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2
第一节 什么是行为医学 2
一、行为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2
二、行为医学的大体框架 4
第二节 行为的基本特征与行为障碍的分类 7
一、行为的基本特征 7
二、行为障碍的分类与特征 10
第三节 行为医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 12
一、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 13
二、精神或行为障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13
三、涉及儿童的研究 14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16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动物学起源 16
一、摄食与觅食行为 16
二、性行为 16
三、抚幼行为 17
四、攻击和自我防御行为 17
五、探究与追求刺激行为 17
六、社群行为 18
七、利他行为 18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18
一、进化与自然选择 18
二、基因、基因型变异与行为 19
第三节 脑可塑性、应激与行为的生物适应性 25
一、发育期应激对发育可塑性的影响及疾病易感性 26
二、应激相关精神病理的脑可塑性机制 27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30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30
一、心理活动的定义 30
二、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30
三、心理活动的特征 32
第二节 个性的形成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33
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34
二、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39
第三节 应激、应付与心理控制感 43
一、应激与应激原 43
二、应激的心理应付方式与防御机制 44
三、心理控制感 45
第四章 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50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 51
一、什么是社会化 51
二、社会化的目的 51
三、社会化的场所 52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53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控制 55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55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 55
第五章 行为的动物实验方法 59
第一节 动物行为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60
一、条件反射 60
二、奖励与惩罚 60
第二节 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操作规范 61
一、动物实验伦理 62
二、实验操作规范 62
第三节 实验设计原理 63
一、设计的艺术 63
二、生物学统计 64
三、行为学动物实验观测的一般指标 64
第四节 学习记忆和痴呆症模型 65
一、记忆的分类 65
二、空间记忆模型 65
三、工作记忆模型 67
四、非陈述性记忆动物模型 74
第五节 精神疾病模型 77
一、抑郁症模型 77
二、焦虑症模型 79
三、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模型 80
四、精神分裂症模型 81
五、毒品成瘾模型 82
第六章 人类行为障碍的评估与诊断方法 87
第一节 行为障碍诊断与评估的基本程序 87
一、确定目标行为 87
二、获取行为信息 87
三、所获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88
四、诊断决策 88
第二节 行为诊断评估技术 88
一、行为访谈 88
二、行为观察 89
三、自我监控 92
四、生理心理测量 92
五、神经影像学检查 93
第三节 行为诊断评估中常用的心理测验 94
一、智力测验 94
二、人格测验 96
三、神经心理测验 99
第七章 精神应激的致病机制 104
第一节 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几个基本观点 104
一、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共同通路:内稳态失衡 104
二、精神应激致病的分化机制:个体素质还是应激原特征 106
第二节 精神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107
一、肾上腺素 108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109
三、皮质内固醇 110
四、其他与应激反应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或调质 111
第三节 精神应激的神经解剖学机制 116
一、前额叶 116
二、下丘脑腹侧核 116
三、杏仁核 117
四、海马 118
五、大脑的偏侧性 119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 120
第一节 急性应激障碍 120
一、临床特点 120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21
三、治疗 121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122
一、临床特点 123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23
三、治疗 124
第三节 适应性障碍 125
一、临床特点 125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25
三、治疗 126
第四节 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126
一、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 126
二、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有关因素 127
三、心理干预方法 128
第九章 神经症 130
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0
一、病因 130
二、神经症发生的心理学机制 131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34
一、脑功能失调症状 134
二、情绪症状 135
三、强迫症状 136
四、疑病症状 137
五、躯体不适症状 137
六、睡眠障碍 138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38
一、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38
二、神经症的治疗 139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40
一、焦虑症 140
二、强迫症 143
三、恐惧症 144
四、神经衰弱 146
五、癔症 148
六、疑病障碍 151
第十章 功能性躯体障碍与心身疾病 153
第一节 功能性躯体障碍 153
一、概述 153
二、分类、诊断和治疗 155
三、常见的功能性躯体障碍 156
第二节 心身疾病 166
一、概念 166
二、心身疾病的历史与现状 166
三、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167
四、心身疾病的分类 169
五、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169
六、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70
第十一章 进食行为及其障碍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 173
一、流行病学 173
二、病因学 174
三、临床表现 174
四、病程和预后 17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75
六、治疗 176
第三节 神经性贪食 177
一、流行病学 178
二、病因学 178
三、临床表现 17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79
五、病程和预后 180
六、治疗 180
第四节 神经性呕吐 181
第五节 肥胖症 182
一、流行病学 182
二、病因学 182
三、临床特征 183
四、病程和预后 183
五、治疗 183
第十二章 性行为及其障碍 184
第一节 对人类性行为的一般认识 184
一、性驱力的产生 184
二、性行为 185
三、人类正常的性反应周期 186
四、影响性行为动机的因素 187
五、男女性欲需求的差异 187
六、倡导正确的性态度和健康的性行为 188
第二节 性的禁锢 189
一、性禁锢的历史 189
二、性禁锢的表现形式 191
三、性禁锢的危害 192
第三节 性的放纵 193
一、性放纵的历史 193
二、性放纵的常见表现形式 194
三、对性放纵行为的理论解释 195
四、性放纵的危害 196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 197
一、病因 197
二、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 197
三、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199
第五节 性心理障碍 202
一、性心理障碍常见的表现形式 203
二、性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处理 207
第十三章 自杀行为和暴力攻击行为 209
第一节 自杀行为 209
一、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 209
二、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209
三、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评估 211
四、自杀行为的预防 212
五、自杀行为的处理 213
第二节 暴力攻击行为 214
一、流行病学资料 214
二、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 214
三、暴力攻击行为的评估和预测 216
四、暴力攻击行为的处理 217
第十四章 成瘾行为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第二节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 222
一、历史与现状 222
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 222
三、药物依赖解释模型 227
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检查与诊断 228
五、阿片类药物成瘾 229
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成瘾 233
七、酒成瘾 235
第三节 非化学物质成瘾 241
一、网络成瘾 241
二、病理性赌博 244
三、拔毛癖 247
四、偷窃狂 249
第十五章 迷信与神秘行为 251
第一节 迷信行为 251
一、迷信的概念 251
二、迷信活动的心理社会背景 253
三、迷信活动的群体特征 253
四、迷信的主要表现形式 254
五、迷信与健康 257
六、迷信行为的历史作用 258
七、迷信行为的危害与控制 259
第二节 神秘行为 259
一、巫术 259
二、催眠术 262
三、人体特异功能 265
第十六章 儿童青少年常见行为障碍 267
第一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267
一、概述 267
二、病因 267
三、临床表现 269
四、病情发展过程与预后 270
五、诊断 271
六、鉴别诊断 273
七、治疗 274
第二节 品行障碍 278
一、概述 278
二、病因 278
三、临床表现 279
四、病程与预后 279
五、诊断 280
六、鉴别诊断 281
七、治疗 281
第十七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284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285
一、“行为论”崛起前的背景 285
二、“行为治疗”的先驱人物 288
三、行为治疗在英国的发展 291
四、行为治疗在美国的发展 292
五、美国行为治疗和英国行为治疗发展的相互影响 294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 295
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整合 296
二、“行为论”和传统理论的整合 296
三、动物实验对传统行为定律的挑战 296
四、对Wolpe系统脱敏治疗的剖析 299
五、治疗师对行为治疗的质疑 300
六、艾理斯(Albert Ellis)和贝克(Aaron T.Beck)的“认知疗法” 301
七、行为治疗和认知疗法的整合 302
第十八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证医学中的地位 305
第一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305
一、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05
二、认知行为治疗的当代理论 307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证研究 312
一、认知行为治疗实证研究的提出 312
二、什么是认知疗法的科学证据 313
三、认知疗法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314
四、确定实证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314
第三节 如何看待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316
一、“研究效应”(efficacy)和“临床疗效”(effectiveness) 316
二、“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317
第十九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319
第一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319
一、良好的治疗同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成功条件 319
二、治疗要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 319
三、认知疗法强调“现在”为首要 320
四、认知疗法是针对患者的问题为主导 320
五、认知疗法是短程及有时限的 320
六、认知行为治疗是规格化和指导性的 321
七、认知疗法是建立在情感障碍基础上的认知理论 322
八、认知行为治疗依仗归纳方法*并采用“苏格拉底”的逻辑提问 322
九、认知行为治疗是本于教育的模式 323
十、家庭作业是认知疗法的核心手段之一 323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24
一、认知行为治疗的步骤 324
二、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改变患者谬误思想的10个方法 328
三、认知行为治疗中常用的其他技巧 329
四、小结 330
第二十章 几种重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332
第一节 急性精神创伤事件的危机干预 332
一、概述 332
二、紧急事件应激管理 332
三、紧急心理救援(Psychological First-Aid) 336
四、小结 340
第二节 心理技能训练 340
一、心理技能的概念 341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342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343
四、思维方式训练 343
五、情绪调节技术 344
六、社交技能训练 345
七、应激处理训练 345
第三节 道家认知疗法 346
一、道家认知疗法的发展 346
二、道家处世养生原则 346
三、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 347
四、道家认知疗法操作方法 348
五、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证及疗效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