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立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10071535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党政治”的研究成果。书稿从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的角度切入,深入研究了1944~1949年中国政治的发展演变,此视角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尚不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党史学界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绪论 1

一、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1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与架构 7

三、中共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溯源 11

1.中共早期政权建设理论与国共合作实践 11

2.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到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政权建设主张 13

3.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与“三三制”政权建设实践 18

第一章 新的历史起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27

一、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形成背景 27

1.军事大溃退引发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27

2.联合政府风靡欧洲与美国建议吸收中共参加政府 31

3.国民党指责中共“讲民主不着边际” 35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阐释 39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过程 39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具体阐释 47

三、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反响和意义 48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强烈反响 49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重要意义 55

第二章 异国政治的隔膜:赫尔利与国共联合政府谈判 58

一、中共的延安协定与国民党的再三修正 58

1.赫尔利访问延安与中共延安协定的达成 59

2.国民党的修正、赫尔利的变卦与国共谈判的搁浅 67

二、国民党的战时内阁计划与中共的党派会议方案 75

1.赫尔利的斡旋与国共谈判的恢复 75

2.国民党先软后硬、共产党拒不妥协与国共谈判的破裂 83

三、国共联合政府谈判失败的原因 94

1.赫尔利不谙中国国情且有失公正 94

2.国共两党的立场和原则相距甚远 95

3.国共两党相互妥协的时机尚不成熟 96

第三章 新中国的政治蓝图:中共七大的建国纲领 100

一、关于联合政府的构想 100

1.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 101

2.联合政府的具体纲领 106

3.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共的“洗脸”政策 111

二、关于解放联合会的构想 119

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筹建“解联”的提出与搁置 120

2.中共七大关于筹建“解联”的构想与准备 124

3.“解联”的性质及其与联合政府的关系 130

第四章 国际背景下的国共和谈: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 134

一、雅尔塔协定与中苏条约中的美苏蒋之交易 134

1.雅尔塔协定与美苏之交易 134

2.中苏条约与苏蒋之交易 136

二、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决策 143

1.中苏条约与蒋介石的邀请 144

2.美苏电报与毛泽东的赴渝 146

三、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 154

1.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分析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初步商定 154

2.美苏两国的政策差异与重庆谈判的“不了之局” 160

第五章 历史的机遇: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 169

一、国共美苏围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问题的博弈 169

1.国共两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问题上的分歧 169

2.美苏对华政策的调整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74

二、政治协商会议各方的激烈斗争与相互妥协 185

1.国共两党的盟友之争与会议筹备 186

2.与会各方的较量与政协协议的达成 192

三、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 205

1.从训政到宪政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 206

2.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 210

3.政治蓝图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214

第六章 失去的机会:“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与顿挫 218

一、“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 218

1.中共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乐观判断 219

2.中共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的清醒认识 229

二、“和平民主新阶段”的顿挫 234

1.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内部反应与初步破坏 234

2.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协议的集中破坏 240

3.国共政治斗争的升级与政协协议实施的搁浅 249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255

1.四平战役与南京谈判 256

2.国共两党的主“打”政策与马歇尔和第三方面的调处努力 261

3.“制宪国大”的召开与国共关系的破裂 271

第七章 历史的转折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 283

一、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与中间势力的新抉择 283

1.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 283

2.中间势力的新抉择 292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 300

1.中间势力对政协会议与联合政府的呼吁 301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再次提出的简要过程 304

三、毛泽东与斯大林关于新中国政党体制的两封往来电报 308

1.毛泽东曾考虑让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离开政治舞台 308

2.斯大林建议中共应与各在野政党合作组建联合政府 314

第八章 吹响多党合作的号角:中共“五一”口号与新政协运动 319

一、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 319

二、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与中共的迟缓反应 324

1.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 324

2.中共对各民主党派“五五”通电的迟缓反应 332

三、各民主党派与新政协运动 338

1.新政协运动的广泛开展 339

2.各界民主人士的相继北上 350

第九章 国民党的政治出局:“不许讨价还价”的国共北平和谈 361

一、国民党的求和活动与中共的和谈对策 361

1.国民党的内争与蒋介石的求和 362

2.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367

3.斯大林建议中共接过“和平的旗帜” 372

4.毛泽东的八条与蒋介石的下野 378

二、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与毛泽东的“北平方式” 381

1.李宗仁的和平攻势与“划江而治” 382

2.毛泽东的“北平方式”与“打”“拉”策略 388

三、中共的“最后通牒”与国民党的拒不“投降” 396

1.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与相互“摸底” 396

2.双方的“摊牌”与和谈的破裂 401

第十章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九四九年政治协商会议 408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前期准备 408

1.《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 408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新发展 418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 422

1.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召开 423

2.新政协参加单位与代表人选的协商和确定 427

3.新政协各项文件与相关方案的起草和拟定 439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451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4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455

第十一章 全新的政治体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运作与调整 460

一、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设置与政治运作 460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权 461

2.“议行合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65

3.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政务院 470

二、党政关系的处理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 475

1.政府中党组的设立与党政关系的处理 475

2.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与权力配置 486

三、从“四九体制”向“五四体制”的转变 490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91

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494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97

结语 1944—1949年中国政治的发展演变 502

一、从国共合作到中共领导:民主联合政府的发展演变 502

二、从斗争妥协到团结合作: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演变 507

三、从一党专政到多党合作:中国政党体制的发展演变 510

四、从三国五方到两国双方:中国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514

主要参考文献 518

一、史料类 518

二、著作类 526

三、报刊类 534

四、英文资料 535

后记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