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系统节电与节电工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梦公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2445089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工艺用电系统中电力传动设备、电加热设备、电化学工业设备、电气照明设备的节电技术;供配电系统中降低网络线损、合理补偿无功功率和改善电能质量的节电技术;用电管理系统中计划用电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电能平衡管理、产品电耗定额管理以及能源管理系统的节电技术。

绪论 1

0.1单体设备节电与系统节电 1

0.1.1单体设备节电 1

0.1.2系统节电、企业节电的发展方向 1

0.2工厂节电工程,系统节电的技术支撑体系 2

0.2.1工厂系统节电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工厂节电工程的建立 2

0.2.2工厂现代节电技术、节电工程的体系结构元素 4

第1章 用电设备与用电负荷 9

1.1用电设备及其分类 9

1.2用电负荷及其特性 10

1.2.1电力负荷分类 10

1.2.2用电负荷分类 10

1.2.3用电负荷构成 11

1.2.4用电负荷特性 11

1.2.5工业用电负荷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5

第2章 电力传动设备的节电技术 19

2.1电力传动设备 19

2.2三相异步电动机节电技术 19

2.2.1电动机的节电技术 19

2.2.2电动机的损耗 20

2.2.3电动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及其效率、功率因数曲线 22

2.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合理选择 25

2.3.1合理选择电动机 25

2.3.2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选用 29

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 30

2.4.1电动机的调速节能技术 30

2.4.2电力传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31

2.5电动机经济运行的管理 34

2.5.1经济运行档案的建立 34

2.5.2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 34

2.5.3电动机的定期维修 34

2.6风机的节电技术 35

2.6.1风机节电技术概述 35

2.6.2风机的合理选择 40

2.6.3风机的经济运行 42

2.6.4非经济运行风机的技术改造 48

2.6.5风机经济运行的管理 51

2.7泵的节电技术 51

2.7.1泵节电技术概述 51

2.7.2泵的合理选择 56

2.7.3泵的经济运行 58

2.7.4非经济运行泵的技术改造 59

2.7.5泵经济运行的管理 61

第3章 电加热设备的节电技术 63

3.1电加热及其设备 63

3.2炼钢电弧炉 64

3.2.1电弧炉炼钢工艺过程 64

3.2.2炼钢电弧炉的电气性能参数 66

3.2.3炼钢电弧炉的热平衡 76

3.2.4炼钢电弧炉的工作特性 78

3.3炼钢电弧炉的节电技术 80

3.3.1炼钢电弧炉节电技术概述 80

3.3.2减少有用热的措施 80

3.3.3减少电损失的措施 81

3.3.4减少热损失的措施 82

3.3.5缩短单位冶炼时间的措施 83

3.3.6电弧炉在合理用电制度下的运行 84

3.3.7对现有炉子的技术改造 91

3.4直流电弧炉 91

3.4.1直流电弧炉的供电系统 91

3.4.2直流电弧炉的用电制度 93

3.5电阻炉的节电技术 94

3.5.1电阻炉概述 94

3.5.2电阻炉的合理选择 97

3.5.3电阻炉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 98

3.6电焊机的节电技术 99

3.6.1电焊机概述 99

3.6.2电焊机的合理选择 100

3.6.3电焊机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 104

3.7空调设备的节电技术 107

3.7.1空调设备节电技术概述 107

3.7.2空调设备的合理选择 110

3.7.3空调设备的经济运行 113

3.7.4空调设备经济运行的管理 117

第4章 电化学工业设备的节电技术 118

4.1电化学工业及其设备 118

4.2铝电解生产概述 119

4.2.1铝电解生产过程 119

4.2.2铝电解槽的性能参数 123

4.2.3铝电解槽的能量平衡 128

4.2.4铝电解槽的供电系统 129

4.3铝电解槽的节电技术 130

4.3.1铝电解槽的节电措施和途径 130

4.3.2提高电流效率的措施 130

4.3.3降低槽平均电压的措施 131

4.3.4铝电解槽的能量平衡与降低电耗的途径 134

4.3.5铝电解槽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135

第5章 电气照明设备的节电技术 137

5.1电气照明设备节电概述 137

5.1.1电气照明设备 137

5.1.2电气照明设备的节电措施 138

5.2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 139

5.2.1照明方式的选择 139

5.2.2高效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139

5.2.3照度的选择 141

5.2.4电压的选择 141

5.2.5供电和控制方式的选择 142

5.2.6导线截面的选择 143

5.2.7电压损失校验 143

5.3电气照明设备的经济运行及其管理 145

5.3.1影响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因素 145

5.3.2保证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措施 145

5.3.3电气照明设备经济运行的管理 147

第6章 降低供配电网络损耗 149

6.1供配电网络损耗概述 149

6.1.1供配电网络损耗 149

6.1.2线损率 151

6.2供配电网络损耗计算和分析 151

6.2.1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的目的 151

6.2.2线损理论计算基础 152

6.2.3供电网络线损计算 154

6.2.4高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 154

6.2.5低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 155

6.2.6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的线损计算 156

6.2.7供配电网络总线损电量计算 159

6.2.8供配电网络线损分析 161

6.3降低供配电网络损耗的措施 162

6.3.1影响供配电网络损耗的因素及降损的技术措施 162

6.3.2合理减少负荷功率的措施 162

6.3.3合理提高线路电压的措施 164

6.3.4提高负荷功率因数的措施 166

6.3.5减少线路电阻的措施 166

6.3.6网络结构合理的措施 172

6.3.7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 179

第7章 无功功率的合理补偿 180

7.1无功补偿概述 180

7.1.1无功功率补偿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180

7.1.2企业供配电网络无功功率的平衡 182

7.1.3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184

7.2异步电动机的综合经济运行 185

7.2.1异步电动机的综合经济运行计算 185

7.2.2保证异步电动机综合经济运行的措施 187

7.2.3轻载节能技术 187

7.2.4非经济运行电动机的技术改造 191

7.2.5电动机检修质量的提高 194

7.3电力变压器的节电技术 195

7.3.1电力变压器节电技术概述 195

7.3.2电力变压器的合理选择 199

7.3.3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201

7.3.4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管理 207

7.4电力变流器的节电技术 207

7.4.1电力变流器概述 207

7.4.2电力变流器的经济运行 211

7.5同步电动机补偿 213

7.5.1同步电动机补偿概述 213

7.5.2同步电动机的补偿能力 215

7.5.3同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 215

7.6并联电容器补偿 215

7.6.1并联电容器补偿概述 215

7.6.2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确定 216

7.6.3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式 217

7.6.4并联电容器的投切方式 219

7.6.5并联电容器运行的管理 220

7.7静止无功补偿器补偿 221

7.7.1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概述 221

7.7.2晶闸管相控电抗器型SVC 223

7.7.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SVC 225

第8章 电能质量的改善 229

8.1电能质量概述 229

8.2频率偏差及其调整措施 229

8.2.1频率偏差的允许值 229

8.2.2频率偏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29

8.2.3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230

8.3电压偏差及其调整措施 230

8.3.1电压偏差及其允许值 230

8.3.2电压偏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33

8.3.3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235

8.3.4用户电压无功管理 237

8.4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 239

8.4.1电压波动与闪变概述 239

8.4.2炼钢电弧炉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 241

8.4.3电阻焊机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 243

8.4.4电动机起动引起的电压变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 243

8.4.5轧钢机引起的电压波动与闪变及其改善措施 244

8.5谐波及其抑制措施 245

8.5.1谐波及其允许值 245

8.5.2电力系统的谐波源 248

8.5.3谐波的危害 248

8.5.4谐波的抑制措施 249

8.6三相电压不平衡及其改善措施 257

8.6.1三相电压不平衡及其允许值 257

8.6.2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258

8.6.3三相电压不平衡的改善措施 259

第9章 计划用电管理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263

9.1计划用电概述 263

9.2计划用电管理 264

9.2.1电力、电量指标分配与考核 264

9.2.2计划用电的法律管理手段 265

9.2.3计划用电的经济管理手段 266

9.2.4计划用电的技术管理手段 267

9.3调整用电负荷 268

9.3.1调整负荷的基本概念 268

9.3.2调整负荷的经济效益 268

9.3.3调整负荷的原则 271

9.3.4调整负荷的方法 272

9.4电力需求侧管理 273

9.4.1需求侧管理(DSM) 273

9.4.2需求侧管理与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 274

9.4.3我国开展需求侧管理的情况 277

第10章 电能平衡管理 279

10.1电能平衡概述 279

10.1.1电能平衡 279

10.1.2电能利用率 280

10.1.3电能分布图 282

10.2电能平衡管理 283

10.2.1电能平衡的原则 283

10.2.2电能平衡的内容与步骤 283

10.2.3供配电设备电能利用率测定计算 283

10.2.4用电设备电能利用率测定计算 286

第11章产品电耗定额管理 299

11.1电耗定额概述 299

11.1.1电耗和电耗定额 299

11.1.2电耗定额的分类 299

11.1.3电耗定额计算范围 300

11.2电耗定额制定 303

11.2.1电耗定额制定的原则 303

11.2.2电耗定额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303

11.2.3制定电耗定额的方法 303

11.2.4电耗定额的计算 305

11.3电耗定额管理 307

11.3.1加强电耗定额管理的意义 307

11.3.2电耗定额的管理 308

第12章 能源管理系统电力部分 309

12.1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309

12.1.1能源管理系统(EMS) 309

12.1.2能源管理系统的构成 309

12.1.3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任务 311

12.2能源管理系统电力部分的功能 312

12.2.1数据收集处理功能 312

12.2.2监控功能 314

12.2.3管理功能 321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