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关于朱谦之研究的概况 1
第一章 思想求索时代(1917—1932) 10
第一节 虚无主义思想分析 10
一、早早地成了孤儿 10
二、北京大学成为朱谦之虚无主义发育的温床 14
三、《虚无主义与老子》、《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中所见虚无主义源流 23
四、《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主张 33
第二节 虚无主义者的再生——唯情哲学 36
一、《无元哲学》标示虚无主义的末路 36
二、《我的新孔教》、《虚无主义者的再生》与唯情哲学的发端 40
三、阐释唯情哲学的《周易哲学》 47
第三节 音乐文学中的平民主义史观 52
一、音乐文学便是平民文学 52
二、平民主义思潮 54
三、《中国音乐文学史》中的平民主义史观 58
第二章 奋斗二十年(1932—1952) 63
第一节 构建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的历史哲学 63
一、从人生哲学转向历史哲学的研究 63
二、参与中国学界早期对黑格尔和孔德哲学的研究 67
三、《历史哲学》中的生机主义史观 73
四、《黑格儿主义与孔德主义》、《孔德的历史哲学》、《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构建了“四阶段法则”的历史哲学 78
五、历史学派经济学 83
第二节 生机主义文化史观和文化建设论 85
一、文化哲学研究的缘起:民族危机与文化复兴论 85
二、《文化哲学》中的生机主义文化史观 90
三、朱谦之的“古今中西文化观” 92
四、余论:文化哲学研究顺应现代学术潮流的趋向 96
第三节 另立门户的“现代史学”理论 98
一、创办《现代史学》杂志,提出“现代史学”理论 99
二、“现代史学”的基本观点 101
三、“现代史学”的成就与不足 105
第四节 文化哲学和“现代史学”理论的实践——中外交通史、史学史、太平天国史的研究 110
一、关注中国哲学对外传播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扶桑国考证》等 110
二、探讨史学规律,为“现代史学”正名的《中国史学之阶段的发展》 119
三、《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提倡史料、史观并重,接受唯物史观 122
第三章 老年治学在京华(1952—1972) 127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通史的设想、哲学史史料学和李贽等个案研究 127
一、《谦之文存》、《中国思想方法问题》中的“格物致知”的中国哲学思想方法,《中国哲学史提纲》的中国哲学通史设想 128
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史料的整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老子校释》等 133
三、《李贽》、《庄子哲学》、《老子哲学》等个案研究 136
第二节 日本哲学史研究的先驱 140
一、转入日本哲学史研究 140
二、《日本的朱子学》、《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日本哲学史》以唯物史观全面、系统研究了日本哲学史 144
三、日本哲学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及中日比较 154
四、注重日本哲学史料的搜集整理 159
第三节 最后一块园地:中国景教研究 163
一、汇集前人中国景教研究之大成 165
二、《中国景教》是20世纪大陆最系统的景教研究著作 168
三、余论:中国景教研究的突破须有新史料的发现 176
结语 朱谦之的为人为学 178
附录 朱谦之学术年谱 189
参考书目 199
朱谦之著述 199
其他 205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