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安倍淳吉著;罗大华,鲁学海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1404579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基本框架 1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1

第一节 前言 1

第二节 作为人性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3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13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方法的准则 16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体系的位置和课题 21

第二章 犯罪行为(非行)的社会心理学 27

第一节 犯罪行为(非行)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的地位 27

第二节 犯罪行为(非行)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事实 32

第三节 犯罪行为(非行)与社会影响体制 38

第四节 与犯罪行为(非行)相关的各情境的构造与机能 42

第二编 方法及其运用 47

第三章 接近法的基本概念 47

第一节 “犯罪行为(非行)形成空间”的构造和机能 47

一、“犯罪行为(非行)形成空间”的基本构造 47

二、“犯罪行为(非行)形成空间”的历史场的构造 49

三、“犯罪行为(非行)形成空间”的两个机能场 50

四、“犯罪行为(非行)场合”及其现象记述的结构 52

五、“犯罪行为(非行)”场的机能条件的现象记述结构 54

第二节 犯罪行为(非行)类型论 57

一、犯罪行为(非行)类型论的意义 57

二、发生的(原型的)犯罪理论类型和现象的(显型的)犯罪类型 59

三、犯罪行为(非行)理论类型的形成 61

第三节 犯罪行为(非行)发生理论类型 63

第四节 犯罪行为(非行)深度 72

一、第Ⅰ犯罪行为(非行)深度(业余阶段) 73

二、第Ⅱ犯罪行为(非行)深度(职业、业余阶段) 77

三、第Ⅲ犯罪行为(非行)深度(业余、职业阶段) 80

四、第Ⅳ犯罪行为(非行)深度(职业阶段) 82

第四章 作为基础方法的会面法 87

第一节 会面法的实质 87

一、会面法——理解人的基础 87

二、会面法与其他方法之间的关系 87

三、会面法的客观性 90

四、研究犯罪行为(非行)时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 92

五、同犯罪行为(非行)者会面时的注意事项 93

六、必须修正会面时的主观性 95

七、会面的体系 96

第二节 会面体系的整体结构 97

一、犯罪行为(非行)场合 97

二、矫正场合 100

第三节 调查例1——A′事例的非行场合 101

第四节 调查例2——事例T的非行场合 106

第五章 区域社会的历史性与犯罪行为(非行)的形成、发展过程 111

第一节 问题和方法 111

一、前言 111

二、历史的动力学之特质 112

三、报告的对象 115

四、有关的一些概念 115

第二节 战败前期的仙台市犯罪社会 124

一、战前期 124

二、战时——黑市交易期 127

第三节 战后第一期的仙台市犯罪社会 131

一、一般状况 131

二、战后第一期的非行者 136

三、由混乱期进入第二期 143

第四节 仙台市战后第二期的犯罪社会——毒品买卖期 143

一、由黑市场开始的转换 144

二、兴奋剂旅馆的实况及组织 145

三、兴奋剂买卖期的非行事例 148

第五节 仙台市战后第三期的犯罪社会 151

一、一般情况 151

二、犯罪社会的变化和再组织 154

三、第Ⅰ、Ⅱ阶段非行者 155

四、与战前安定期的差异 155

第六节 战前、战时、战后总论 156

一、战前 156

二、战时 157

三、战后第一期 157

四、战后第二期 158

五、战后第三期 158

第七节 总括与探讨 159

第六章 矫正场面的构造及其机能——在监狱的价值调整 162

第一节 问题和方法 162

一、矫正场面的基本结构 162

二、调查之实况 174

第二节 监狱中的合法非法关系——构造与机能的一般特征——以工厂为中心 180

一、工厂、工种诱因之差异 180

二、工厂构造的特征 186

三、工厂的一般特征 194

第三节 监狱构造和机能的具体特征——以客观的侧面为中心 196

一、第一期(1955年8月~11月) 197

二、第二期(1955年11月~1956年5月) 205

三、第三期(1956年6月~同年10月) 212

第四节 关于主体方面(1)——重点分析中心层 216

一、T的事例 217

二、C的事例 223

三、P的事例 227

第五节 关于主体方面(2)——重点分析周围层 232

一、D的事例 233

二、J的事例 239

三、K的事例 243

第六节 关于主体方面(3)——重点分析中间层 248

一、Y的事例 249

二、R的事例 255

三、N的事例 258

第七节 总结与研究 260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