节 知识系统中的秩序:语言驯服的结构分析 147
第四节 秩序的现实性、书写性与浑沌性 152
第七章 长程关联:文本意义结构的复杂性 155
第一节 非线性系统的涨落放大与长程关联 156
第二节 相变、蝴蝶效应及其自组织的动力机制 162
第三节 不可预测的颠覆之力与非线性控制 169
第四节 意义结构文本的后现代话语特征 174
第八章 结束语:非线性科学理论的语言修辞性 177
第一节 语言叙事与修辞 178
第二节 语言系统的意义表征与修辞 183
第三节 非线性科学知识的话语传运性与修辞 187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诗、思与做的辩证法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