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环地中海文化圈的形成 2
一 环地中海东部文化的演进 2
二 环地中海文化中心西移希腊和罗马 16
第二节 希腊罗马本土政制与文化的走向 20
一 马其顿与希腊:两种政治理念的冲突 21
二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 28
三 政制的“东方化”:君主与帝国 38
四 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融 50
第三节 晚期希腊哲学的转向与特征 57
一 从“为什么”,“是什么”转向“为了什么” 57
二 从求“真”转向求“善” 63
三 从处世哲学走向宗教信仰 66
第四节 晚期希腊哲学的史料 69
一 晚古时代的汇编、综述和注释 70
二 现代学者的校勘、整理和编纂 80
三 工具书 85
四 现代学者的著作和论文集 87
第一编 伊壁鸠鲁学派 103
第一章 伊壁鸠鲁概论:生平、著作与学派 106
第一节 文献 106
一 伊壁鸠鲁原著 106
二 卢克莱修著作 109
三 其他古代相关著作 111
四 现代研究著作 113
第二节 生平与特色 115
第三节 伊壁鸠鲁学派的发展 129
一 雅典时代 130
二 罗马时代 131
三 小亚时代 141
第四节 总问题与总体系 149
第二章 标准论(认识论) 159
第一节 经验论 163
第二节 感性与前把握观念 175
第三节 判断与推理 182
第三章 自然学说 192
第一节 原子与虚空:双本原 194
一 原子的证明 196
二 虚空的证明 203
三 “存在等级表”上的其他成员 208
四 万物总体无限 214
五 原子的运动 220
六 原子的属性 227
第二节 灵魂、影像、神 231
一 灵魂论 231
二 影像论 239
三 伊壁鸠鲁的神 243
第三节 天文学 251
第四节 小结与比较 264
第四章 治疗、伦理与政治 272
第一节 治疗哲学 272
第二节 目的论的伦理学 297
第三节 还原论的政治思想 306
一 大序的颠倒 307
二 约定论的正义观 309
三 共同体与友谊 318
四 人类发展史 323
第四节 与其他流派思想的比较 331
一 与怀疑论哲学的比较 332
二 与斯多亚哲学的比较 337
小结 344
第二编 斯多亚学派 353
第五章 斯多亚哲学导论 354
第一节 斯多亚学派的影响和研究状况 355
第二节 总特色:悖论与自洽的统一 366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史 368
一 芝诺的思想历程与斯多亚学派的传承 369
二 斯多亚学派的发展阶段 378
第四节 问题意识及解题基本思路 408
第六章 斯多亚学派的“第一哲学” 414
第一节 第一哲学的缘起与思路 415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对于“第一哲学”的推进 430
一 斯多亚学派有没有第一哲学? 430
二 斯多亚学派的“真正存在” 433
三 “次级存在”与“谓述” 447
四 共相:更次一级的存在以及颠倒的线段喻 455
五 问题与发展 460
小结 471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 473
第一节 总论:对象、意义和问题 473
一 自然哲学的对象 473
二 自然哲学的意义和问题 480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自然哲学的基本原则 484
一 主动原则与被动原则的同一:生机一体论 484
二 终极原因与整个世界的同一:宇宙大动物 493
三 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对应:灵魂与人 501
第三节 斯多亚自然哲学的基本问题 510
一 目的论与决定论 510
二 混合 515
三 虚空和连续 518
第四节 决定论与自由 523
一 因果决定论 525
二 自由的维系与“内因”学说 530
三 回到命运抑或新自由? 543
第五节 与其他学派的自然哲学的对比 549
一 斯多亚自然哲学与柏拉图派自然哲学的对峙 550
二 斯多亚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派自然哲学的对峙 554
第六节 斯多亚学派的神学护道学 563
一 神的本性:自然泛神论 564
二 神之存在的种种证明 570
三 神是否关注和主宰世界——神义论 578
第八章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认识论” 586
第一节 斯多亚学派认识论的总体特色和问题意识 586
第二节 印象、概念与“把握性印象” 596
一 印象、词与概念 598
二 把握性印象 611
第三节 命题、复合命题与推理 624
一 命题分类 626
二 复合命题 628
三 推理学说与发现的逻辑 633
第四节 自然奥秘认识论 644
一 形式化和公理化的意义 644
二 一种可能的解释:分工与护道学 647
三 反思:理性宗教及其困难 661
第九章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治疗哲学 673
第一节 斯多亚伦理学的问题意识 673
一 是悖论还是创新 674
二 斯多亚伦理学的起点之争 675
三 伦理学与治疗哲学 680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的治疗哲学 682
一 疾病和病因 682
二 治疗在于重估价值观 696
三 贤哲与健康 714
四 自然哲学支持伦理—治疗学 723
第三节 斯多亚伦理学 742
一 模式与问题 743
二 道义论反对功利主义 746
三 德性论与道义论的关系 753
四 道德动机与情景主义 761
第四节 晚期斯多亚学派与“应用伦理学” 779
一 智术师的挑战与柏拉图的回应:技艺与力量 780
二 治疗技艺与应用伦理 781
三 治疗的路径:情理辨析 787
四 治疗技艺与修辞技艺 805
第五节 比较与反思 818
一 自然主义的问题 818
二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827
三 与其他伦理—治疗哲学的比较 841
小结 848
第三编 怀疑派 861
第十章 概述 864
第一节 一般研究状况及史料 864
第二节 怀疑论发展的各阶段 870
一 创始阶段 872
二 柏拉图“新学园派”的怀疑主义 879
三 安尼西德穆与皮罗主义复兴 900
四 晚期怀疑派 904
第十一章 怀疑派对于“独断论”的批判 908
第一节 怀疑派的终极目的和基本思路 908
第二节 “二律背反”:怀疑派的各个“式” 914
第三节 现象之间的对立:“十式” 920
第四节 “五式”与“二式” 940
第十二章 怀疑派对于各种具体学科的批判 950
第一节 批判逻辑学 952
一 关于真理标准的反思 954
二 怀疑论是悖论吗? 967
第二节 批判自然哲学 977
一 怀疑论论神 979
二 怀疑论对“原因”理论的批评 994
三 对时空运动的怀疑 997
第三节 批判伦理学 998
第四节 批判其他诸学科技艺教师 1008
一 反语文学家 1011
二 反演说家 1023
三 反几何学家 1027
四 反算术学家 1030
五 反占星术师 1032
六 反音乐学家 1044
第十三章 对怀疑论意义的反思 1048
第一节 怀疑论在认识论上的意义 1048
一 希腊哲学史中对于感性和理性的态度演变 1049
二 怀疑论对感性认识的客观真理性的怀疑 1054
三 怀疑派对于理性认识的批评 1065
第二节 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元哲学 1086
一 一切命题“同等可证”:理论无真理可言 1087
二 作为命题系统的理论无价值可言 1092
三 怀疑论自身是不是一种“理论” 1094
第三节 怀疑派:生活与理论 1102
一 独断论理论能否指导生活 1104
二 怀疑派的指点能否帮助生活 1109
小结 1123
第四编 普罗提诺与新柏拉图主义 1127
第十四章 普罗提诺概论:生平、著作与思想资源 1131
第一节 普罗提诺的生平 1133
第二节 普罗提诺著作的编定 1141
第三节 普罗提诺的思想资源 1162
一 与柏拉图哲学的关系 1164
二 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关系 1166
三 与斯多亚派的关系 1168
四 与毕泰戈拉学派的关系 1169
五 东方思想的影响 1170
第十五章 普罗提诺的一元多层哲学体系 1172
第一节 太一 1174
一 “太一”之得出 1175
二 太一之超越性 1181
三 太一的创造性 1190
第二节 纯思 1196
一 纯思失去最高统一 1197
二 纯思仍有高度自足与统一 1200
三 纯思所特有的生命性与创造性 1209
第三节 普遍灵魂 1217
第四节 人与宇宙 1234
一 人 1242
二 人与宇宙 1256
三 质料 1267
第五节 回归 1277
一 回归的必要 1278
二 回归的动力 1296
三 回归之路 1307
第十六章 在那个时代中看普罗提诺 1320
第一节 希腊化—罗马时期的时代问题及哲学的回应 1321
第二节 与诺斯替派思想的异同 1324
第三节 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1342
第十七章 柏拉图主义学派的发展 1354
第一节 普罗提诺之后新柏拉图主义诸派概观 1354
第二节 波菲利 1364
第三节 扬布里丘 1375
第四节 普罗克洛 1385
小结 1401
第五编 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 1405
第十八章 基督教和希腊主义 1409
第一节 希腊化时期:历史、地理和心理的转变 1409
第二节 希腊化和希腊主义 1412
第三节 基督教和希腊主义 1415
第四节 希腊主义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 1421
第五节 早期护教士和希腊主义 1428
第十九章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时代和生平 1435
第一节 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希腊主义的延伸 1437
第二节 雅典和卡帕多西亚 1444
第三节 希腊之思和基督之信 1453
第四节 新阿里乌主义之争和希腊哲学的基础 1457
第二十章 三位一体神学 1462
第一节 ousia和physis 1464
第二节 physis、logos和ousia 1471
第三节 physis和hypostasis 1477
第四节 physis与基督的二性 1482
第五节 physis和koinonia 1488
第六节 physis和dynamis 1498
第二十一章 神的形像:希腊基督教的人论 1502
第一节 伊利奈乌的“神的形像”说 1504
第二节 斐洛和奥利金的“神的形像”说 1511
第三节 阿波里拿留的“神的形像”说 1522
第四节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神的形像”说 1527
第二十二章 罪、自由意志和教化 1539
第一节 罪之解读与救赎之路 1541
第二节 自由意志和理智 1552
第三节 教化(paideia)与成圣 1559
第二十三章 普救主义和万物归一 1569
第一节 两种救赎论 1570
第二节 普救论的创造论基础 1572
第三节 普救论和神的爱 1578
第四节 apokatastasis 1585
小结 1593
大结局:希腊哲学的终结与启示 1596
附录 1629
《希腊哲学史》第一、二、三卷要义 1631
一 《希腊哲学史》第一卷 1631
二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1640
三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 1658
参考书目 1742
译名对照 1768
后记 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