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2 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复合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2045410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

历史概观及综合研究 3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现代转型 侯幼彬 3

如何继续进行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 刘先觉 11

从《中国建筑》看1932—1937年中国建筑思潮及主要趋势 朱永春 17

从《学艺》看近代留日学生传播信息的媒介作用 徐苏斌 32

从折衷主义到复古主义——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建筑形态的演变 董黎 50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新思维 李海清 58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师的作用——与日本之比较 沙永杰 63

柳士英的建筑思想和日本近代建筑的关系 柳肃 [日]土田充义 70

“民族主义”与“古典主义”——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 赵辰 77

旧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住宅政策 [日]西泽泰彦 87

区域建筑比较及类型建筑考察 105

中国的俄罗斯东正教堂建筑 [俄]耶夫戈尼·佐罗托夫 吕富珣 105

西学东渐下的浙江近代建筑 朱光亚 陈易 113

汉口的日本租界 李江 122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近代建筑 吴小钦 138

中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石室 吴庆洲 146

20世纪初美国教会在华创办的苏州东吴大学 程丽莲 高雷 155

四川机器局遗存建筑考察 陈越 165

城市历史考察及发展研究 183

借非官方人物之考察解析都市建设历史——以1910年代台北城内的建设为例 陈正哲 183

1727—1862年呼和浩特(归化城)的城市空间构造——民族史观的近代建筑史研究之一 包慕萍 [日]村松伸 188

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龙彬 201

澳门圣保罗学院教堂正立面的构成——关于葡萄牙人在亚洲的建筑活动及其建筑样式变化过程的研究 [日]西山宗雄 212

包豪斯在上海的影响 伍江 223

近代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再利用 231

台湾近代建筑研究、保存、再利用的现况 黄俊铭 231

澳门建筑文物的保护政策 陈泽成 240

文脉延续与创新——南京地区近代建筑环境的保护、更新和发展 黄学明 251

哈尔滨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实践 刘松茯 262

庐山近代建筑现状再调查及保护对策:1999年 钱毅 欧阳怀龙 270

广州近代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 杨宏烈 286

广州沙面近代建筑群分类保护研究 李传义 295

广州沙面近代领事馆建筑 欧捷 罗林海 311

广州沙面教堂建筑考察 陶涛 李光星 332

广州沙面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考察 李涛 342

广州沙面近代建筑自然通风技术分析 汤国华 348

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应对——以广州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 袁奇峰 李萍萍 356

历史资源的合理再利用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途径——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整 治与保护的思考 姜中光 372

北京琉璃厂文化商业街区改建与历史地段保护 张复合 382

不应失落的街区——也谈杭州清河坊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 方忆 400

宁波外马路(外滩)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 周航 朱景清 陈立毅 金洪 414

城市历史地段的柔性开发——以徐州户部山地段保护与开发研究为例 夏海山 李靖华 423

总统府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规划 丁宏伟 432

云南建水朱家花园及其保护和再利用 宾慧忠 445

北京东堂修复及院门重建 张复合 钱毅 458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历史地段保护 葛立三 479

近代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再利用理论研究 479

“近代历史地段”解读 李百浩 张勇强 490

厦门近代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利用的立法尝试 杨哲 梅青 494

对广州近代建筑保护问题的一点思考 郑力鹏 501

上海近代优秀产业建筑保护意义及策略研究 钱锋 505

国外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515

韩国近代建筑研究、保护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探索 [韩]尹仁石 515

仁川近代建筑的变迁 [韩]孙长元 李东培 洪世杓 518

对开港到解放前仁川近代银行建筑的研究 [韩]李岸 527

河内发展规划中建筑遗产的作用 [越]邓泰煌 537

日本福冈教区大教堂的迁移保存技术及其再生 [日]土田充义 541

从日本鹿儿岛 Xavier 教堂的解体、移筑、再生看近代建筑保护 唐坚[日]土田充义 545

土耳其近代建筑历史概览 [日]青木美由纪 555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城市竞争与利用建筑遗产构筑城市个性的关联性——以美国事例为中心 [日]禅野靖司 560

ABSTRACTS 566

附录 面对现实,参与实践;弘扬传统,放眼世界——20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杨奥晴 580

后记 584