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学的对象、内容和分科 1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
三、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6
第一章 总论 7
第一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8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8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9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14
一、地球外部圈层 14
二、地球内部圈层 17
第三节 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29
一、地质作用 29
二、地质年代 31
第二章 矿物 33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征 34
一、结晶的基本概念 34
二、矿物的形态 40
三、矿物的化学性质 44
四、矿物的物理性质 50
第二节 矿物分类和重要矿物 62
一、矿物分类和命名 62
二、重要矿物简述 64
第三章 岩石 109
第一节 岩浆活动 109
一、岩浆、岩浆活动和岩浆岩的概念 109
二、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10
三、岩浆的侵入作用 124
第二节 岩浆岩 128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128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134
三、岩浆岩的分类 140
四、主要的岩浆岩 144
五岩浆的种类和来源 154
第三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58
一、先成岩石的破坏阶段 159
二、搬运作用阶段 169
三、沉积作用阶段 172
四、成岩作用阶段 179
第四节 沉积岩 181
一、沉积岩的组成成分 181
二、沉积岩的颜色 183
三、沉积岩的构造 185
四、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的沉积岩 192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12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 213
二、变质岩的特征 215
三、变质作用的类型和主要的变质岩 220
岩石小结 237
第四章 矿床 241
第一节 矿床的概念和分类 241
一、矿床、矿石、品位和矿体的概念 241
二、矿产的工业分类 244
三、矿床的成因分类 245
第二节 内生矿床 246
一、岩浆矿床 246
二、伟晶岩矿床 253
三、气化热液矿床(岩浆期后矿床) 254
第三节 外生矿床 260
一、风化矿床 261
二、沉积矿床 265
三、可燃有机岩矿床 69
第四节 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276
一、变质矿床 276
二、多成因矿床 277
第五章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279
第一节 地壳运动和地壳成层构造 279
一、地壳运动概述 279
二、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方法 285
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岩层产状 292
第二节 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原理 296
一、应力与变形 296
二、应变椭球体及其运用 305
第三节 褶皱变动 309
一、褶曲要素 310
二、褶曲的基本形式 312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313
四、褶皱构造形成的力学方式 320
五、褶皱构造的野外分析方法 325
六、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327
第四节 断裂变动 328
一、节 理和劈理 328
二、断层 333
第五节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352
一、各种岩层产状和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352
二、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356
第六章 地震 359
第一节 地震的成因类型 361
一、构造地震 361
二、火山地震 363
三、塌陷地震 364
四、水库地震和其它地震 364
第二节 构造地震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分类 365
一、构造地震发展的一般过程 365
二、构造地震的分类 365
第三节 地震波、地震仪和地震谱 368
一、地震波 368
二、地震仪和地震谱 370
三、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的测定 372
第四节 震级和烈度 374
一、震级 374
二、烈度 375
第五节 地震的分布规律 381
一、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382
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384
第六节 地震预报 90
一、地震区域划分 390
二、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392
三、历史地震分析 393
四、地震前兆 395
第七章 大地构造学说介绍 399
第一节 有关地壳运动的假说 399
一、收缩说 399
二、均衡说 400
三、对流说 401
四、膨胀说 402
第二节 地槽-地台学说 403
一、地槽 404
二、地台 412
三、过渡区 417
四、关于大地构造的若干理论问题 418
第三节 地质力学 420
一、构造形迹及其力学性质鉴定 431
二、构造形迹的序次与等级 434
三、构造体系 437
四、关于地壳运动问题 458
五、地质力学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464
第四节 板块构造学说 466
一、历史的回顾 467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 474
三、板块构造与各种地质作用的关系 483
四、中国板块构造轮廓及其划分 487
第五节 中国各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489
一、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490
二、断块构造学说 493
三、地洼学说 496
四、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498
第八章 地史的研究方法和地质年代 501
第一节 地史的研究方法 501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502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508
三、构造历史分析 514
第二节 地层系统与地质时代 515
一、岩性地层单位 516
二、年代地层单位 517
三、地质时代单位 519
四、地层符号 519
五、地质年代表 521
第九章 各代地史概况 523
第一节 前古生代 523
一、太古代 524
二、元古代 531
三、震旦纪 543
第二节 早古生代 551
一、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551
二、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大地构造的轮廓和变化 556
三、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560
四、中国早古生代矿产 565
第三节 晚古生代 566
一、晚吉生代的生物界 567
二、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大地构造的发展——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重大变革时期 573
三、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581
四、中国上古生界的特征 584
五、中国晚古生代矿产 590
第四节 中生代 591
一、生物界的新发展 592
二、中生代世界大地构造的演化 58
三、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604
四、中国东部中生界特征 608
五、中生代矿产 614
第五节 新生代 614
一、新生代的生物界——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 614
二、新生代地壳发展的特征 617
三、中国第三纪古地理、地层和矿产 620
四、中国第四纪古地理、地层和矿产 620
五、第四纪大冰期 635
六、人类的出现 638
参考文献 645
后记 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