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3
一、中医康复学的概念 3
二、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 4
第二节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内容 5
一、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 5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6
三、中医康复疗法 6
四、临床康复 6
第三节 中医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7
一、远古时期 7
二、先秦时期 7
三、两汉魏晋时期 8
四、隋唐时期 9
五、宋金元时期 10
六、明清时期 11
七、近现代时期 12
第四节 中医康复学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13
第二章 中医康复学的基础理论 14
第一节 阴阳五行论 14
第二节 脏腑经络论 15
第三节 精、气、神论 16
第四节 情志论 17
第三章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19
第一节 整体康复观 19
一、人与自然一体观 19
二、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 20
三、人与社会一体观 21
第二节 辨证康复观 22
一、康复辨证的原则 23
二、康复辨证的运用 24
第三节 功能康复观 25
一、恢复脏腑组织功能 26
二、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 26
三、功能补偿 27
第四节 综合康复观 27
一、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 27
二、综合康复的意义 28
第五节 康复预防观 29
一、未病先防 29
二、既病防变 30
三、瘥后防复 31
第四章 中医康复疗法 32
第一节 中医心理康复法 32
一、情志相胜法 33
二、情志引导法 34
三、行为疗法 39
四、色彩疗法 40
第二节 中药康复法 42
一、中药内治法 42
二、中药外治法 44
第三节 针灸康复法 47
一、针刺疗法 48
二、艾灸疗法 49
三、其他针灸疗法 49
四、针灸康复机制 51
[附]现代研究 52
第四节 推拿康复法 53
一、推拿手法 53
二、推拿疗法在中医康复中的应用 59
第五节 传统体育康复法 60
一、八段锦 60
二、太极拳 66
三、洗髓易筋经 68
四、五禽戏 72
第六节 气功康复法 74
一、放松功 74
二、内养功 75
三、强壮功 76
四、站桩功 77
五、保健功 78
六、五行掌 80
七、六字诀 81
第七节 饮食康复法 82
一、饮食疗法 82
二、药膳疗法 87
第八节 自然康复法 88
一、矿泉疗法 89
二、日光疗法 91
三、空气疗法 92
四、砂浴 92
五、海水浴 94
六、森林浴 94
七、洞穴浴 95
八、泥浴 96
第九节 传统物理康复法 97
一、冷疗法 97
二、热疗法 98
三、蜡疗法 99
四、磁疗法 100
五、芳香疗法 101
第十节 娱乐康复法 102
一、音乐疗法 103
二、歌咏疗法 106
三、舞蹈疗法 107
四、影视戏剧疗法 107
五、琴棋书画疗法 108
六、游戏疗法 109
第五章 康复护理 111
第一节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特点 111
一、整体护理 111
二、辨证护理 112
三、综合护理 113
第二节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内容 114
一、起居护理 114
二、饮食护理 115
三、情志护理 115
四、功能护理 116
五、褥疮护理 117
六、外治护理 117
第六章 病残、伤残诸证 121
第一节 偏瘫 121
第二节 截瘫 128
第三节 脑瘫 133
第四节 脑外伤后遗症 137
第五节 烧烫伤后遗症 140
第六节 骨折 145
第七节 软组织损伤 151
第七章 老年、慢性病证 155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155
第二节 高血压病 159
第三节 冠心病 163
第四节 糖尿病 167
第五节 高脂血症 172
第六节 肥胖症 177
第七节 血管性痴呆 183
[附]阿尔茨海默病 188
第八节 类风湿关节炎 189
第九节 强直性脊柱炎 194
第十节 恶性肿瘤 200
第十一节 颈椎病 207
第十二节 肩关节周围炎 213
第十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18
第十四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 225
第十五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31
第八章 其他 236
第一节 亚健康状态 236
第二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240
第三节 睡眠障碍 246
第四节 抑郁症 250
[附]焦虑症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