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联的起源及其发展 1
一 先秦 2
二 汉魏晋 3
三 南北朝 3
四 唐五代 4
五 宋代 10
六 元代 14
七 明代 16
八 清代 21
1 名人题名胜 22
2题赠及自题联 24
3劝世联及修养联 24
4哲理联及讽喻联 25
5巧联 25
6长联 26
九 近现代 31
第二章 对联格律 35
一 对联的组成 36
二 上下联尾字的平仄 37
三 上下联对仗 38
1对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相同或相近 39
2对联的平仄遵循律句的规则 40
四 上下联句式相同 52
第三章 如何撰写对联 60
一 掌握对联的格律 61
二 立意 64
三 构思 70
四 切题 72
五 对仗的方法与技巧 76
六 横联的撰法 81
七 炼字炼句 82
八 赋比兴三大手法 85
1兴和下文有直接联系的对联 88
2起兴部分和紧接的下文无直接联系的对联 89
九 讲究修辞 89
1省略 89
2倒装 90
3借代 92
4叠字 93
5反复 94
6排比 95
7双关 96
8析字 97
9夸张 98
10分嵌 99
11回文 100
十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00
十一 对联几忌 103
1声律之忌 103
2忌重复字 104
3忌合掌 105
4忌上联气盛,下联气弱 106
5忌对开 107
第四章 长联的格律 111
一 上下联中所含的若干层次之间的关系 115
1上下联一般是由众多的句子组成一层或几层意思 115
2上下联各层次的数目相等且相对 116
3上下联相对应的句子的末尾字平仄相反 117
二 上联首句的末字一般用平声字 118
三 上下联之间对应句子的对仗较之短联对仗略显灵活 120
四 上联(或下联)内各句的末尾字的平仄 122
1各层次末句尾字的平仄相杂使用 122
2各层次之内几个句子的末尾字的平仄相杂使用 124
五 长联中短句多长句少 128
1三言排比句 128
2四言排比句在长联中比比皆是 129
3六言排比句用得不多,但也有例 129
4七言排比句使用也不少 129
六 骈句的使用规则 130
1什么是骈文 130
2什么是骈句 131
3骈句在对联中的应用 131
第五章 长联的撰法 134
一 谋篇 135
1选材 135
2构思 137
3起承转合 138
二 注意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142
三 巧用领字领词领句 144
四 巧用排比句和骈文句 147
1巧用排比句 148
2巧用骈文句 149
五 描述优美、用典入化 150
1描述优美 150
2用典入化 151
六 虚字回旋 154
七 重复字的使用 155
八 推敲 156
九 自撰长联 158
第六章 对联的评价、赏析及其他 166
一 对联的评价标准 167
1新 168
2切 170
3工 172
4雅 174
二 对联赏析 177
三 如何诵读和书写长联 185
1如何诵读长联 185
2如何书写长联 187
第七章 对联艺术中的几种不良倾向 188
一 古代对联艺术中的几种不良倾向 189
1阿谀奉承之风 189
2消极颓废 190
3过分玩弄文字技巧 191
4典故堆砌 191
二 现代对联艺术中值得注意的倾向 193
1对仗过宽而失对联特征 194
2“切”上欠功夫 196
第八章 其他对联 199
一 讽刺对联 200
1政治讽刺对联 200
2一般讽刺对联 201
二 哲理对联 203
三 趣联和巧联 205
1趣联 205
2巧联 206
四 几种特殊对联 209
1无字对联 209
2隐名对联 209
3析字对联 210
4异字同音对联 210
5回文对联 211
6谜语对联 211
7歇后语对联 211
8叠字对联 212
9多种断句法对联 212
10集句对联 213
11绝联 214
12民间对联 216
附录一 笠翁对韵 218
附录二 学对歌诀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