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青春期道德与法制教育·上第一章 青春期的道德发展 2
1.1 关于道德发展的几种理论 3
认识不平衡的理论 3
精神分析主义 11
感情的移入和转换的理论 13
社会学习的理论 16
“动机圈”的理论 18
1.2 影响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因素 19
道德认识 20
道德情感 21
道德意志 22
道德的行为和习惯 23
1.3 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和道德发展 25
社会化过程与道德的内在化 25
道德内在化过程的几种类型 26
影响道德内在化的因素 28
第二章 青春期性道德 34
2.1 性道德范畴 35
道德范畴 35
性道德 38
2.2 为什么要讲性道德 39
2.3 精神要高于自然本能 40
2.4 社会舆论和法制对性行为的制约 41
2.5 道德是击退虚伪和欺骗的武器 43
2.6 道德观念的自我教育 44
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46
3.1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46
3.2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53
3.3 国外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过程 60
美国的青少年犯罪情况 60
英国的青少年犯罪情况 62
日本的青少年犯罪情况 65
第四章 我国有关青少年法规综述 68
4.1 我国制定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文件 68
关于青少年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69
国家关于保护青少年的法律规定 71
关于学校教育保护青少年的法律规定 73
关于保护青少年劳动就业的法律规定 77
关于家庭教育保护青少年的法律规定 81
关于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的法律规定 87
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处理和教育、改造、挽救的法律规定 104
4.2 我国香港地区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规定 116
4.3 我国台湾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法律规定 125
第五章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139
5.1 暴力型青少年犯罪 139
暴力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40
暴力型青少年犯罪的的心理特征及其改造 144
5.2 淫乱型青少年犯罪 147
淫乱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150
淫乱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及其改造 154
5.3 物欲型青少年犯罪 156
物欲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 156
物欲型犯罪的心理特征及其改造 160
第六章 社会化过程中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63
6.1 生理发展、心理变化与青少年犯罪 166
生理发展与青少年犯罪 166
心理变化与青少年犯罪 168
6.2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170
家庭的功能及其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70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173
6.3 学校与青少年犯罪 182
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182
学校与青少年犯罪 184
6.4 黄色传媒与青少年犯罪 190
黄色传媒及其毒害青少年的特点 190
黄色传媒近年来在我国的泛滥状况与治理 191
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犯罪起着直接诱发的作用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