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改组 1
第一章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及组织形式 1
第一节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质 1
一、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迫切性 1
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内涵和重点 5
三、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推动和促进全国经济结构调整 9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发挥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各自优势 13
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对策及措施 17
第二节 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策略 23
一、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实行资产重组 23
二、组建与发展企业集团,实现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6
三、以国有经济债务重组为契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29
四、重建国有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2
五、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36
第三节 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方式 42
一、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的思路和方法 42
二、解决国有经济债务问题的三种思路比较 47
三、进行国有经济债务重组的成本分析与可行性 49
四、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的具体途径 54
第二章 企业战略性改组——公司制改造的运作方式 58
第一节 国有独资公司的改组运作方式 58
一、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条件 59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及其程序 60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管理体制 61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运作 63
五、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操作实务 64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改组运作方式 67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68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68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管理制度 70
四、国有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途径和操作要点 71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与运作 74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类型 75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76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步骤 76
四、公司发起人及其权利与义务 79
五、股份有限公司运作应遵循的原则 79
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构成 81
七、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82
八、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83
九、上市公司的操作 85
十、关于国有股比例过大问题 92
第四节 国有控股公司的改组运作方式 93
一、国有控股公司的性质和类型 94
二、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的原则和途径 97
三、国有控股公司的设立及程序 100
四、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103
五、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管理 106
第五节 股份合作制的改组方式和操作程序 106
一、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基本步聚 107
二、股份合作制改组中的产权界定 108
三、股份合作制改组中的股权设置 113
四、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分配制度 114
五、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 115
六、股份合作制改组的总体方案设计 116
第三章 企业资产重组、兼并与破产 118
第一节 资产重组的模式和内容 118
一、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依据 120
第二节 资产重组的组织结构及实施 122
第三节 境外上市负债重整的内涵和形式 130
一、负债重整的内涵 130
二、负债重整的基本目的和主要形式 130
三、负债重整的运行 131
第四节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 134
一、资产评估概述 134
二、资产评估的程序 134
三、关于企业重组中的国有资产评估问题 157
第五节 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与产权纠纷的处理 158
一、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161
二、全民单位之间产权界定 174
三、产权界定的方法及组织实施 175
四、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 177
五、产权清晰对公司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79
六、关于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问题 180
第五节 企业兼并 181
一、中国企业兼并的发展现状 181
二、中国企业兼并的类型及表现方式 182
三、企业兼并的原则 186
四、企业兼并的资产评估 188
第六节 企业破产实务 190
一、破产申请 190
二、破产申请的受理 195
三、债权申报和破产宣告 198
四、破产和解制度 208
五、和解程序 211
六、破产清算 216
七、简易破产程序 228
第四章 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新政策——债权转股权 231
第一节 债权转股权的政策内涵 231
一、债转股:改善国企负债结构的重大举措 232
二、债权转股权的政策内涵 236
三、债权转股权应注意解决的现实问题 239
第二节 债权转股权的实施条件 241
一、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241
二、债转股政策的组织实施——国有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造 242
三、债权转股权的试点范例 244
第三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机制 245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 245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持股”的意义 247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248
第四节 债权转股权的资产处理 252
一、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 252
二、资产评估的法定程序 254
第二编 企业科学管理模式 261
第一章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管理模式的演变 261
第一节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61
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 261
二、管理实践的新发展 264
第二节 近来年,我国企业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变化 267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方面条件和环境的变化 267
二、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出现的新特点 267
第三节 企业管理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8
一、处理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学习、借鉴国外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关系 268
二、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269
三、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269
四、处理好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的关系 269
第四节 管理模式创新 270
一、生产管理模式发展的概况 270
第五节 日美现代生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274
一、生产管理的观念比较 275
二、生产管理方法比较 276
三、生产管理职能比较 277
第六节 灵捷制造:21世纪的生产管理模式 278
一、灵捷制造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 279
二、实现灵捷制造的支撑体系 280
三、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特征和创新 280
第二章 人本管理模式 283
第一节 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新趋势 283
一、迎接人本管理的浪潮 283
二、现代管理重在激发人的潜力 285
第二节 人本管理:内涵与特征 286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与精髓 286
二、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286
第三节 人本管理的理论依据和模式 287
一、确立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依据 287
二、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288
第四节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290
一、人的管理第一 290
二、以激励为主要方式 291
三、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292
四、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292
第五节 人本管理运作的系统工程 294
一、人本管理系统工程 295
二、人本管理的机制 297
第三章 系统管理模式 299
第一节 公司组织结构模式 299
一、直线制结构 299
二、职能制结构 301
三、直线职能制结构 303
四、事业部制结构 305
五、矩阵制结构 308
六、其他结构 310
第二节 生产组织系统管理 311
一、生产过程结构及要求 311
第三节 质量系统管理 314
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14
二、产品质量的概念和指标 315
三、全面质量管理 316
四、ISO9000族标准和质量体系 318
五、其他系统管理 320
第四章 战略管理模式 321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321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321
二、企业战略管理模式 322
三、战略模式的构成要素 322
第二节 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与任务 324
一、企业战略管理目标 324
二、企业战略管理任务 324
三、总体战略和分战略 325
第三节 企业战略规划与控制 327
一、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内容 327
二、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 328
三、企业战略控制 330
第五章 松下模式 332
第一节 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制——松下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 333
第二节 保证质量,勇于创新,用户为尊 335
第三节 产销结合,重视服务 337
第四节 放眼世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339
第五节 三根台柱:人、技术、企业文化 341
第六章 丰田模式 346
第一节 丰田的生产管理模式 346
第二节 基本目标——降低成本 349
第三节 杜绝浪费、减少库存 350
第四节 高能率≠低成本 352
第五节 丰田的看板制度 353
一、现场管理的“三及时” 353
二“传票卡”——神奇的管理工具 354
第六节 标准作业 357
一、标准作业的定义 357
二、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358
三、标准作业的制定方法 359
第七节 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 360
一、质量保证活动 361
二、建立质量保证装置 362
三、目视管理的实行 363
四、全面质量管理 363
第七章 3M公司的创造性管理模式 365
第一节 事业部的自主性 365
第二节 技术人员的相乘效果 366
一、技术委员会 366
二、技术讨论会 366
三、信息联络功能 367
四、技术监查功能 367
第三节 独自的价值观念和行动方式 367
一、扶植新产品构思 367
二、与代销店一起走访顾客 367
三、拳头产品产生的秘诀 368
第四节 追求企业的创造性 368
第八章 IBM管理模式 370
第一节 面对挑战 顽强崛起 370
第二节 IBM管理模式 372
一、IBM的员工招募绝招 372
二、IBM员工沟涌方式 374
三、甄选最高主管的条件及启示 374
四、IBM保持管理成功的秘诀 375
第三节 IBM服务促销准则 376
一、IBM公关促销绝招 376
二、IBM的三条神圣原则 377
三、IBM意味着最佳服务 378
四、培育职工的卓越精神 378
第九章 微软公司的系统管理模式 380
第一节 微软公司的组织管理系统 380
第二节 微软公司的人才和技术系统管理 388
第三节 微软公司的战略系统管理 396
第十章 海尔模式 403
第一节 低成本扩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403
一、海尔概况 403
二、兼并扩张,组建“联合舰队” 403
三、海尔的“吃休克鱼”理论 404
第二节 OEC——海尔管理法 405
一、OEC,一个海尔人独创的管理模式 405
第三节 推进企业文化,无形盘活有形 407
一、盘海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 407
二、“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409
第四节 走向国际市场,争创国际名牌 410
一、“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410
第五节 “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售后服务的宗旨 412
第十一章 邯钢模式 413
第一节 邯钢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413
一、面向市场,转变观念,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413
二、紧紧抓住降低成本,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14
三、加快技术创新,增加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素中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414
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当家理财 415
五、建设一个讲政治、业务素质高、廉洁奉公、坚强的领导班子 415
第二节 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否决机制的具体做法 416
一、“推墙入海”,从改革内部结算价格入手,把二级单位推向市场 416
二、狠抓关键,从对比分析入手,反复测算制订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 417
三、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指标 418
四、严格考核,实行成本否决 418
五、严格检查制度,强化物料平衡 419
第三节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具体做法 419
一、“模拟市场核算”的具体做法 419
二、关于“实行成本否决”的具体做法 420
三、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应具备的条件 420
第十二章 A管理模式 424
第一节 国内首套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模式 424
一、A管理模式是从国外引进,在中国诞生和不断成长的“改良种” 424
二、高效、实用的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模式 425
三、《A管理模式》的电脑化 427
第二节 A管理模式的特点 427
一、《A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427
第三节 A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428
一、组织系统表(管理树) 428
二、组织系统表的五大要素 432
第四节 部门职能 434
一、部门职能和特点 434
二、部门职能描述 435
第五节 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439
一、股东大会 439
二、董事会 440
三、监事会 440
四、(总)经理(看成机构)的职能 440
五、董事长 441
六、总经理 441
七、(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责衔接 441
第六节 企业文化的功能 442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442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443
第七节 A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 448
一、垂直指挥系统 448
二、横向联络系统 451
三、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 453
四、检查反馈系统 457
五、预算与计划系统 463
六、企业全面预算系统 466
第八节 企业的目标与计划 468
一、企业目标 468
二、良好目标的特征 469
三、计划概述 470
四、企业的经营计划系统 473
第九节 人才选用和招聘系统 478
一、社会化和职业化 478
二、关于人才素质标准的认识 478
三、企业人才的招聘录用 479
四、培训系统 480
五、激励系统 485
六、工会的作用 493
第十三章 G管理模式 496
第一节 G管理模式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反思和发展 496
第二节 G管理模式的执行主体 498
第三节 G管理模式的12个子模式 499
第四节 G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500
第五节 G管理模式的应用拓展 501
第六节 G管理模式的人文理想 502
第七节 G管理模式的服务对象 503
第八节 G管理模式的作业方式 504
一、需要触发动机,动机驱动行为 504
二、整体提升 504
三、子系统的提升 505
四、培训梯度 505
第九节 G管理模式对管理效率的定义 506
第十四章 第五代管理 508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 508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508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证 509
第二节 知识经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 513
一、对传统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513
二、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513
三、对传统管理模式中“人”的地位影响 514
四、对传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影响 514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特征 515
一、柔性化管理 515
二、网络化管理 517
第三节 知识企业的特征及管理模式 518
一、知识型企业的涵义及分类 518
二、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519
三、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第五代管理 522
第五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概念 528
一、企业发展新概念 528
二、知识经济与我国企业发展 531
三、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组织模式评析 532
第三编 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 539
第一章 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的特征与内容 539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539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 540
三、现代公司制度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区别 546
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原则 547
五、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主要内容 549
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551
第二章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制度 553
第一节 市场营销调研制制度 553
一、市场营销调研工作内容 553
二、市场营销业务调研规定 559
三、市场营销调查管理制度 569
第二节 市场营销策划制度 572
一、市场营销战略类型与制定 572
第三节 市场推销管理制度 577
一、销售推广和人员推销制度 577
二、销售推广的作用 589
三、销售推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589
四、对中间商的销售推广 591
五、经销商管理办法 592
六、对消费者的销售推广 594
第四节 市场营销价格管理制度 595
一、价格决策与定价 595
二、价格管理制度 601
三、订货价格的决定 601
第五节 售后服务制度 603
一、建立售后服务制度的必要性 603
二、对“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603
三、代客安装试车 604
四、包修包换包退 604
五、企业实行维修服务的有关规定 605
六、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606
七、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609
八、客户投拆管理制度 611
第六节 营销人员奖惩制度 617
一、销售人员考核制度 617
二、营销人员奖金制度 620
第七节 会员管理制度 627
一、会员制组织管理制度 627
二、俱乐部会员证销售合同 641
三、俱乐部会员管理办法 643
四、俱乐部物业管理办法 646
五、俱乐部进出管理办法 648
第八节 广告宣传制度 652
一、广告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652
二、广告的策划及广告媒体的选择 655
三、广告预算和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 660
四、广告法与营销活动 662
第三章 企业生产管理制度 665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665
一、企业经营战略 665
二、企业战略管理 667
三、战略管理部门责任制度 668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670
一、生产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671
二、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672
三、以销定产 673
四、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 677
第三节 成本核算否决管理制度 682
一、“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682
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操作方法 683
三、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应具备的条件 695
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管理制度 696
一、生产过程 696
二、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699
三、流水生产管理制度 702
第五节 技术管理制度 707
一、技术进步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707
二、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709
三、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713
四、技术引进管理制度 718
五、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728
第六节 职工岗位责任制度 730
一、岗位责任制 731
二、劳动协作制 731
三、设备维修保养制 732
四、巡回检查制 733
五、班组经济核算制 733
第七节 车间管理制度 739
一、车间作用和设置方法 739
二、车间管理制度制订的原则 739
三、车间管理制度 740
四、日常考核培训制度 742
五、车间民主管理制度 743
六、车间主任、班组长责任制度 744
第八节 班组管理制度 747
一、班组及班组管理 747
二、班组质量管理的基本制度 750
三、班组物资管理制度 751
四、废旧余料、包装容器回收管理制度 752
第九节 现场管理制度 753
一、现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753
二、现场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755
三、定置管理制度 757
第十节 仓储管理制度 773
一、库存管理制度 773
二、仓库管理制度与方法 777
三、成品仓储管理制度 783
第十一节 原料采购供应管理制度 792
一、原料采购、供应管理的任务 792
二、供应物资的分类制度 793
三、原材料采购供应的组织制度 795
四、物资供应计划 797
五、采购管理办法 802
六、供应商管理办法 804
第十二节 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管理制度 806
一、原始记录 806
二、统计分析 807
三、计量工作管理制度 808
四、记录数据的常识 809
五、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图表 811
第十三节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816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816
二、设备的日常管理 818
三、设备维修的原则、类别和方法 819
四、设备维修的管理制度 822
五、设备维修保养的具体要求 827
六、设备管理制度 828
七、全员设备管理制度 831
第十四节 仪器工具管理制度 836
一、仪器仪表管理制度 836
二、企业工具管理制度 838
第十五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843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843
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849
三、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856
第十六节 运输管理制度 868
一、企业内部运输的周期、原则和方式 869
二、企业内部的运输路线和工序 871
三、企业内部运输与劳动生产率 875
四、企业内部运输与外部运输的协调 878
第四章 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879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879
一、全面质量管理含义和特点 879
二、质量保证体系内容与建立 879
三、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880
四、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范例 881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质量管理 887
一、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887
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899
三、质量作业管理制度 909
四、质量管理圈活动办法 914
第三节 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917
一、产品销售前的质量管理 917
二、为用户服务 921
三、产品使用效果调查、处理及信息反馈 925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927
第四节 质量审核和质量改进管理 933
一、质量审核 933
二、产品质量审核 937
三、工序和体系的质量审核 941
四、质量改进 944
第五节 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948
一、质量监督的涵义与性质 948
二、如何有效地实施技术监督工作 950
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与基本形式 954
四、产品质量法 957
五、产品质量责任 962
第六节 ISO9000质量认证制度 965
一、ISO9000系列标准国际贸易通行证 965
第五章 企业科技开发管理制度 969
第一节 科技项目开发管理的过程 969
一、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 969
二、科技项目实施管理 974
三、科技成果管理 979
四、技术开发战略管理 991
第二节 科技项目引进管理制度 998
一、技术引进的决策管理 998
第三节 科技创新重奖制度 1000
一、科技成果的奖励 1000
第四节 科技合同管理制度 1003
一、技术合同和技术合同法的概念 1003
二、技术合同的订立 1004
三、技术合同的履行 1007
四、技术合同的变更、解除、撤销和终止 1009
五、技术开发合同 1012
六、技术转让合同 1014
七、技术咨询合同 1016
八、技术服务合同 1018
九、技术合同管理 1019
十、技术合同纠纷的解决 1020
第六章 企业管理信息管理 1023
第一节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1023
一、信息管理系统流程图 1023
二、信息管理体制、目标与原则 1025
三、企业信息保密法 1026
四、公司计算机房使用和管理规定 1029
第二节 信息服务部门责任制 1030
一、信息服务的性质和地位 1030
二、信息服务部门的人员和任务 1031
第三节 信息服务策略和规程 1036
一、信息服务策略的合理性 1036
二、有关策略的几个方面 1036
三、适合于用户的规程 1038
第四节 数据信息管理 1039
一、数据组织的层次体系 1039
二、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 1044
第五节 信息网络开发管理 1046
第七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056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1056
一、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四个原则 1056
二、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六种方法 1057
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定 1058
第二节 人才选拔招聘制度 1065
一、人才招募 1065
二、人才选拔 1069
第三节 人事考核制度 1071
一、人事考核内容 1071
二、人事考核要素模式 1076
三、人事考核标准 1078
四、人事绩效考核基本方法 1084
第四节 员工激励制度 1087
一、人才激励 1087
第五节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1089
一、人事档案及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1089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1090
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制度 1091
四、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整理制度 1093
五、人事档案保管制度 1096
六、人事档案利用制度 1098
第六节 企业编制和职务分类制度 1099
一、企业编制和职务分类的含义及作用 1099
二、企业编制与职务分类制度的内容 1099
三、企业编制的原则 1100
四、企业编制的标准 1101
五、职务分类的原则 1103
六、职务分类的方法与步骤 1104
七、职位分类与国家公务员人才资源开发 1105
第七节 职称评定制度 1106
一、职称评定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1106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1107
三、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原则 1108
四、高、中、初级职务数额的确定 1109
五、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程序 1109
六、关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评审委员会的几项制度原则 1111
七、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考核的几项制度原则 1112
第八节 人事资料统计制度 1113
一、人事资料统计的内容及作用 1113
二、人事资料统计的原则及程序 1114
三、职工情况统计 1116
四、劳动时间利用统计 1117
五、保险、福利统计 1118
六、职工工资统计 1120
七、职工培训统计 1120
第九节 员工晋降级、辞职退职制度 1121
一、晋升制度 1121
二、离职制度 1123
三、辞职、辞退制度 1124
第十节 员工培训制度 1127
一、培训准备程序 1127
二、企、事业组织人才培训的类型 1131
三、企、事业组织人才培训工作的实施运行 1133
四、员工教育训练办法 1134
第八章 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制度 1137
第一节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1137
一、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1137
二、制定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依据 1138
三、如何制定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1138
第二节 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1143
一、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及意义 1143
二、制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依据和原则 1146
三、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内容 1147
第三节 工资制度 1149
一、职工工资制度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1149
二、制定工资制度的原则 1151
三、工资制度的内容 1153
四、职能工资制建立的步骤 1156
第四节 福利制度 1157
一、职工福利制度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1157
二、制定职工福利制度的依据 1158
三、如何制定职工福利制度 1159
第五节 劳动保护保险制度 1161
一、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1161
二、职工劳动保险制度 1168
第六节 职工离、退休制度 1175
一、职工离、退休制度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1175
二、如何制定职工离、退休制度 1176
三、职工离、退休制度的改革 1180
第七节 工作制度 1182
一、职工工作制度的含义及其地位、作用 1182
二、制定职工工作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183
三、职工工作制度的内容 1184
四、加强职工工作制度建设的途径 1184
第八节 休息制度 1186
一、职工休息制度的含义及其地位、作用 1186
二、制定职工休息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187
三、如何制定职工休息制度 1187
第九章 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119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1191
一、社会保障体系 1191
二、社会保险概述 1192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本制度 1194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1194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1195
第三节 医疗保险基本制度 1197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含义及其地位、作用 1197
二、制定企业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 1198
三、企业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199
四、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200
第四节 养老社会保险 1202
一、养老社会保险及其基金筹集 1202
二、退休养老保险的待遇给付 1204
第五节 工伤和职业病保险制度 1206
一、工伤保险 1206
二、因工伤残补助费 1208
三、因工伤残抚恤费 1208
四、因工伤残定期抚恤金 1208
五、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209
六、职业病 1209
七、确残制度 1210
八、残疾审查委员会 1210
九、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标准 1210
十、有害工作环境 1210
十一、工伤事故统计 1211
第六节 生育、死亡保险制度 1211
一、生育社会保险 1211
二、生育待遇 1212
三、生育保险基金 1212
四、女职工停薪育婴长假 1212
五、计划生育 1213
六、计划生育待遇 1213
七、计划生育假 1213
八、独生子女 1214
九、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1214
十、死亡事故及重大死亡事故 1214
十一、因工伤亡待遇 1214
十二、死亡抚恤 1215
第十章 再就业工程管理制度 1218
第一节 再就业登记管理制度 1219
一、劳动部关于就业登记规定 1219
二、下岗待工人员怎样进行登记 1220
第二节 再就业培训实体管理制度 1221
一、劳动部关于印发《就业训练规定》的通知 1221
二、再就业转业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转业训练的费用及补贴原则 1225
三、劳动部关于印发《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的通知 1225
第三节 再就业安置管理制度 1228
一、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228
二、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 1231
三、劳动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解困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1232
第十一章 企业工会工作管理制度 1237
第一节 工会主席工作责任制度 1237
工会主席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237
第二节 企业工会民主管理制度 1242
一、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涵义 1242
二、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 1242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1244
第三节 工会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 1245
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245
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应遵循的原则 1246
三、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基本概念 1247
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特征 1248
五、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 1248
六、集体合同签订程序 1250
七、集体合同争议纠纷的处理 1251
八、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及解除 1252
九、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办法 1253
十、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制度 1255
十一、集体合同范例 1257
第四节 企业工会组织制度 1263
一、基层工会组织制度概述 1263
二、基层工会组织制度的主要内容 1263
三、工会组织制度参考文本 1265
第五节 企业工会岗位责任制度 1269
一、工会主席岗位责任制 1269
二、工会副主席岗位责任制 1269
三、基层分工会主席岗位责任制 1270
四、工会文秘岗位责任制 1270
五、工会组织(内勤)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1
六、工会生产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1
七、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1
八、工会生活保险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2
九、工会宣传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2
十、工会文体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2
十一、工会女工干事岗位责任制 1273
十二、工会小组长岗位责任制 1273
十三、工会图书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274
十四、职工休养所所长岗位责任制 1274
第十二章 厂务公开民主监督管理制度 1275
第一节 厂务公开制度 1275
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1275
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 1279
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1281
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和组织领导体制 1284
第二节 民主监督管理制度 1287
一、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根本问题——权力的来源问题 1287
二、监督的实质、含义和特征 1288
三、民主监督制度参考文本 1290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 1297
第四节 职工持股会与职工股东大会制度 1305
一、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持股会 1305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股东大会 1313
三、“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融合 1317
第十三章 企业财税管理制度 1323
第一节 财务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323
一、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323
二、财务部门负责人责任规范 1323
第二节 会计岗位责任制 1325
一、财务会计与稽核单位工作职责总表 1325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328
第三节 出纳岗位责任制 1339
第四节 现金管理制度 1343
一、现金管理制度含义、作用和目的 1343
二、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所需注意事项 1344
三、现金管理制度内容 1345
第五节 票据管理制度 1348
一、制定票据管理制度要求 1348
二、国家票据制度内容 1349
三、某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处理准则 1353
第六节 报销管理制度 1355
一、报销管理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1355
二、报销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 1356
三、报销管理制度的内容 1357
第七节 税收管理制度 1360
一、税收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360
二、制定税收管理制度的依据 1360
三、制定税收管理制度之原则、方法、步骤及内容 1361
第八节 成本管理制度 1368
一、成本费用管理基础 1368
二、企业成本核算要则 1370
第九节 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 1374
一、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的含义、作用及意义 1374
二、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制定依据 1375
三、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的内容 1376
第十节 财务报表与分析制度 1378
一、财务报表与分析制度制定原则 1378
二、财务报表与分析制度内容 1378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编制 1383
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1386
第十四章 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1391
第一节 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1391
一、资产评估原则 1391
二、资产评估基本技法 1392
三、资产评估制度 1398
第二节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400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1400
二、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1401
三、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原则及内容 1401
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408
第三节 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1412
一、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及意义 1412
二、制定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制度的依据 1412
三、制定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制度的原则、内容 1413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 1415
一、企业专利权管理制度 1415
二、企业商标管理制度 1419
三、制定企业商标管理制度的依据 1421
四、制定企业商标管理制度的原则及内容 1422
五、企业著作权管理制度 1423
第五节 企业工具设备管理制度 1430
一、企业工具设备管理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1430
二、企业工具设备管理制度的原则 1430
三、企业工具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 1430
第六节 企业原料管理制度 1438
一、企业原料管理制度的含义及目的 1438
二、企业原料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 1439
三、企业原料管理制度的内容 1439
第七节 企业成品管理制度 1444
一、企业成品管理制度的含义及目的 1444
二、企业成品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 1444
三、企业成品管理制度内容 1444
第八节 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1452
一、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的含义及目的 1452
二、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1452
三、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的内容 1452
第十五章 企业统计、审计、计量管理制度 1456
第一节 企业统计制度 1456
一、企业统计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456
二、企业统计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457
三、制定企业统计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458
四、如何制定统计制度 1459
第二节 企业审计制度 1461
一、企业审计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461
二、审计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462
三、制定审计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464
四、制定审计制度的原则、方法、步骤及其基本内容 1466
第三节 计量管理制度 1468
一、计量管理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1468
二、计量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1469
三、制定计量管理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469
四、计量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方法及内容 1470
第十六章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 1473
第一节 文件管理制度 1473
一、文件管理概述 1473
二、文件传阅的管理 1475
三、文件的借阅管理 1477
四、阅文室的管理 1478
五、文件的翻印管理 1478
六、文件的存放管理 1479
七、文件的清退 1480
八、文件的销毁 1481
九、文件的立卷归档 1482
第二节 印信管理制度 1484
一、印章的管理 1484
二、介绍信的管理 1485
三、工作证的管理 1487
第三节 会议管理制度 1487
一、企业会议的种类 1487
第四节 企业的收发管理制度 1488
一、企业文件的发文管理制度 1489
二、收文管理制度 1491
第五节 企业接待管理制度 1496
第六节 文印制度 1501
一、打字工作的管理 1501
二、对校印工作的管理 1504
三、油印工作的管理 1505
四、装订工作的管理 1506
第七节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1506
一、办公设备的功能 1507
二、现代企业办公室所需的设备 1507
三、配备办公设备的原则 1508
四、办公设备的管理 1509
第八节 保密制度 1511
一、国家秘密的保守 1512
二、文书保密制度 1512
三、会议保密制度 1514
四、经济保密制度 1515
五、科技保密制度 1517
六、涉外保密制度 1517
七、通信保密制度 1518
八、计算机运用中的保密制度 1519
第九节 档案图书管理制度 1527
一、档案管理 1527
二、图书管理 1533
第十七章 企业后勤管理制度 1542
第一节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 1542
一、车辆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42
二、车辆管理制度的目标和方式 1542
三、车辆管理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543
四、车辆管理制度的内容 1544
第二节 医疗卫生管理制度 1550
一、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50
二、医疗卫生管理制度建设的依据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1551
三、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 1551
第三节 生活设施管理制度 1555
一、生活设施管理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1555
二、生活设施管理制度建设的依据和标准 1555
三、生活设施管理制度的内容 1557
第四节 企业基建管理制度 1558
一、企业基建管理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58
二、企业基建管理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1559
三、企业基建管理制度建立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1560
四、企业基建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方法及内容 1560
第五节 住房管理制度 1563
一、住房管理制度概述 1563
二、员工住房管理制度 1565
第六节 膳食管理制度 1567
一、企业膳食管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67
二、制定企业膳食管理制度的依据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1568
三、现代企业膳食管理制度的内容 1570
第十八章 企业领导及职能部门制度 1574
第一节 厂长(经理)工作责任制度 1574
一、厂长(经理)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74
二、厂长(经理)工作责任制度的职责与权限 1576
三、厂长(经理)责任制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1577
第二节 总工程师工作责任制度 1580
一、总工程师工作负责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80
二、总工程师的职责权限 1581
三、总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1582
第三节 总经济师工作责任制度 1586
一、总经济师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86
二、总经济师的职责权限及业务系统 1587
三、总经济师工作内容及原则 1588
第四节 总会计师工作责任制度 1591
一、总会计师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91
二、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及工作内容 1593
第五节 党委书记工作责任制度 1598
一、党委书记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598
二、党委书记的职责和权限 1599
三、党委书记的工作内容及原则 1600
第六节 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1604
一、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的性质、作用及特点 1604
二、办公室主任的职责权限和工作内容 1605
第七节 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09
一、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1609
二、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的依据 1610
三、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11
第八节 全面质量管理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15
一、全面质量管理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15
二、全面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职责 1617
三、全面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工作内容 1617
第九节 计划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21
一、计划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1621
二、计划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的依据 1624
三、计划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24
第十节 销售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27
一、销售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27
二、销售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的依据 1628
三、销售部门负责人的具体工作责任内容 1629
第十一节 计量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33
一、计量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33
二、计量部门负责人工作职责、原则及方法 1635
三、计量部门负责人的工作内容 1636
第十二节 财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39
一、财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的含义、特点与内容 1639
二、财务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的依据 1642
三、财务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42
第十三节 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45
一、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45
二、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1648
三、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制定的依据 1648
四、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立的方法、步骤及内容 1650
五、审计部门负责人工作标准 1651
第十四节 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53
一、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53
二、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立的依据 1655
三、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56
第十五节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59
一、设备动力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1659
二、设备动力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依据及任务 1660
三、企业设备动力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62
第十六节 供应运输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65
一、供应运输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65
二、供应运输部门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665
三、供应运输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内容 1666
第十七节 总师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 1670
一、总师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70
二、总师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671
三、制定总师办公室主任工作责任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671
四、制定总师办公室工作责任制度的原则、方法、步骤及主要内容 1673
第十八节 工艺设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76
一、工艺设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76
二、工艺设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676
三、制定工艺设计部门负责人责任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677
四、制定工艺设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原则、方法、步骤及主要内容 1678
第十九节 广告宣传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82
一、广告宣传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82
二、广告宣传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683
三、制定广告宣传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684
四、制定广告宣传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1685
第二十节 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87
一、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87
二、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688
三、制定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688
四、制定技术开发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1689
第二十一节 总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1693
一、总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693
二、总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意义 1694
三、制定总务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依据及注意的问题 1695
四、制定总务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1696
第十九章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度 1698
一、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1698
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1699
第一节 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度 1699
一、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的含义、目的和地位 1699
二、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700
三、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700
四、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01
五、企业目标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02
第二节 企业综合计划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03
一、企业综合计划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含义、目的和地位 1703
二、企业综合计划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内容 1703
三、企业综合计划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05
四、企业综合计划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06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09
一、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709
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710
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1711
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制订 1714
五、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15
第四节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17
一、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目的和地位 1717
二、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717
三、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1718
四、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20
五、企业生产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22
第五节 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26
一、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含义、目的及其地位 1726
二、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作用及意义 1726
三、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727
四、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30
五、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32
第六节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34
一、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1734
二、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734
三、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1735
四、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制订 1737
五、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和评价 1741
第七节 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41
一、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741
二、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742
三、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742
四、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制定 1745
五、企业计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48
第八节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48
一、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含义、目的和地位 1748
二、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作用和意义 1749
三、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749
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53
五、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56
第九节 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57
一、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1757
二、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作用和意义 1757
三、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基本内容 1758
四、各类销售人员的经济责任制 1760
五、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制订的方法和步骤 1761
六、企业销售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64
第十节 企业物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64
一、企业物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764
二、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及意义 1765
三、物资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 1765
四、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制订 1768
五、企业物资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与评价 1770
第十一节 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71
一、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771
二、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1772
三、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具体内容 1772
四、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75
五、企业劳动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76
第十二节 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 1777
一、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1777
二、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1777
三、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具体内容 1778
四、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的制订 1780
五、企业统计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82
第十三节 厂长办公室经济责任制度 1783
一、厂长办公室经济责任制度的含义及地位 1783
二、厂长办公室经济工作人员责任制度的作用及意义 1783
三、厂长办公室经济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1784
四、厂长办公室经济责任制的制订 1786
五、厂长办公室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与评价 1787
第二十章 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1788
第一节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1788
一、环境标准 1788
二、企业行为与环境保护 1789
三、企业行为与环境法律制度 1792
第二节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管理制度 1798
一、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1798
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1799
三、违反环境保护法应承担责任法律制度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