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起源与历史 1
导言 1
纪录电影的起源及演变&(法国)拉法艾尔·巴桑 达尼埃尔·索维吉 6
电影与探险&(法国)安德烈·巴赞 25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英国)弗西斯·哈迪 32
英国自由电影&(英国)阿兰·劳维尔 55
法国新浪潮中的真理电影&胡濒 70
美国真实电影的早期阶段&(美国)罗伯特·C·艾伦 77
德国纪录电影的双重困境&(德国)克劳斯·克莱梅尔 101
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变化与发展&(日本)渡部实 122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高维进 131
香港新闻纪录电影发展史话&余慕云 169
六十年代以来的台湾纪录片&李道明 179
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司徒兆敦 186
第二部分:导演与作品 201
导言 201
先驱者的足迹——纪念早期的纪录电影大师&单万里 206
一个电影制作者的探索——罗伯特·弗拉哈迪的故事&(美国)弗朗茜丝·H·弗拉哈迪 225
纪录片大师的经典纪录片&(美国)戴维·鲍德维尔 克里斯汀·汤普森 246
故事片大师的纪录片杰作&(美国)马·金德等作 261
鲁什与《夏日纪事》&(美国)威廉·罗特曼 273
拍摄文化大革命——评《愚公移山》兼谈伊文思的创作道路&(加拿大)托马斯·吴沃 288
伊文思与新中国的纪录电影&单万里 304
马赛尔·奥菲尔斯的纪录片&(美国)伊安·布鲁马 326
纪录片的独特角色&(波兰)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335
Quatsi就是生活——评《失去平衡的生活》&(美国)迈克尔·戴普塞 343
一种纪录精神的纪念——记日本纪录片制作人小川绅介&吴文光 356
从边缘到中心——韩国女性纪录电影导演卞英珠&(韩国)朴彦珍 360
第三部分:方法与技巧 367
导言 367
纪录电影创作导论&钟大年 372
我怎样拍摄《北方的纳努克》&(美国)罗伯特·弗拉哈迪 394
故事片中的纪录技巧&(美国)帕·泰勒 399
故事影片纪录化——新的表现手段&(苏联)M·图洛夫斯卡娅 410
学谈新闻纪录电影&陈光忠 420
非虚构影片的写作&(美国)W·米勒 436
谈纪录片摄影师的素质&李则翔 442
纪录片的低光调和亲切感&(美国)M·鲍格 454
是接近,而不是巴结——关于纪录片中采用小心谨慎方法的谈话&(德国)汉斯—迪特·格拉伯 457
天外来客——论《时间简史》中的科学幻想&(美国)肖恩·罗森汉姆 463
积累式的印象化主观描述&(美国)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474
写在胶片上的历史——谈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傅红星 483
第四部分:理论与美学 495
导言 495
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500
维尔托夫论纪录电影&(苏联)吉加·维尔托夫 510
人种学电影导论&(美国)卡尔·海德 520
纪录片的人声&(加拿大)比尔·尼克尔斯 537
电影宣传的威力——神话还是真实?&(英国)尼·李弗斯 550
合法的手段——纪录电影与历史&(德国)埃尔文·莱塞 569
没有记忆的镜子——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美国)林达·威廉姆斯 576
纪录电影中的自我反映手法&(美国)珍·艾伦 594
什么是纪录电影?&聂欣如 601
真实:纪录电影的基石&周欢 616
第五部分:电视与纪录 623
导言 623
电视纪录片的界说&任远 628
国外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赵淑萍 636
美国的电视纪录片&任远 640
为电视纪录片写作&(美国)A·布里斯、J·帕特森 644
电视纪录片中的哲学精神&李莉 654
东西方电视纪录片对比研究&任远 670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陈汉元 675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成熟&任远 681
当代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运动&吕新雨 689
一种纪录媒体实践——谈《生活空间》的缘起与演变&林旭东 陈虻 695
记录今天就是记录历史&陈虻 703
别有滋味在心头——关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另一种感知&刘敬东 707
第六部分:现状与未来 715
导言 715
当代纪录电影概观&(美国)埃里克·巴尔诺 720
法国纪录片的制作、发行与真实电影节&(法国)苏塞特·格雷娜黛尔 756
法国真实电影节与世界的纪录电影&(法国)菲利普·彼拉尔等 762
山形国际电影节与世界的纪录电影&(日本)渡部实 770
跨文化纪录片与美国观众&(美国)玛莎·M·福斯特 777
当代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研究&任远 邱茹萍 783
西方纪录片的商业化倾向&聂欣如 792
论新时期的纪录电影&戚方 799
纪录电影的新使命&刘德源 809
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张同道 826
整合的时代——关于当前中国纪录片的几点思考&林旭东 846
停不住的中国纪录片的冲击波——陈光忠访谈录 859
纪录电影参考资料索引 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