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探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丽卿著
  • 出 版 社:元照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574136957
  • 页数:50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责任能力与精神障碍 3

一、前言 5

二、责任能力之基础 5

三、影响责任能力之生理要素 8

病理之精神障碍 10

深度之意识障碍 10

心智薄弱 11

其他严重之精神反常 11

四、影响责任能力之心理要素 13

五、限制责任能力之争议 16

六、责任能力之立法方式 19

生物学之立法方式 19

心理学之立法方式 20

混合之立法方式 21

七、与责任能力相关之刑法修正评估 23

责任能力之立法 23

原因自由行为之明文化 26

监护处分 28

配合第十九条修正之分则规定 30

八、结语 32

第二章 原因自由行为 35

一、前言 37

二、原因自由行为之意义 39

三、原因自由行为之沿革 40

四、原因自由行为之种类 41

故意的原因自由行为 41

过失的原因自由行为 42

新法修正 43

五、原因自由行为之可罚性基础 43

例外说(习惯法上的例外) 43

前置说(构成要件说) 44

六、原因自由行为与酗酒驾车行为 46

七、原因自由行为与麻醉状态下之违法行为 48

八、结论与建议 51

第三章 刑事责任相关之立法修正评估 53

一、前言 57

二、不纯正不作为犯规定 58

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 58

新法规定及适用 58

三、禁止错误之处理 59

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 60

新法规定及适用 61

能否避免错误之判断 63

四、与责任能力相关之修正 67

第十九条规定 68

第十九条第三项原因自由行为明文化 80

第八十七条监护处分 92

配合第十九条之分则修正 99

五、结语 103

第四章 废弛职务致酿灾害的客观归责 109

一、前言 111

二、废弛职务致酿灾害的构成要件 112

故意废弛职务 113

酿成灾害 114

因果关系 114

三、结论 148

第一章 褫夺公权制度之研究 153

一、前言 157

二、褫夺公权的性质 158

三、比较法上的观察 158

日本 159

德国 162

小结 168

四、褫夺公权的刑罚理由 169

五、我国执行褫夺公权制度的困境 170

褫夺公权的内容不当扩张 171

其他法规凌驾刑法规定的限制 172

裁量褫夺的要件不够明确 173

有期褫夺的执行始点无法掌握 174

从刑得否长于主刑迭有争议 175

剥夺职业权背离宪法精神 176

六、新刑法褫夺公权之修正与评析 177

修正要点评释 178

比较理想的规范设计 181

七、结语 185

第二章 连续犯的规定应否废除 187

一、争点所在 189

二、出于概括的犯意 189

三、连续为数个同种之行为 191

四、犯同一之罪名 191

五、连续犯的处罚 195

六、结语 196

七、新法修正 197

第三章 假释制度之回顾与展望 199

一、前言 203

二、假释制度的起源及沿革 204

近代假释制度之起源及沿革 204

我国古代假释制度之起源 206

三、假释制度的刑罚理论基础 208

假释制度与应报理论的关系 209

假释制度与一般预防理论的关系 210

假释制度与特别预防理论的关系 211

假释制度与综合理论的关系 212

四、实务执行假释的实况及评估 214

五、假释的要件 217

沿革 217

评述 221

六、假释的撤销 234

沿革 234

评述 236

七、假释之效力 243

沿革 243

评述 245

八、执行刑之合并 250

沿革 250

评述 252

九、展望(代结语) 255

第四章 刑法时效制度之回顾与展望 257

一、前言 261

二、时效的沿革 262

欧陆时效制度的沿革 262

我国时效制度的沿革 263

三、时效的学理根据 264

痛苦代刑说 265

改过迁善说 266

证据消灭说 266

秩序回复说 266

怠于行使说 267

小结 267

四、时效规定的体例 269

实体法性质 270

程序法性质 270

混合法性质 271

小结 271

五、追诉权时效的具体讨论 272

追诉权时效的意义 272

追诉权时效的期间 273

时效的起算 278

追诉权时效的停止 279

追诉权时效停止原因的消灭 282

追诉权时效的法律效果 283

追诉权时效在审判中与侦查中的情形 284

六、行刑权时效的具体讨论 286

行刑权时效的意义 286

行刑权时效的期间 286

行刑权时效的起算 289

行刑权时效的停止 290

行刑权时效的法律效果 291

七、结语与展望 292

第一章 窃盗与抢夺的界线 297

一、争点所在 299

二、窃盗罪的构成要件 299

主观不法构成要件 300

客观不法构成要件 301

三、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303

主观不法构成要件 304

客观不法构成要件 304

四、结语 305

第二章 无权使用或窃佔 307

一、前言 309

二、实务见解的更迭 310

不构成窃佔罪 310

构成窃佔罪 311

三、无权使用的侵权行为 312

四、窃佔罪的构成要件 314

主观的不法要素 315

须有窃佔的行为 316

行为客体必须是他人之不动产 317

五、结语 318

第三章 机器与诈欺 321

一、前言 323

二、诈欺罪的基本架构 323

施用诈术 324

陷于错误 325

财产处分 325

财产损害 326

三、机器不会陷于错误 329

四、处罚滥用机器的立法建议(代结语) 330

第一章 心神丧失与精神鉴定 335

一、案例事实 337

二、裁判要旨 337

三、判决评析 339

心神丧失与罪责能力 339

精神鉴定与法院判决的关系 342

四、建议 343

专家参审的可行性 343

修正刑法第十九条的规定 345

开设「司法精神医学」之课程 348

第二章 酗酒驾车在交通往来中的抽象危险 351

一、案例事实 353

二、裁判要旨 353

从罪刑法定原则言 353

从刑事证据法则言 355

三、判决评析 356

本罪为抽象危险犯 356

本罪为继续犯 361

关于「不能安全驾驶」的故意与过失 362

四、结语 368

第三章 强盗罪与诈欺罪的难题 369

一、案例事实 371

二、判决要旨 371

三、判决评析 372

强盗罪的不法所有意图 373

机器不能陷于错误 382

四、结语 385

第一章 都是瓦斯外洩惹的祸 391

一、前言 393

二、降低风险的行为 393

三、推测的承诺 394

四、假象避难 395

二阶论 396

三阶论 397

五、结语 399

第二章 乐极生悲 401

一、前言 403

二、构成要件该当性 403

构成要件结果之实现 403

不为期待的行为 404

作为的可能性 404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 405

保证人地位 406

不作为必须与作为等价 406

客观注意义务的违反与客观预见可能性 407

三、违法性与罪责 408

四、结语 408

第三章 无法避免的禁止错误 409

一、前言 411

二、禁止错误之意义与种类 412

直接禁止错误 413

间接禁止错误 413

三、旧法规定及修正理由 414

四、新法规定及适用 415

符合刑事责任法理 415

涵盖消极的违法性错误 416

「旧法」过渡至「新法」适用上之不同结果 417

五、能否避免错误之判断 417

无法避免的禁止错误 418

可以避免的禁止错误 419

六、结语 421

第四章 祸从天降 423

一、前言 425

二、原因自由行为 425

原因自由行为的种类 426

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基础 427

三、麻醉状态下的违法行为 428

四、原因自由行为与麻醉状态下违法行为的区别 430

五、结语 431

第五章 故意曝光大峡谷底片 433

一、前言 435

二、可能成立毁损罪 435

客观构成要件 435

主观构成要件 437

小结 437

三、可能构成背信罪 437

客观构成要件 438

主观构成要件 439

小结 439

四、结语 439

新修正刑法之要点与评析 443

一、前言 446

二、法例 447

罪刑法定主义 447

从旧从轻原则 448

刑法上之名词定义 448

三、刑法总则之犯罪论部份 453

禁止错误 453

责任能力 456

原因自由行为明文化 459

未遂犯 460

正犯与共犯 464

四、刑法总则之竞合论部份 468

牵连犯之删除 468

连续犯之删除 469

想像竞合之量定宣告刑 470

五、刑法总则之刑罚论部份 471

刑之部分 471

累犯 476

刑之酌科及加减 477

缓刑 479

假释 480

时效 482

保安处分 486

六、刑法分则之部份 490

常业犯之删除 490

犯罪构成要件之修正 491

七、结语 493

名词索引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