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书画美学的思想源流 1
第一章 孔子思想与中国书画美学 2
一、仁学与以人为本 2
二、“多学而识”与“一以贯之” 6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
四、比兴与人天同构 14
五、“尽善尽美”、“过犹不及”与“中庸” 18
第二章 孟子思想与中国书画美学 25
一、“良贵”、“养心”、“养性”与“养吾浩然之气” 25
二、“博学”、“深造”、“尚友”与“必以规矩” 34
三、“眸子”传神与“以意逆志” 39
四、“美”、“大”、“圣”、“神” 46
五、“民贵君轻”与“与民偕乐” 48
第三章 老子思想与中国书画美学 52
一、“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无不为” 52
二、“见素抱朴”与“大巧若拙” 56
三、“有无相生”与“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59
四、“道隐无名”、“惟恍惟惚”与“大象无形” 64
五、“尊道而贵德”与“致虚极,守静笃” 68
第四章 庄子思想与中国书画美学 72
一、“逍遥游”与“游心” 72
二、“技”、“道”与“坐忘”、“心斋” 77
三、“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与“通天下一气” 83
四、“无为为之之谓天”、“法天贵真”与“以天合天” 88
第五章 《周易》思想与中国书画美学 96
一、“反身修德”与“厚德载物” 96
二、“与天地合其德”与“与天地相似” 98
三、“一阴一阳之谓道” 104
四、“立象以尽意” 110
五、饰终及素,“白贲”真境 115
第六章 禅与中国书画美学 119
一、“拈花微笑”与“以心传心” 120
二、“定慧一体不是二” 124
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27
四、“灯笼是心”与“我心即佛” 130
五、“万法尽在自心” 133
第二篇 历代书画美学思想述评 139
第一章 博采众长,承前启后——两汉书画美学思想 140
一、《淮南子》的美学思想 140
二、扬雄的“心画”说 151
三、崔瑗的《草书势》 153
四、蔡邕的《九势》和《笔论》 155
第二章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的《叙画》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160
一、“与易象同体” 160
二、“本乎形者融灵” 163
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168
第三章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张怀瓘的书法美学思想 174
一、“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75
二、“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178
三、“探彼意象,入此规模” 181
四、“惟观神彩,不见字形” 186
五、“冥心玄照,闭目深视” 189
第四章 奇思、奇语与奇境——韩愈的“怪奇”说及其美学思想 191
一、精诚交通,百怪入肠 192
二、构思新奇,意境雄怪 195
三、险语高词,气势磅礴 201
第五章 “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 208
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209
二、“成竹在胸”与“身与竹化” 213
三、“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218
第六章 浩气高格,本色天成——徐渭的书画美学思想 222
一、浩气高格 223
二、“工而入逸” 226
三、“意”、“神”、“韵”、“影” 230
四、“本色”与“天成” 235
第七章 “愈简愈远,愈淡愈真”——八大山人的书画美学思想 240
一、“安能徇机巧,争夺锥刀间” 240
二、“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去而潭不留影” 242
三、“法法不宗而成,笔墨名家奚敢” 245
四、“谈吐趣中皆合道,文辞妙处不离禅” 250
第八章 “自一以至万,自万以治一”——石涛的“一画论”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258
一、“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258
二、“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261
三、“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 264
第九章 大巧若拙,贵得天倪——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 274
一、“作书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274
二、“四宁四毋”说 277
三、“和之以天倪” 279
第十章 “于不可图而图之”——恽格的《南田画跋》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283
一、“天际真人”与“笔笔有天际真人想” 284
二、“非古非今,洗脱畦径” 286
三、“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 291
四、“澄怀观道”与“于不可图而图之” 295
第十一章 大象无形,大美无限——布颜图的《画学心法问答》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303
一、心期于“大” 303
二、师法于“大” 305
三、立意于“大” 308
四、造境于“大” 309
第十二章 “气韵生动为第一义”——方薰的《山静居画论》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312
一、“气韵生动”说的产生 312
二、“气韵生动”说的内涵 314
三、“气韵生动为第一义” 316
第三篇 中国书画美学理论十章 321
第一章 形神论 322
一、“形”与“神”,“游心”与“神游” 322
二、“以形写神”、“不似之似”与“形全神足” 327
三、神思、神笔、神境与神品 335
第二章 神思论 340
一、“万趣融其神思”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40
二、“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与“秉心养术”、“含章司契” 346
三、“畅神”与“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350
第三章 笔墨论 354
一、“六法”与“六要” 354
二、笔墨与太极 360
三、“化工无笔墨” 364
四、“笔墨当随时代” 367
第四章 写意论 371
一、“非画也,真道也” 371
二、“立意”与“写意” 373
三、“意在笔先”、“意存笔后”与“归乎用笔” 376
四、“洗尽尘滓”与“以简为尚” 379
五、“与天地精神往来” 382
第五章 虚实论 384
一、书画的虚实观 384
二、“疏能走马,密不透风”与“疏不容针,密能走马” 388
三、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 390
四、“惟道集虚” 393
第六章 气势论 398
一、“气”的哲学内涵与书画内涵 398
二、“气”与“势”是二而一的 403
三、“气势”与“大美” 408
第七章 美丑论 412
一、“不工之工”与“复归于朴” 412
二、“‘丑’字丘壑未易尽言”与“道通为一” 415
三、“丑到极处”与“美到极处”的统一 419
第八章 诗画论 422
一、诗画同源,殊而相通 422
二、画中有诗,神融形合 424
三、与道体合,境界常新 428
第九章 意境论 431
一、“意境”说的形成 431
二、意境与书画 436
三、意境的审美价值 443
第十章 创新论 449
一、“古人为宾我为主” 449
二、“温故知新”与“借古开今” 454
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459
附录 465
一、“由法而化,雅韵自然”——蒲华的书法美学思想 466
(一)“由法而化”与“纯熟”、“涵养” 466
(二)“栽培心地”、“涵养性天”与“外师造化” 468
(三)“雅韵自然”的神化境界 469
二、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书画大家的美学思想 473
(一)吴昌硕论“苦铁画气不画形” 473
(二)齐白石论“丹青却胜天工巧” 480
(三)黄宾虹论“太极图是书画秘诀” 488
三、借古开今,推陈出新——潘天寿的绘画美学思想 496
(一)“学术之心”与“名利之心” 496
(二)“有常必有变”与“承易而革难” 500
(三)“两大高峰”与“拉开距离” 506
(四)熔南铸北,别树一帜 510
(五)“强骨”而“静气”,“霸悍”而“不雕” 512
四、缘物寄情大黑鸟,驰毫骋墨壮河山——李苦禅的绘画美学思想 515
(一)渊源所在 515
(二)“英也夺我心” 517
(三)“写脑中所理想者” 520
(四)“理想”与“实际” 522
(五)“与天同契” 525
五、“法天贵真”与“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萧龙士的书画美学思想 526
(一)敬天尊地,尚友师今 527
(二)仁者爱人,宁静致远 529
(三)追真求朴,法厚贵重 533
参考书目 538
图录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