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
二、如何看待历史 1
三、什么是文化 3
四、什么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特点 4
五、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6
六、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7
上篇:中国历史事件 10
第一章 武王伐纣 10
一、商以前的中国社会 10
二、商朝末年的形势和周国的兴起 10
三、武王伐纣之战 11
四、战后周王朝的东征和巩固政权的策略 12
第二章 平王东迁 14
一、西周末年的形势和各种矛盾的加剧 14
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西周灭亡 14
三、王室的衰微和诸侯的强大 15
第三章 齐桓图霸 16
一、齐桓公初立时齐国之形势 16
二、任用管仲,厉行改革 16
三、抵御外族侵略 18
四、号召“尊王”,称霸诸侯 18
第四章 三家分晋 20
一、春秋末期社会形势 20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文化的进步 20
三、晋国的兴衰和大夫专权 21
四、晋阳之战 22
第五章 商鞅变法 24
一、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 24
二、商鞅入秦及四见孝公 25
三、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6
四、商鞅的立法与执法 26
五、商鞅变法的进步意义和深远影响 27
第六章 楚汉战争 28
一、秦末农民大起义 28
二、刘邦、项羽入关和鸿门宴 29
三、出陈仓还定三秦 31
四、相持成皋,决战垓下 31
五、楚汉战争之胜败得失 33
第七章 光武中兴 35
一、王莽篡权 35
二、舂陵起兵 35
三、昆阳大捷 36
四、经营河北 37
五、扫灭群雄 38
第八章 赤壁之战 40
一、东汉末年政治形势和农民大起义 40
二、曹操平定北方 40
三、赤壁之战前孙、刘两方形势 42
四、孙、刘联盟的形成 43
五、火烧战船,大败曹军 44
六、曹操、孙权、刘备的战略得失 45
第九章 淝水之战 47
一、晋末十六国大乱 47
二、王导东渡和东晋的建立 47
三、苻坚统一北方 48
四、苻坚进攻东晋 49
五、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49
六、淝水决战 50
七、东晋的胜利及其影响 51
第十章 晋阳起兵 53
一、隋炀帝暴政和农民起义 53
二、酝酿起兵 53
三、直驱长安 54
四、统一天下 56
五、玄武门之变 58
六、贞观之治 59
第十一章 安史之乱 60
一、安史之乱的社会原因 60
二、天宝酿乱 61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 61
四、千乘万骑西南行 62
五、叛乱被平定 64
第十二章 黄巢起义 66
一、唐朝末年的形势 66
二、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67
三、起义军南下 68
四、攻克长安 68
五、兵败狼虎谷 70
第十三章 澶渊之盟 71
一、石敬瑭卖国求荣 71
二、陈桥兵变和北宋王朝的建立 72
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73
四、宋辽澶渊之盟 74
第十四章 燕王靖难 76
一、明王朝的建立 76
二、分封诸王 78
三、建文削藩 78
四、燕王起兵 80
五、转战北方 81
六、直取金陵 82
七、文治武功 82
第十五章 闯王进京 84
一、明朝末年社会危机 84
二、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84
三、荥阳大会 85
四、明军的反攻 86
五、大顺政权的建立 86
六、明王朝的覆灭 87
七、清兵入关和李自成败亡 89
第十六章 天国风云 91
一、鸦片战争后国内形势 91
二、金田起义 92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93
四、天京城内大变乱 96
五、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 97
六、天京陷落 98
下篇:中国文化概述 101
第一章 思想文化 101
一、儒家文化 101
二、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 106
三、佛教文化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10
第二章 制度文化 119
一、职官制度 119
二、法律制度 124
三、教育制度 127
四、军事制度 129
第三章 民俗文化 136
一、民俗概述 136
二、服饰文化 139
三、节日文化 145
四、民间信仰与禁忌 149
第四章 地域文化 157
一、中原文化 157
二、齐鲁文化 161
三、荆楚文化 165
四、关中文化 170
五、晋文化 172
第五章 姓氏文化 177
一、姓氏的由来与演变 177
二、中国人的名 181
三、中国人的字和号 186
第六章 传统艺术文化 191
一、书法艺术 191
二、绘画艺术 195
三、音乐艺术 196
四、戏曲艺术 200
第七章 器物文化 203
一、古代器物 203
二、中国工艺美术品 209
第八章 景观文化 213
一、山水文化 213
二、建筑文化 220
第九章 饮食文化 233
一、食文化 233
二、酒文化 240
三、茶文化 245
附录1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254
附录2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255
附录3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56
参考文献 269
作者简介 271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