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国时期(1928—1937) 3
一 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的建立 3
二 开展救护赈济工作 5
三 接管红十字会医院 11
四 征集会员 11
五 换届选举 12
六 勒令取消 14
第二章 “复员”时期(1945—1949) 15
一 恢复领导机构 15
二 举办招待会 16
三 征集会员和筹募基金 17
四 开展公益事业及社会服务活动 25
五 出版会刊及征文活动 27
六 赈济灾民及贫困户 29
七 救护及医疗服务 30
八 经费困难人心浮动 30
九 呈请政府接管 31
第三章 改组新生时期(1950—1959) 35
一 北平红十字会新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35
二 建立医疗保健机构 37
三 事业单位逐步交卫生部门领导 43
四 抗美援朝 43
五 会务活动 47
六 解决编制,明确领导关系 56
七 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 57
八 卫生救护训练 67
九 红十字少年工作 69
十 第二次代表大会 73
十一 血源管理 76
十二 友好往来 77
十三 创刊《北京红十字》 81
十四 其他活动 82
十五 接受捐献与捐助其他单位 84
第四章 合署时期(1959—1962) 85
第五章 重整时期(1962—1966) 87
一 第三次代表大会 87
二 建立市、区红十字会办事机构 88
三 红十字卫生站为基层组织 89
四 开展“五好”活动 89
五 制定规章制度 90
六 救护训练 90
七 会员教育 92
八 人员编制和经费 93
九 国际交往 94
第六章 停顿时期(1966—1978) 96
第七章 恢复时期(1978—1980) 98
一 恢复领导机构 99
二 恢复基层组织 101
三 第四次代表大会 102
四 外事活动 103
第八章 发展时期(1981—1993) 106
一 组织发展 106
二 自身建设 108
三 创建地区红十字会 123
四 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会议 125
五 “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126
六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活动 128
七 募捐、赈济 131
八 为残疾人服务 148
九 北京红十字医疗队在大兴安岭 159
十 对红十字志愿工作者的鼓舞激励 160
十一 国际交往 165
十二 命名红十字卫生医疗单位 177
十三 群众性的卫生救护 178
十四 促进公民献血向无偿献血方向发展 189
十五 宣传工作 193
十六 红十字卫生站法制化 202
十七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206
十八 第五次代表大会 214
十九 对台工作 216
二十 表彰竞赛活动 221
二十一 纪念活动 223
二十二 兄弟会相互学习 227
二十三 开展’88国际体育援助活动 230
二十四 为亚运会服务 234
二十五 组织救护绝食学生和解放军伤病员 236
二十六 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和实体 238
二十七 与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合作 245
二十八 荣誉会员及先进集体事迹选辑 247
二十九 第六次代表大会 294
三 十 学习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 304
一 北京市红十字会大事记(1928—1993) 311
二 历届理事会组成名单 342
三 北京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名誉理事简介(1980—1993) 357
四 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通则(规则)选辑 359
五 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街道基层卫生组织建设的决议 369
北京市街道红十字卫生站暂行管理办法 370
北京市街道红十字卫生站业务管理试行办法 373
六 评比办法选辑 375
七 区支会组织规则,街道、工厂、学校红十字会细则、条例 382
八 关于缴纳及使用会费的暂行规定 394
九 荣誉会员条件 399
荣誉会员名单 399
十 北京市红十字会机构演变一览表 403
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机构 404
十一 区支会领导成员名单(1953) 405
区、县红十字会领导成员名单(1980—1985) 406
区、县红十字会领导成员名单(1985—1991) 407
区、县红十字会领导成员名单(1992—1993) 409
十二 北京市红十字会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成员 411
北京市红十字会厂矿企业工作委员会成员 411
北京市红十字会中小学校工作委员会成员 412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414
二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419
三 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自然灾害救济工作的预案(试行) 422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