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李希凡 1
第一部分前进的足迹——论各个阶段的创作 1
当代戏曲创作的否定之否定 1
〔附录〕由《阴阳怨》想到粤剧的传统 21
从1980—1981年的戏曲创作看剧作家的追求 23
把真理提高为诗——1984—1985年获奖戏曲剧本简评 32
锤炼,也是考验——第一届中国艺术节部分戏曲剧目观后 38
戏曲、话剧各自在发挥自己的优势——1986、1987年度获奖剧本简评 44
新时期的戏曲:由困惑走向自觉 49
1988年戏曲创作概观——为《中国戏剧年鉴》作 57
色彩绚丽主调高亢——1990年戏曲创作概观 73
三代戏曲作家的特点和处境 92
第二部分竞争的态势——论部分省区的创作 99
当代戏曲创作的两个流派 99
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演出月观后杂感 119
安徽戏剧开始新的起步——安徽省首届戏剧节观后 129
期望有更高的创造——湖北戏曲观感 138
东海猜想——谈福建戏曲的创作态势 145
湖南戏曲创作的特点及对当代中国戏剧的贡献 153
真善美与时代要求——读辽宁1990年剧作引起的思考 160
遥看“关东戏剧” 171
第十八次浪潮——福建观戏随感 177
辩证思索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读一批少数民族题材剧本 186
第三部分古今的融汇——论传统戏改编和历史剧、现代剧创作 198
历史真实和现实意义的矛盾 198
出新·政策——也谈陈仁鉴同志的《论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 203
改编传统剧目的不同侧重 208
柳暗花明又一村 215
试谈历史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220
历史题材戏曲的传统和当代的创作 235
历史真实与历史意蕴——谈《秋风辞》等历史剧新作的不同追求 258
辩证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谈现代戏创作 263
喜剧形象在现代戏里的发展 279
现代戏创作中的虚与实 294
现代戏创作:一个长久的难题 307
第四部分魅力的探寻——论创作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324
克服一般化追求独创性 324
论单纯性格 334
从赵德平剧作谈写社会问题 342
戏曲与当代意识 346
中国戏剧哲理追求的艰辛之路 357
关于艺术创作中的粗俗——“非诗化”倾向 363
亦土亦洋洋不离土——评剧发展断想 371
若干保留剧目的启示 378
从生活感受到艺术典型 386
精品,不应是脱离观众的——小百花越剧团演出的启示 396
第五部分优势的发挥——论戏曲的探索和发展趋势 402
试论戏曲艺术的长处和短处 402
谈当前戏曲创作的几种探索 414
话剧“横向借鉴”对戏曲的启示 428
观舞联想二题 434
论戏曲化的“化” 439
戏曲要不断进行新的综合 445
戏曲的探索和发展趋势 453
戏曲艺术特点的拓展和强化 458
商品经济下戏曲的生存与发展 467
后记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