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气象观测规范 试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气象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939547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生态气象观测的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农田、森林、草地、湖泊、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中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的观测,是广大气象台站进行生态气象观测的技术规定和业务规则,是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生态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保障。本书可作为各气象台站生态气象观测人员的工作规范,也可作为气象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第一编 总则 3

第1章 生态气象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3

第2章 生态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 4

2.1 平行观测原则 4

2.2 点面结合的方法 4

2.3 观测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长期性和可行性 4

第3章 生态气象观测项目 5

第4章 生态气象观测场地选择原则和要求 8

4.1 生态气象观测场选择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8

4.2 常规大气(气象)要素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 主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1 农田生态气象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2 森林生态气象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3 草地、荒漠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4 湖泊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4.3.5 湿地生态气象主观测场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9

第5章 观测员基本要求 10

第二编 大气要素 13

第一部分 大气物理要素 13

第1章 观测内容 13

第2章 观测方法 14

2.1 常规气象要素 14

2.1.1 目的意义 14

2.1.2 观测原理 14

2.1.3 观测仪器 14

2.1.4 观测内容 14

2.1.5 观测方法 14

2.1.6 观测时间 14

2.2 大气边界层(近地面层) 14

2.2.1 目的意义 14

2.2.2 观测设备 14

2.2.3 梯度塔设置与仪器安装 15

2.2.4 观测内容 15

2.2.5 观测方法 15

2.3 小气候 16

2.3.1 目的意义 16

2.3.2 观测仪器 16

2.3.3 观测原理 16

2.3.4 观测内容 16

2.3.5 观测方法 16

2.3.6 观测时间和频率 16

2.4 地-气间感热、潜热、动量通量和CO2通量 16

2.4.1 目的意义 16

2.4.2 观测仪器 17

2.4.3 取样频率 17

2.4.4 观测原理 17

2.4.5 数据及数据预处理 17

2.4.6 仪器操作 17

2.4.7 仪器设置 17

2.4.8 基本要求 17

第3章 大气物理要素观测记录簿、表 18

第二部分 大气化学要素 19

第4章 观测内容 19

第5章 观测方法 20

5.1 大气降尘总量 20

5.1.1 目的意义 20

5.1.2 观测原理 20

5.1.3 选点原则 20

5.1.4 仪器与试剂 20

5.2 降水成分 22

5.2.1 目的意义 22

5.2.2 观测项目 22

5.2.3 采样 22

5.2.4 降水电导率(K)的测定 23

5.2.5 pH值的测定 24

5.2.6 降水中K+和Na+浓度的测定 26

5.2.7 降水中Mg2+和Ca2+浓度的测定 28

5.2.8 降水中F-,Cl-,NO-,NO?,SO?浓度的测定 29

5.2.9 降水中NH?浓度的测定 32

5.3 大气成分 33

5.3.1 大气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33

5.3.2 大气氮氧化物 36

5.3.3 大气二氧化硫 40

5.3.4 大气臭氧 43

第6章 大气化学要素观测记录簿、表 45

第三编 生物要素 53

第一部分 农田生物要素 53

第1章 观测内容 53

第2章 观测方法 54

2.1 发育期 54

2.2 生长状况 55

2.3 生长量 55

2.4 产量结构分析 55

2.5 根分布 55

2.5.1 观测地点 55

2.5.2 观测原理 55

2.5.3 观测方法 55

2.5.4 观测仪器 56

2.5.5 观测步骤 56

2.5.6 观测频次 56

2.6 植物生理参数 56

2.6.1 叶片光合速率 56

2.6.2 叶片叶绿素含量 57

2.7 冠层光谱特性 57

2.7.1 观测仪器 57

2.7.2 观测内容 58

2.7.3 观测时间 58

2.7.4 观测方法 58

2.7.5 仪器技术指标 58

第3章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59

第4章 观测记录簿、表 60

第二部分 森林生物要素 63

第5章 观测内容 63

第6章 观测方法 64

6.1 森林群落结构 64

6.1.1 密度 64

6.1.2 盖度(郁闭度) 64

6.1.3 乔木层的叶面积指数 64

6.2 森林凋落物 65

6.2.1 观测设备 65

6.2.2 观测方法 65

6.3 森林物候期 65

6.4 森林生长状况 65

6.4.1 高度 65

6.4.2 胸径 65

6.4.3 单株立木材积和生长量 65

第7章 观测记录簿、表 66

第三部分 草地生物要素 70

第8章 观测内容 70

第9章 观测方法 71

9.1 植物 71

9.1.1 牧草发育期 71

9.1.2 牧草生长状况 71

9.1.3 有毒有害草生长状况 71

9.1.4 牧草凋落物量 71

9.1.5 天然牧草营养成分 72

9.1.6 草地光谱特性 77

9.1.7 草地生态状况 77

9.2 动物 79

9.2.1 家畜生长发育动态 79

9.2.2 牧事活动 79

9.2.3 野生动物调查 79

第10章 观测记录簿、表 81

第四部分 湖泊-水域生物要素 87

第11章 观测内容 87

第12章 观测方法 88

12.1 浮游植物现存量 88

12.1.1 测量原理 88

12.1.2 测量方法 88

12.1.3 试剂和材料 88

12.1.4 测量仪器 88

12.1.5 操作步骤 88

12.1.6 允许偏差 89

12.1.7 测量时间 89

12.2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 89

12.2.1 测量原理 89

12.2.2 测量试剂 89

12.2.3 采样设备 90

12.2.4 测量步骤 90

12.2.5 测量时间 90

第13章 观测记录簿、表 91

第五部分 荒漠生物要素 93

第14章 观测内容 93

第15章 观测方法 94

15.1 绿洲农作物 94

15.2 荒漠植被 94

15.3 荒漠植被生长状况调查 94

15.3.1 调查内容 94

15.3.2 调查方法 94

15.4 生物多样性 94

15.4.1 调查内容 94

15.4.2 调查方法 95

第16章 观测记录簿、表 96

第六部分 湿地生物要素 99

第17章 湿地植被观测 99

17.1 观测内容 99

17.2 观测时间、地点和主要方法 100

17.2.1 湿地植被观测的最佳时期 100

17.2.2 湿地植被观测的地点选择 100

17.2.3 湿地植被观测的主要方法 100

17.2.4 湿地年生物量动态观测 102

17.2.5 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 102

第18章 湿地动物观测 103

18.1 动物群落特征的调查与测定 103

18.1.1 动物观测样地的设置 103

18.1.2 取样要求及数据网标化 103

18.1.3 固定样地与长期监测 104

18.1.4 环境要素调查 104

18.2 鸟类的调查方法 104

18.2.1 样方统计法 104

18.2.2 路线统计法 104

18.2.3 样点统计法 105

18.2.4 频率指数估计法 105

18.3 大型兽类的调查方法 105

18.3.1 路线统计法 105

18.3.2 样地哄赶法 106

18.3.3 利用毛皮兽等收购资料估算数量 106

18.3.4 航空调查法 106

18.4 小型兽类的调查方法 106

18.4.1 夹日法 106

18.4.2 去除法(IBP标准最小值法) 106

18.4.3 标志重捕法 107

18.5 两栖类的调查方法 107

18.5.1 路线统计法 107

18.5.2 捕尽法 108

18.5.3 固定水域配对统计法 108

18.6 鱼类的调查方法 108

18.7 土壤动物的采集与数量统计方法 108

18.7.1 样品采集 108

18.7.2 数量统计 109

第19章 观测记录簿、表 110

第四编 土壤要素 119

第1章 观测内容和方法 119

1.1 土壤物理要素 119

1.1.1 土壤湿度(重量含水率) 119

1.1.2 凋萎湿度 119

1.1.3 土壤容重 119

1.1.4 田间持水量 119

1.1.5 土壤热通量 119

1.1.6 土壤比重(密度) 119

1.1.7 土壤大团聚体组成(团粒结构) 120

1.1.8 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 122

1.1.9 降水渗透深度 126

1.1.10 干土层厚度 127

1.1.11 土壤孔隙度 127

1.1.12 风蚀 127

1.1.13 水蚀 128

1.1.14 沙丘动态、沙漠边缘进退 129

1.1.15 蒸散量 130

1.1.16 渗漏量 130

1.2 土壤化学特征 130

1.2.1 土壤有机质 130

1.2.2 土壤pH值 133

1.2.3 土壤养分(氮、磷、钾) 133

1.3 农田土壤CO2和CH4的释放量 144

1.3.1 目的意义 144

1.3.2 观测方法 144

1.3.3 观测地点和时间 144

1.3.4 基本原理 145

1.3.5 农田土壤CO2和CH4的释放量计算 145

1.3.6 注意事项 145

第2章 湿地土壤观测 146

2.1 目的意义 146

2.2 观测时间和地点 146

2.2.1 观测时间 146

2.2.2 观测地点 146

2.3 观测内容 146

2.3.1 物理性质 146

2.3.2 化学性质 146

2.3.3 形成年代 146

2.4 观测方法 146

2.4.1 湿地土壤的剖面取样 146

2.4.2 湿地土壤各层的特征及观测记录 147

2.4.3 湿地土壤容重观测 147

2.4.4 湿地土壤持水性观测 147

2.4.5 湿地泥炭营养型观测 148

2.4.6 湿地泥炭形成年代观测 148

2.4.7 湿地泥炭的土粒粒径、形态和持水性及pH值的测定 148

2.4.8 湿地泥炭的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 148

第3章 观测记录簿、表 149

第五编 水环境要素 161

第1章 物理性质观测内容和方法 161

1.1 水面辐射 161

1.2 水下温度和辐射梯度 161

1.2.1 目的意义 161

1.2.2 观测原理 161

1.2.3 仪器设备 161

1.2.4 仪器安装 161

1.2.5 观测频度 161

1.3 水体透明度 162

1.3.1 目的意义 162

1.3.2 测定仪器及方法 162

1.3.3 测定步骤 162

1.3.4 测定时间 162

第2章 化学性质观测内容和方法 163

2.1 采样要求 163

2.1.1 采样设备 163

2.1.2 采样点 163

2.1.3 样品的运输、固定和保存 163

2.1.4 样品的识别和记录 164

2.2 地下水水质 164

2.2.1 观测内容 164

2.2.2 取样 164

2.2.3 观测方法 164

2.2.4 测定时间和频率 164

2.3 水中温度、浊度、pH值、电导率及溶解氧 164

2.3.1 目的意义 164

2.3.2 测定方法 165

2.3.3 测定原理 165

2.3.4 试剂 165

2.3.5 测定步骤 165

2.3.6 仪器维护 166

2.3.7 测定时间 166

2.4 水中总磷、总氮 166

2.4.1 目的意义 166

2.4.2 测定原理 166

2.4.3 测定仪器 166

2.4.4 仪器工作条件和量程 166

2.4.5 试剂 166

2.4.6 测定步骤 167

2.4.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维护 167

2.4.8 测定时间和次数 167

2.5 溶解氧 167

2.5.1 目的意义 167

2.5.2 观测方法 167

2.5.3 观测原理 167

2.5.4 试剂 168

2.5.5 观测仪器 168

2.5.6 测定步骤 168

2.5.7 结果表示 169

2.5.8 附表:水中氧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含盐量的关系 169

2.6 水体中总有机碳 170

2.6.1 目的意义 170

2.6.2 观测原理 170

2.6.3 测定方法 171

2.6.4 测定仪器 171

2.6.5 试剂 171

2.6.6 操作步骤 171

2.6.7 仪器维护 172

2.6.8 测定时间 172

2.7 水中硫酸盐 172

2.7.1 目的意义 172

2.7.2 测定方法 172

2.7.3 测定原理 172

2.7.4 试剂 172

2.7.5 测定仪器 173

2.7.6 样品处理及贮存 173

2.7.7 测定步骤 173

2.7.8 结果分析 174

2.7.9 测定时间 174

2.8 化学需氧量 174

2.8.1 目的意义 174

2.8.2 测定方法 174

2.8.3 测定原理 174

2.8.4 试剂 174

2.8.5 观测仪器 175

2.8.6 采样和样品 175

2.8.7 测定步骤 175

2.8.8 结果计算 176

2.8.9 测定时间 176

2.9 水中氯化物 177

2.9.1 测定方法 177

2.9.2 测定范围 177

2.9.3 试剂 177

2.9.4 测定仪器 177

2.9.5 分析步骤 178

2.9.6 结果计算 178

2.9.7 观测时间 178

2.10 水质凯氏氮 178

2.1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78

2.10.2 测定原理 178

2.10.3 试剂 179

2.10.4 观测仪器 179

2.10.5 采样和样品贮存 179

2.10.6 测定步骤 180

2.10.7 结果计算 180

2.10.8 特殊情况说明 181

2.10.9 测定时间 181

2.11 水中阳离子(钾、钠、钙、镁) 181

2.12 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81

2.1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81

2.12.2 定义 181

2.12.3 测定原理 182

2.12.4 试剂和材料 182

2.12.5 仪器和设备 182

2.12.6 样品 182

2.12.7 分析步骤 183

2.12.8 结果计算 184

2.13 溶解性固体总量(TDS)的测定和水化学类型 184

2.13.1 取样地点 184

2.13.2 测定时间 184

2.13.3 测定方法 184

2.13.4 水化学类型 184

第3章 水文观测内容和方法 185

3.1 水体水位、水深 185

3.1.1 目的意义 185

3.1.2 观测原理 185

3.1.3 观测方法 185

3.2 水体蒸发 185

3.2.1 目的意义 185

3.2.2 观测方法 185

3.2.3 观测仪器 185

3.2.4 观测方法 185

3.2.5 观测时间 185

3.3 地表径流 186

3.3.1 目的意义 186

3.3.2 观测原理 186

3.3.3 观测地段 186

3.3.4 观测仪器 186

3.3.5 观测步骤 186

3.3.6 观测时间 187

3.4 土壤地下水位 187

3.5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187

3.5.1 目的意义 187

3.5.2 观测地段 187

3.5.3 仪器与设备 187

3.5.4 观测步骤 187

3.5.5 观测时间 187

3.6 树干径流量 187

3.6.1 目的意义 187

3.6.2 观测地段 188

3.6.3 观测仪器 188

3.6.4 观测步骤 188

3.6.5 观测时间 188

3.7 积水深度 188

3.7.1 观测地点 188

3.7.2 观测时间 188

3.7.3 观测方法 188

第4章 水体基本情况调查 189

4.1 基本情况调查 189

4.1.1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189

4.1.2 沼泽积水情况 189

4.1.3 历年水质观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 189

4.2 渔业情况调查 189

4.2.1 调查目的 189

4.2.2 调查频率和时间 189

4.3 水体周围排放情况调查 189

4.3.1 调查目的 189

4.3.2 调查项目 190

4.3.3 调查频率和时间 190

第5章 观测记录薄、表 191

第六编 灾害 205

第1章 观测内容 205

第2章 观测方法 206

2.1 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206

2.1.1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 206

2.1.2 主要病虫害观测 209

2.1.3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210

2.2 草地(荒漠)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与调查 211

2.2.1 牧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 211

2.2.2 家畜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 212

2.3 森林气象灾害、病虫害观测与调查 214

2.3.1 森林气象灾害观测 214

2.3.2 林木病虫害观测调查 215

2.3.3 森林火灾调查 216

第3章 灾害观测记录簿、表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