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1
第一节 语言习得理论概观 1
一、行为主义心理语言学 2
二、转换生成心理语言学 5
三、认知心理语言学 12
第二节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比较 18
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 19
二、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 23
三、生物脑神经缘由 26
四、认知思维能力 27
五、Krashen的监控模式 28
六、学习动机、心理和情绪 30
七、学习环境与语言输入 32
第三节 教学法:语言的形式、内容与交际性 33
一、前期的语言教学 34
二、功能结构教学法 34
三、认知教学法 35
四、交际教学法 35
五、在交际功能主导下的对语言形式的教学 37
第四节 偏误、纠正偏误的意义与效果 39
一、归类分析中文中介语的偏误 40
二、对纠正偏误效益的研究 44
三、纠正偏误的方式和方法 47
第二章 美国学生汉语语法习得研究 53
第一节 位移意义的“把”字句的习得研究 54
一、文献综述 55
二、“把”字句的特征 58
三、实验设计与调查方法 60
四、结果 62
五、讨论 72
六、对教学的启示 78
第二节 主题突出与汉语存现句的习得 80
一、文献综述 81
二、汉语的存现句式及其主题的判断原则 82
三、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83
四、实验结果 84
五、讨论 89
六、结论 91
第三节 汉语“体”的习得——汉语作为外语的中介语分析 92
一、文献综述 92
二、现代汉语体标记 94
三、调查方法 96
四、数据结果 98
五、讨论 103
六、结论 106
第四节 汉语动词后缀“—了”和句尾“了”的习得研究 107
一、文献综述 107
二、研究的问题与方法设计 111
三、数据结果 112
四、讨论 117
五、结论 121
第五节 汉语语序习得顺序的调查:述补结构、不定疑问代词非疑问句和“把”字句 122
一、文献综述 122
二、语法结构 125
三、实验方法 127
四、结果 128
五、讨论 136
六、对教学的启示作用 139
第三章 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目的、动机与策略研究 141
第一节 语序与语义在句子理解处理中的作用 141
一、竞争模式(The Competition Model)和第二语言理解处理策略 142
二、研究目的 144
三、实验方法 146
四、结果 148
五、讨论 154
六、结论 157
第二节 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认读汉字的策略分析 158
一、文献综述 158
二、研究方法 162
三、结果 163
四、讨论 167
五、对教学的启示 169
第三节 汉语学习的动机与动力:不同种族背景学生的比较研究 170
一、理论框架 171
二、方法 172
三、数据分析结果 175
四、讨论 181
第四节 网络课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188
一、文献综述 188
二、本项调查的特点 191
三、研究的问题与求证方法 192
四、数据分析结果 195
五、讨论 201
六、结论 204
第四章 语言习得研究与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实践 210
第一节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210
一、语言输入是如何转变为输出的? 211
二、如何使语言输入(Input)转变为语言吸收(Intake)? 213
三、强化性的语言输出 219
第二节 语言习得与词汇教学 226
一、教学内容:语言的可学性 227
二、词汇教学的重点:动词结构 230
三、词汇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234
第三节 语言习得与语法教学 242
一、语言规则的习得过程 242
二、语言习得与语法教学 243
第四节 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259
一、教学目的 260
二、教学原则 265
第五章 课堂教学组织与语言技能培养 276
第一节 语言习得与汉语课任务的设计 276
一、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 277
二、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习得过程的独立性 280
三、语言习得过程 281
四、互动形式 284
五、任务的组成与程序 287
六、课堂小世界 289
第二节 以听带说、听说互动的教学模式 293
一、听说的基础理论研究 294
二、理论研究对听说教学的启示 298
三、听说课的教学计划 306
四、听说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 312
五、听说互动与语言习得 317
第三节 认识语言特征、提高阅读技能 318
一、词汇分析 319
二、语句和段落分析 322
三、修辞分析 326
第四节 汉语惯用语与文化理解力的培养 331
一、隐喻意象和文化特征 332
二、时代特征 333
三、节奏类型和语法形式 334
四、语义特征 338
五、语用功能 341
六、给教学的启示 343
参考文献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